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銘 李貴文
摘要: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圍繞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或以探討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及勝任力等為主題,多是從政策層面和輔導員自身出發(fā),給出一種高屋建瓴式的理論瞭望,而較少有以大學生的視角來看待輔導員的職責定位及心理輔導能力問題。此項調查研究,目的便是期望從大學生的立場出發(fā),重新探討高校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依據(jù),分析大學生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現(xiàn)狀,明確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定位,并論述如何發(fā)揮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職責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職責;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11—102-03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的方法,施測范圍涉及黑龍江省省會和主要地市的高校。調查取樣于16所高校,占黑龍江省普通高??倲?shù)的1/5,其中“985”與“211”院校3所,省屬本科院校11所,高職(高專)院校2所。共發(fā)放問卷6090份,回收有效問卷603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9.04%;從樣本的構成看,性別、學歷、年級、年齡、學科專業(yè)等結構合理,能較好地反映總體的構成情況,具有代表性。
一、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jù)
1.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
如果對學校工作有意見需要反映,首先會選擇哪種途徑?有40%的大學生選擇向輔導員、班主任反映,另一個重要渠道是通過校園BBS發(fā)帖,占20%,其他方式比例均較低。
調查表明,大學生主要還是通過輔導員參與學校事務,有意見和建議愿意向輔導員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輔導員是值得大學生信任的,而在心理咨詢中,能夠取得來訪者的信任是建立持久穩(wěn)定咨訪關系的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也遵循著同樣的前提。因此,作為輔導員有條件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這種條件就表現(xiàn)為師生之間的親近性。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從另一個角度看,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多屬適應和發(fā)展性問題,如學習與就業(yè)壓力、戀愛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真正屬于心理疾病并需要專業(yè)咨詢與治療的問題所占比例很小,而這些嚴重的問題可以及時轉介給專業(yè)心理咨詢師來解決。因此,通過加強心理輔導知識的學習與基本咨詢技能的培訓,加上在具體工作中的實踐鍛煉,輔導員完全可以做好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必然性
另有一項是對輔導員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所起的作用的調查,結果顯示,40%的大學生認為輔導員在自己的成長中所起作用較大,認為很大的占17%。
整體來看,大學生對輔導員的評價還是很高的,而且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認為輔導員對自己的成長影響較大。這種影響除了言行身教的表率和為人師表的教誨,也包括對學生成長煩惱的化解和受傷心靈的撫慰。目前,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問題凸顯,有超過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倘若不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救助,則容易誘發(fā)嚴重的危機事件,甚至出現(xiàn)自殺或謀殺的現(xiàn)象。從馬加爵案到復旦的投毒事件,類似的悲劇有增無減,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jīng)刻不容緩。近年來,隨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高校對心理問題的重視,大多數(shù)的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十分關注,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意識強烈而迫切。這意味著,作為輔導員有能力也有責任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心理輔導必然成為輔導員工作職責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大學生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知
1.大學生對輔導員工作評價較高,并關注其心理輔導能力特質
在一項對本校輔導員工作的評價中,選擇滿意(包括比較滿意)的占93%,相比本校其他工作的總體評價,如專業(yè)和課程設置、教學設施等,滿意度較高。
輔導員的日常工作繁多瑣碎,幾乎負責有關大學生的所有事務,與大學生聯(lián)系緊密,因此,由大學生來評價輔導員工作,相對來說更加客觀和準確。對于輔導員最應該具備哪種品質,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認為應該具備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和親和力,其次是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科研水平、思想覺悟等。
大學生關注的輔導員應該具有的品質中,都是與心理輔導能力特質相關的。從理論層面來講,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屬于特殊的專業(yè)能力,由溝通情景意識能力、觀察與診斷能力、溝通能力、輔導關系構建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五個特殊能力維度構成。比照本研究所采用的測查指標,親和力基本上等同于輔導關系構建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基本上等同于觀察與診斷能力。所以,溝通能力、親和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都屬于心理輔導所應該具備的能力特質。心理輔導中需要堅持的共情、傾聽等原則,都要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而輔導員的溝通能力和親和力為創(chuàng)造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提供了可能,大學生更容易傾訴自己的真實想法,實現(xiàn)自我暴露。當確立了平等關系之后,輔導員的任務就落在了如何去發(fā)現(xiàn)并診斷來訪學生的問題,而形成準確的判斷是采取有效干預策略的前提。
2.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較強,對輔導員心理教育的職能不夠重視
大學生認為輔導員應該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親和力及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并不意味著就會主動向輔導員尋求心理援助。調查顯示,大學生認為自己心理調適能力較強(或以上),占到63%,說明多數(shù)大學生面臨心理壓力的時候,憑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有效應對的。當感覺自己有心理壓力,需要尋求社會支持時,有39%的大學生選擇向親戚、朋友、同學傾訴,還有20%的大學生選擇查詢相關知識,向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求助也占到14%,而向輔導員、專業(yè)課教師求助的僅為4%,這說明大學生的心理調適策略偏向于運用理性的情感釋放和接受專業(yè)性的心理輔導,對輔導員和專業(yè)課教師的求助并不具備優(yōu)先選擇的傾向。因此,高校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缺少信賴的受眾,使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職能在實際上長期處于空置狀態(tài)。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學生對輔導員的心理教育職能不夠重視,缺乏有效認知。與此同時,甚至有部分學生從不知道輔導員兼有心理輔導的職責,更不用說向其尋求幫助了。
三、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職責的重新定位
1.與高校心理咨詢相區(qū)別,以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為主
