鄧秀東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進行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還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方法。教師只有把教會學生學習當作教學任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才能完成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任務。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僅僅教給他們讀懂各類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夠的。只有教給他們讀懂文章的具體方法,才能達到“用不著教”的目的。
一、從讀課文題目入手
在板書課題后,讓學生齊讀課文題目,然后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題目進行質(zhì)疑,如“讀了課文題目,你知道了什么?”“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等,這些語言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從入題處去讀懂課文內(nèi)容,從課始時去發(fā)散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從課文重點詞句入手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式,要注意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而不是由教師講懂課文。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方式要多樣,方法要靈活,小黑板、掛圖、微機等教學工具要進課堂,朗讀要抓住重點詞句、段落,以讀代講,變學生被動吸收為主動體會。如教學《麻雀》一文大膽抓住三個重點句的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效果很好,教師指導得也細致。教師要多讓學生想一想、評一評、議一議、做一做、畫一畫,把不懂的地方弄懂,如:在教學《詹天佑》時,為了檢測學生是否讀懂了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上臺演示一下火車的開法,畫一畫隧道的開鑿法;教師要耐心指導學生反復地讀,細細地琢磨,對一些問題的設計提前花點心思,要想辦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盡量讓學生把自己理解到的、體會到的、想到的,說出來、讀出來,哪怕是膚淺的,但確實是他們自己的見解,教師要給予肯定鼓勵,如果說得不完整,不深刻,讀得不正確,不完美,教師適當加以點拔,引導學生發(fā)展;此外,在指導學生讀懂詞句、讀懂課文時,要大力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難點問題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討論、交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意識。質(zhì)疑的范圍可從題目入手,從關鍵詞、中心句、重點段入手,像“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讀了這個句子,這個段落你有什么體會”等之類的問題要引進課堂教學之中,鼓勵大膽學生提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發(fā)動其他學生幫忙解答。要給每個學生有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使人人能夠從頭到尾地讀上幾遍書,有時間能夠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這一步是三步閱讀教學的關鍵,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語言訓練、思維訓練為主線、以理解課文內(nèi)容為中心,落實朗讀訓練,加強質(zhì)疑問難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三、從理解段意入手
要理解段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要從全篇著眼,上下聯(lián)系,又要分析構成段的詞句的含義、作用,各句之間的關系以及排列的順序。理解段的主要方法有:①抓重點段。一篇比較長的課文,應該抓重點段深入理解,如《飛奪瀘定橋》重點是“飛奪”。②抓段內(nèi)中心句子或重點句。如《冬眠》第二段中心句是“冬眠不是睡眠”“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③學一段,帶他段。凡是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段,可先學一段,然后引導學生依法理解其他各段,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所描寫的“春夏秋冬”各個季節(jié)的景色,四段結構相似,可先引導學生理解寫“春”一段,再依法自行讀懂其他各段。
真正讀懂一篇課文,除了能正確劃分段落,理解詞句段意思之外,還應該教會學生懂得概括段意和歸納中心思想。概括段意的關鍵在于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概括全段內(nèi)容的句子。有些段落中心句很明顯,它簡明地概括了段意,這樣就可以直接引用中心句作段意,如《幸福是什么》第四段,可用“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中心句作段意。有些中心句則要加以整理才能作段意,如《長城》第一段的中心句“它號稱萬里,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二千多里”,可整理成“長城從東到西有一萬二千多里”作為段意。概括段意,語言要力求簡潔、準確。學生學會分段了,能讀懂詞句段了,掌握概括段意方法了,也就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也就真正地領會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了。
四、從學生的感受入手
課文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除了從課文中學習語言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讀,去感受,這也是讀懂課文的有效途徑之一。
運用朗讀、比較、揣摩等方法去感受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如《天安門廣場》一課中“雕梁畫棟”“格外挺拔”“雄偉壯麗”“五星紅旗與旭日一同升起?!弊プ×诉@些關鍵詞,通過品讀,才能深刻地理解課文,并在讀中體會到天安門廣場的特點。
運用知識積累,生活經(jīng)驗去體會感受。如《老師,您好!》,要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教老師事業(yè)的重要與偉大,體會老師事業(yè)的崇高與美好,激發(fā)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模仿、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如《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教師可指導學生對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進行分析、模仿、表演,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徐悲鴻勵志學畫,為國爭光的壯志豪情。
五、從課文“空白”入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啟迪……小學語文的“空白”可以說無處不在:有的出現(xiàn)在課題中,有的出現(xiàn)在文中對人物心理描寫的空白點、動作空白點、語言空白點、神態(tài)空白點等,空白還可能出現(xiàn)在標點處,從而使文章蘊含深刻,令人回味無窮……“空白”的填補,可以說加入了學生的情感和體驗,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這是閱讀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要充分利用課文中這些“空白點”,巧妙地引導學生填補“空白”,可以讓學生去想象一下空白的情景,讓學生說一說談談感受、練一練筆;可以去質(zhì)疑一下空白點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入課文情景,更好地去讀懂課文內(nèi)容,使自己受到語文熏陶。
總之,寓學法指導于語文教學之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經(jīng),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