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昱晗,張凌燕,邱楊率,洪 微
(1.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430070;2.礦物資源加工與環(huán)境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430070)
我國磷礦資源量127億t,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四川、湖北和湖南五省,儲量約占全國總量的74%。中國磷礦資源量雖然較大,但全國磷礦平均品位僅16.95%,貧礦多,易選的沉積變質磷灰?guī)r少,難選的磷塊巖儲量多[1],占全國總儲量的85%。其大部分為中低品位礦石,且我國磷礦90%是高鎂磷礦,其礦石中有用礦物的粒度細,和脈石結合緊密,不易解離。因此,該種磷礦的選別成為全世界范圍內的重要技術難題之一[2-4]。浮選、重選、重介質選礦、磁電選礦、光電選礦、焙燒-消化、化學選礦等多種選礦方法在國內外中低品位磷礦的選礦中均有應用。主要工藝流程有單一浮選流程、單一重選流程以及浮選、重選、焙燒消化、光電選礦、化學選礦等聯(lián)合流程,但以浮選工藝為主,浮選法是磷礦選礦中使用最多最主要的方法[5]。
湖北省宜昌地區(qū)有豐富的低品位磷礦資源,該地磷礦具有礦石粒度細,單體解離困難,碳酸鹽和硅酸鹽含量高,目的礦物與脈石礦物嵌布關系復雜,且含有碳質和少量黃鐵礦等特點,礦石性質復雜。對該礦石進行選礦工藝研究,確定了先用煤油將泥碳質脫除,再用改性脂肪酸類捕收劑進行反浮碳酸鹽,最后加溫正浮磷灰石的流程,最終可得磷精礦P2O531.36%。
原礦的化學成分見表1。
結合顯微鏡觀察結果可知,該礦物主要含磷灰石39%、白云石27%、石英10%、黏土礦物(伊利石、高嶺石、綠泥石)10%,少量的方解石5%、黃鐵礦5%和碳質4%。目的礦物磷灰石自形程度較高,顆粒較細,一般0.030mm,最小0.005mm,最大0.075mm。碳酸鹽礦物和硅酸鹽礦物含量高,分布廣泛。而且,磷灰石與碳酸鹽、硅質、黏土質、碳質等相互嵌布或呈包裹體存在。
表1 礦石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ω(β)/10-2
目的礦物磷灰石有三類:第一類自形程度較高,單體粒徑一般0.030~0.060mm,較容易解離;第二類呈包裹體形式,分布于較為粗大的板狀方解石或粒狀石英顆粒內部,這類磷灰石自形、半自形、他形均可見,單體粒徑一般0.030~0.075mm;第三類與細粒白云石或石英較為均勻的嵌布,被微細粒黏土質和碳質物膠結白云石相互膠結,這類磷灰石顆粒較細,粒度較為均勻,一般0.005~0.030mm。后兩類皆較難單體解離。
結合礦石低品位且脈石礦物嵌布關系復雜的特點,擬采用反-正浮選工藝。使用磨礦機為XMB-70型三輥四筒磨礦機(棒磨),浮選設備為XFD-63型單槽浮選機。以煤油為反浮脫泥除炭質的捕收劑,以硫酸和磷酸的混酸作為反浮除碳酸鹽的調整劑和抑制劑,采用改性脂肪酸HQ為捕收劑反浮除碳酸鹽;以水玻璃抑制硅酸鹽,碳酸鈉調整礦漿pH,羧甲基纖維素類抑制劑S-2抑制碳酸鹽,松醇油作為起泡劑,采用脂肪酸皂S-1正浮捕收磷灰石。
由于磷灰石粒度較細,脈石礦物嵌布復雜,磨礦細度對試驗影響較大,因此首先進行磨礦細度試驗。首先通過可磨性試驗繪制磨礦細度與磨礦關系曲線,然后在不同的磨礦時間下進行浮選試驗。固定試驗條件:第一道浮選反浮含碳雜質,加入捕收劑煤油900g/t,起泡劑松醇油225g/t;第二道浮選反浮碳酸鹽,加入捕收劑HQ 6kg/t,調整劑與抑制劑濃硫酸20kg/t。得到磨礦細度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磨礦細度實驗結果
