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構主義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1.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中心,科學知識是不能傳遞的,它必須由學生主動建構。在建構主義之先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以客觀主義為基礎,認為事物及其意義是獨立于個體而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決定的,學習是要把外在的、客觀的內容轉移到個體身上。而建構主義則是與客觀主義相對立的。它認為,個體的一切認識都離不開認知結構的同化和順應功能,它們是“外物同化于認知結構”與“認知結構順化于外物”這個對立統(tǒng)一的過程的產物。意義不是獨立于人而存在的,而是依賴于人原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知識是由人建構起來的。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學習新的知識時,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因此,建構主義認為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包括“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這四個要素。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2. 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1)刺激的多樣性?,F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計算機為例,所提供的不是單一的外部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不僅看得見,聽得到,還可以動手操作。同一信息通過多種感官刺激與傳統(tǒng)課堂的單一刺激相比,所獲得的知識更有利于記憶與保持。
(2)主體性。多媒體系統(tǒng)把視聽等多種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模式。這種交互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
(3)合作精神。計算機網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并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fā)展的協作式學習。這不僅有利于對問題的深入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而且對高級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形成有促進作用。
(4)超文本。超文本是一種利用網狀結構來組織和管理大量信息的方式,它與人腦儲存信息的方式相似,因而更符合人類思維的特點。
二、建構主義理論下的信息技術
1.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在真實世界的情境中的學習更為有效,可以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因而也重視學習者運用自身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有時候,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又是不太現實的,此時就可以借助具圖、文、聲、像為一體的信息技術,它不僅可以創(chuàng)建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動形象的社會、文化、自然情境,也可以營造令學生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從而為學生自身意義的建構提供有利條件。
2. 建構主義重視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協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而且學生與同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智慧可以實現共享,從而共同完成意義的建構。信息技術可以為協作式學習提供技術環(huán)境支持,提供多向開放靈活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向互動。這不僅有助于對知識的深入討論與理解,培養(yǎng)認知能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3. 在建構主義中,會話是關鍵的一環(huán)。由于每個人都有自身的認知結構和原有經驗,因此即使是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都不會完全一致,此時相互間的會話就顯得格外重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與同伴、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輕松自由地交流學習內容及各自的看法。學習者可以通過刺激視聽動等不同感官的方式呈現個人對問題的理解,他人也可以通過討論、交流了解到問題的不層側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最終實現意義建構的目的。
4. 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中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認知的主體,是意義的建構者。信息技術提供了豐富多彩、多元廣泛的信息資源,學生可以方便地選擇所需知識并進行學習,并且以超文本形式呈現的信息,更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網絡公告欄等途徑尋求同伴或教師的幫助。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發(fā)揮著其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建構的主體作用,這非常有利于意義的建構。
信息技術可以為建構主義理論提供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建構主義理論的實用價值。建構主義在信息技術之中的指導作用,也使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有了理論的指導和發(fā)展的方向。在此基礎上,應當積極地探索更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真正為教育信息化開創(chuàng)局面。
作者簡介:李國軍(1979-),吉林省伊通縣第二中學,中學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