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225001)盧善亮
麻醉藥品是指連續(xù)使用后容易產生身體依賴性,能成癮癖的藥品。這類藥品具有明顯的雙重性,一方面有很強的鎮(zhèn)痛作用,是醫(yī)療上不可缺少的藥品,同時不規(guī)范地連續(xù)使用又易產生依賴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則成為毒品,造成嚴重社會危害[1]。為保證麻醉藥品合法、安全、合理使用,國務院于2005年11月27日頒布《處方管理辦法》[2],并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為了解麻醉藥品的應用情況及應用趨勢,本研究對我院2010~2012年麻醉藥品應用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為臨床使用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查閱我院2010~2012年藥庫計算機管理系統(tǒng)提供的麻醉藥品應用數(shù)據,包括麻醉藥品名稱、劑型、規(guī)格、數(shù)量、金額等,并進行分類、排序、統(tǒng)計等處理。
1.2 方法 采用金額排序法和用藥頻度(DDDs)分析法。世界衛(wèi)生組織藥物統(tǒng)計中心所規(guī)定的藥品限定日劑量(DDD),是藥品管理和統(tǒng)計分析的重要參考數(shù)據。該值參考《新編藥物學》(第16版)[3]以及藥品說明書。以限定日劑量(DDD)為指標計算用藥頻度(DDDs)。用藥頻度(DDDs)=藥品消耗總用量×規(guī)格/該藥DDD值,DDDs值越大,說明使用頻度越高。
附表1 用藥金額及占全部藥品金額總量的比例
2.1 我院常用麻醉藥品11種,其中注射劑5種,片劑5種,貼劑1種。各年度麻醉藥品金額及占全部藥品金額總量的比例,見附表1。麻醉藥品用藥金額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占全部藥品金額總量的比例呈略有下降趨勢。
2.2 現(xiàn)將麻醉藥品各品種用藥金額列出并進行排序,見附表2。藥品金額前三位分別為芬太尼貼劑(多瑞吉)、嗎啡控釋片、芬太尼注射液,3年來其排序沒有變化,藥品金額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4.49%、15.35%、21.75%。
2.3 現(xiàn)將各種麻醉藥品用量、DDDs值及排序列出,見附表3。整體看3年來用藥頻次排位變化不大,前三位分別為芬太尼注射液、嗎啡控釋片、芬太尼貼劑。具體變化情況為:鹽酸哌替啶注射液的用藥頻次在2012年下降了26.9%;嗎啡注射液、可待因片用藥頻次逐年下降;氨酚羥考酮片用藥頻次在2011年上升了20.6%,2012年又下降了20.4%;其余各藥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3.1 由附表1可見,2010~2012年麻醉藥品消耗金額和比例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包括:①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身保健意識的增強,城鎮(zhèn)居民醫(yī)保和農村醫(yī)療體制改革的開展,就診患者與手術數(shù)量逐年上升,造成麻醉藥品消耗金額的增加。②國家對麻醉藥品政策的不斷調整和《處方管理辦法》的實施,使麻醉藥品使用更加規(guī)范,使用量不斷增加。③我院于2009年特別增設疼痛科,并通過義診幫助患者了解疼痛也是一種疾病,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治療,從而達到減緩疼痛的目的。尤其對于癌癥患者,對合理、足量使用麻醉藥品鎮(zhèn)痛認識不斷深入,增加了麻醉藥品的用量。
附表2 各品種消耗金額及排序
附表3 各麻醉藥品用量、DDDs及排序
3.2 根據WHO倡導的癌痛“三階梯”治療基本原則:第一階梯,非阿片類藥物,以阿司匹林(鑒于其不良反應,國外使用撲熱息痛)為代表的非甾體抗炎類藥物,適用于輕度疼痛;第二階梯,弱阿片類藥物,以可待因為代表,適用于中度疼痛;第三階梯,以嗎啡為代表的強阿片類藥物,適用于重度疼痛。即總的原則是盡量口服(無創(chuàng))、定時、按階梯、個體化給藥,將血藥濃度維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水平,盡量使患者處于滿意的無痛狀態(tài)。由附表2、附表3可知我院芬太尼貼劑(多瑞吉)的使用金額占各類麻醉藥品的第1位,DDDs值排序為第3位,是由于其使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時間長,易被患者所接受。
3.3 嗎啡被推薦為晚期癌痛的首選藥物,并認為一個國家的嗎啡消耗量是衡量該國癌痛狀況改善的一個重要指標[3]??诜蛩釂岱染忈屍雇淳S持時間長、安全、有效、成癮性低、不良反應小,且具有藥物釋放平穩(wěn)、峰谷比值低等特點,已成為癌痛“三階梯”治療的推薦藥物[4]。嗎啡控釋片的用藥金額及用藥頻次均排在第2位,并逐年上升,說明我院對晚期癌痛的治療日趨合理。
3.4 芬太尼注射液在各年度DDDs均居前列,其作用迅速,維持時間短,不良反應少,我院主要用于手術麻醉鎮(zhèn)痛與鎮(zhèn)靜。由于我院的手術數(shù)量不斷增加,且在疼痛科??漆t(yī)生的指導下,芬太尼注射液的用量呈合理增長。
3.5 鹽酸哌替啶注射液的用藥金額及用藥頻次三年內不斷下降。鹽酸哌替啶注射液曾作為癌癥晚期患者止痛的首選藥,但由于在體內代謝為去甲哌替啶,其止痛效能僅為哌替啶的1/2,神經毒性為哌替啶的2倍,而半衰期又是哌替啶的10倍左右(3~18h),若大劑量重復使用或連續(xù)輸注必然造成去甲哌替啶積聚,出現(xiàn)神經中毒癥狀,如震顫、抽搐、肌陣攣、癲癇發(fā)作等。我院對鹽酸哌替啶的利用逐漸減少,符合合理用藥的要求。
通過對近3年我院麻醉藥品的使用情況分析,可見我院麻醉藥品管理和使用基本合理。WHO倡導的“癌癥三階梯鎮(zhèn)痛指導原則”在我國的推行及《藥品管理法》的實施,均對癌癥鎮(zhèn)痛的規(guī)范化治療起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在癌痛藥物使用過程中的重要原則之一即是:首選口服給藥。因其具有經濟、方便、效果好、不良反應少、患者可以自己掌握等優(yōu)點。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需加大宣傳,更新觀念,依據疼痛進行個體化、階梯化給藥,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藥服務。因此,為了推進癌痛治療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做出規(guī)定:“醫(yī)師為癌癥病人開具麻醉藥品控、緩釋制劑(口服片劑、外用貼劑)時,每張?zhí)幏娇砷_具15天常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