由圖1的精礦指標與磨礦細度的關系曲線可知,當-0.045mm粒級含量61.06%時,精礦品位最高,回收率較高,確定磨礦細度為-0.045mm 61.06%。
反浮脫泥炭質試驗以煤油作捕收劑,松醇油作起泡劑,用量225g/t,在中性條件下進行浮選。試驗結果見圖2。
圖2 煤油用量試驗結果
由圖2可知,當煤油用量為1.5kg/t時,精礦品位最高,為17.26%;回收率較高,為89.31%。確定煤油用量為1.5kg/t。
2.3.1 酸配比試驗以及加酸方式對比試驗
反浮碳酸鹽在弱酸性礦漿中進行,硫酸主要作為pH值調整劑,磷酸既可以調整礦漿pH值又是磷酸鹽礦物的抑制劑。近年來國內外皆有研究,用磷酸為抑制劑、用脂肪酸為捕收劑進行反浮選,從礦石中浮去碳酸鹽抑制磷酸鹽礦物,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6]。但磷酸的價格高,為了盡量減少磷酸的用量,進行硫酸與磷酸的配比試驗。固定試驗條件:第一道浮選反浮脫泥炭質,加入捕收劑煤油1.5kg/t,起泡劑松醇油225g/t;第二道浮選反浮碳酸鹽,加入捕收劑HQ 6kg/t,調整劑與抑制劑硫磷混酸用量20kg/t,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當磷酸與硫酸用量比例為1∶2時,精礦品位最高,為22.67%,回收率也較高,為79.20%。確定磷酸與硫酸用量比例為1∶2。
由于碳酸鹽礦物消耗酸,為驗證硫酸與磷酸分別加入(先加入硫酸,后加入磷酸)和同時加入對試驗的影響,進行加酸方式的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見表2。
圖3 酸配比試驗結果
由表2可知,加酸方式對精礦指標有較大影響。分開加入硫酸和磷酸時,精礦品位為22.67%,回收率為79.20%;同時加入硫磷混酸時,精礦品位為22.19%,與分開加入時相差不多,但回收率變化較大,下降為75.05%。說明碳酸鹽礦物對酸的消耗會影響酸的作用,因此先加入硫酸,讓硫酸優(yōu)先溶解碳酸鹽表面,同時碳酸鹽礦物在酸性介質中其表面會形成CO2微泡,可能增加浮選時氣泡粒子的附著,以利于捕收劑的吸附[7],并起調整礦漿pH的作用。然后再加入磷酸,磷酸根選擇性抑制磷灰石,同時削弱脂肪酸陰離子型捕收劑與Ca2+的作用,增強與 Mg2+的作用[8]。
2.3.2 反浮粗選藥劑用量試驗
反浮碳酸鹽捕收劑為HQ,調整劑和抑制劑為混酸(硫酸/磷酸=2∶1)。分別進行了捕收劑 HQ和混酸用量的試驗,試驗結果如圖4和圖5所示。
如圖4所示,結合精礦指標及藥劑成本,確定捕收劑HQ用量為7kg/t,此時精礦品位為24.62%,回收率為68.09%。
如圖5所示,當總酸用量為24kg/t時,精礦品位為25.16%,回收率為60.07%,二者皆較高,浮選效果好。確定硫酸用量為16kg/t,磷酸用量為8kg/t。
2.3.3 反浮精選藥劑用量試驗
圖4 捕收劑用量試驗結果
圖5 混酸用量試驗結果
為了進一步提高精礦品位,在反浮泥炭質和一道反浮碳酸鹽流程的基礎上,進行反浮碳酸鹽的精選試驗,分別進行了捕收劑HQ和抑制劑磷酸用量的試驗,試驗結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精選捕收劑用量試驗結果
表4 精選磷酸用量試驗結果
由表3可知,當捕收劑HQ用量為2kg/t時,精礦品位和回收率最高,分別為26.89%和60.71%;由表4可知,當磷酸用量為2kg/t時,精礦品位最高,為27.06%,回收率也較高,為60.27%。因此,確定精選捕收劑用量為2kg/t,磷酸用量為2kg/t。
為了除去礦石中的硅酸鹽礦物,進一步提高精礦品位,反浮脫除碳酸鹽后,在堿性條件下進行加溫正浮浮選試驗。正浮的礦漿環(huán)境為pH 9~10,礦漿溫度50℃,并添加水玻璃抑制硅酸鹽礦物,水玻璃的用量為4kg/t。除此之外,正浮磷灰石捕收劑采用S-1,鈣類礦物抑制劑采用S-2。分別進行捕收劑S-1和抑制劑S-2的用量試驗,試驗結果如圖6、圖7所示。
如圖6所示,當捕收劑用量為2kg/t時,精礦品位及回收率皆最高,分別為31.06%和51.74%,且藥劑用量小。綜合考慮精礦指標及經濟因素,確定捕收劑用量為2kg/t。
如圖7所示,抑制劑用量對品位影響不大,當抑制劑用量為5kg/t時,回收率最高,為51.52%,精礦品位為31.12%。確定抑制劑用量為5kg/t。
通過試驗條件的優(yōu)化,最終確定了采用一道反浮脫泥炭,兩道反浮碳酸鹽,一道正浮磷灰石的開路試驗流程。具體實驗條件如圖8所示,得到的最終將磷精礦的產率27.53%,P2O5含量31.36%,回收率53.07%。精礦化學多元素分析試驗結果見表5。
圖6 捕收劑用量試驗結果
圖7 抑制劑用量試驗結果
1)湖北宜昌含碳膠磷礦為低品位硅鈣質膠磷礦,目的礦物磷灰石與脈石礦物嵌布關系復雜,顆粒較細。細粒碳質組分增加了礦石的難選性。通過選礦試驗研究確定了反浮脫泥炭、反浮除碳酸鹽、加溫正浮磷灰石的選礦流程,最終將磷精礦P2O5含量提高到31.36%,MgO含量降低到0.95%(原礦P2O5含量16.26%,MgO含量5.87%)。
2)對于含碳的膠磷礦,碳質組分粒度細,無選擇性,吸附浮選藥劑,惡化反浮碳酸鹽的浮選效果。用煤油反浮細粒級泥碳質,試驗研究結果顯示,當煤油用量為1.5kg/t時,可保證較高的磷回收率。
3)由于脈石礦物碳酸鹽含量高,反浮碳酸鹽采用一粗一精浮選流程。試驗研究確定,粗選捕收劑用量為 7kg/t,硫酸用量為 16kg/t,磷酸用量為8kg/t;精選捕收劑用量為2kg/t,磷酸用量為2kg/t。同時,試驗結果表明,粗選時先加入硫酸,再加入磷酸,可以提高精礦回收率。
圖8 推薦工藝流程圖
表5 精礦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ω(β)/10-2
[1]余永富,葛英勇,潘昌林.磷礦選礦進展及存在的問題[J].礦冶工程,2008,28(1):29-33.
[2]駱兆軍,錢鑫,王文潛.國內外磷礦選礦新進展[J].中國礦業(yè),1999,8(4):36-39.
[3]B.M.Mondgy.磷酸鹽礦石的進展[J].化工礦山譯叢,1988(2):25-30.
[4]楊敖,楊利萍.磷礦的選礦[J].礦產綜合利用,1997(12):13-17.
[5]Vaman.R.P.Process Flotation of Cacareons Muddorie Phosphate Ores[J].Int.T.Miner.Proc,1985(14):57-66.
[6]周杰強,陳建華,穆梟,等.磷礦浮選藥劑的進展[J].礦產保護與利用,2008(3):55-57.
[7]鄭其.膠磷礦的反浮選[J].中國礦業(yè),1998,7(7):59-61.
[8]韓英,鐘康年,湯亞飛,等.對磷酸類抑制劑的探索[J].中國礦業(yè),1998,7(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