基于大學生對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期望較高及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較強等特點,輔導員在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以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促進大學生潛能開發(fā)與自我實現(xiàn)。它既指向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也包括促進一切學生的發(fā)展。以往的輔導員心理輔導模式以問題為導向,只針對個別學生進行障礙性咨詢或輔導,忽略了大學生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在三級心理健康網(wǎng)絡中,輔導員與高校心理咨詢屬于不同的層級,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任務則更多地偏向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是有針對性地矯正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障礙。二者雖然單純從專業(yè)分工上較易區(qū)分,但綜合事件影響、工作配合等考慮,就凸顯出問題的復雜性。不過,正確區(qū)分輔導員心理輔導和高校心理咨詢的功能和職責上的不同,明確輔導員以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的職責定位,還是有重要作用的,其表現(xiàn)在:一是避免嚴重心理問題的治療延誤。超出一般性心理問題的界限就要及時轉介到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實施專業(yè)心理援助。二是滿足大學生自我提高的需要。大學生的一般心理問題通過自我調整是容易解決的,他們關注更多的是開發(fā)心理潛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發(fā)展性心理教育恰恰適應了這種需求。三是保證三級心理健康網(wǎng)絡的順利實施。
2.實行心理輔導與思想教育雙軌制
有些學者認為,心理輔導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種有力補充,其立足點依然是思想品德的教化和思想政治的宣傳,而非將其根植于滌除心靈痛楚的偉大事業(yè)之中,雖然也承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但最終將二者混為一談。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的教職員工,特別是教師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科學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班主任、輔導員不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作用,也要在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备咝5妮o導員不僅要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制教育,還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區(qū)分心理問題和道德品質問題,勿將心理問題品德化或品德問題心理化。心理輔導如同心理咨詢一樣需要遵循某些原則,如價值中立原則、無條件尊重原則等;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沒有這些要求的約束,甚至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打破這些原則。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要傳播特定的價值信仰,灌輸政治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多是以權威身份介入教學與管理,師生界限分明。無論是思想品德教育還是思想政治教育,都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原則和教育手段,輔導員在工作中要有意識地區(qū)分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實行雙軌制教育,這樣便能夠對癥下藥,有效避免心理問題簡單被上升為思想問題和思想問題被等同于心理問題的錯誤歸因以及所產(chǎn)生的消極后果。
四、發(fā)揮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職責的有效途徑
1.提高大學生和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包括兩方面:一是大學生要清楚輔導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二是輔導員自身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自覺性。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并不知道輔導員有心理輔導的職責,遇到自己調節(jié)不了的心理問題并不會首先想到要向輔導員求助,這種情況制約了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及時解決。輔導員常常只將自己視為學生事務工作的處理者,忽略了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忽視了其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因此,輔導員要有自覺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觀需求,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樹立正確的心理教育觀,主動自覺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學校領導要積極開展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重要性的教育,使他們均能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職業(y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自覺性。
2.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核心能力,提高輔導員個人心理素質
近年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教育模式從補救性模式向發(fā)展性模式轉變,“發(fā)展性為主,治療性為輔”的心理輔導取向已逐漸成為共識。但是,在確立輔導員應以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的同時,也不可忽視應對一般心理問題的心理治療方法的運用,整體而言,當前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呈現(xiàn)中等偏下的水平。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核心能力的要素包括掌握心理學基本學科知識的能力、開展心理健康課教學的能力、了解學生心理特征的能力、鑒別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著力培養(yǎng)以上四項核心能力,全面提高輔導員靈活處理問題的水平,是當前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在現(xiàn)實工作中要以這四項能力為依托,時時參考比照,彌補不足,揚長避短,發(fā)揮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最大的作用。
輔導員的個人心理素質養(yǎng)成與心理輔導的能力和效果息息相關。輔導員應該有關愛之心和樂于助人的精神,關愛生命、同情弱者,接納多元的文化和價值傾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學生和這樣的教師接觸,才能夠感覺到教師是在用心和他交流,才愿意敞開心扉;輔導員應該對工作和生活充滿熱愛和激情,他們熱愛生活的樂觀心態(tài)能夠感染學生,使心灰意懶的學生重新喚起生活的勇氣;輔導員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彈性,保證輔導員能夠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磨煉好自己的耐性和受挫力,理智地化解所遇到的困擾;輔導員應該具有良好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平衡的能力,具備自我反思意識,能夠時時審視自我,并通過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建立清晰的自我統(tǒng)一性,這樣可以避免自己的薄弱之處對工作和學生產(chǎn)生不良影響。
3.開展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評價與考核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輔導員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考核納入對輔導員考核的范疇。輔導員考評工作的制定能有效調動輔導員對心理輔導工作的熱情度,有效提高輔導員心理輔導工作效率。運用心理學、管理學、人才測評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研究制定科學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可以把輔導員之間互評、輔導員自評、學生評價、學院教師評價等納入輔導員心理輔導工作業(yè)績考核的范疇組織或聘請有關專業(yè)人員組成考評小組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素質進行定期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輔導員評優(yōu)評先和晉升職稱職務的重要依據(jù)。不得不說,輔導員長期工作在學工隊伍第一線,所背負的職能眾多,所承擔的責任重大,這都是有目共睹的。高校應竭力保證責任與待遇相符合,績效與薪酬相掛鉤,使輔導員能夠安心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生的管理和服務之中。
參考文獻:
[1][5]陳虹,葉建輝.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現(xiàn)狀調查及提升對策——以福建省為例[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34(1):38-40.
[2]崔詣晨,楊振華.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結構分析[J].農業(yè)教育研究,2012,(3):34—36.
[3]徐學,曾天德,曹佳佳.心理咨詢督導: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的新途徑[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28—132.
[4]劉科榮,羅品超.論高校輔導員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J].高等教育研究,2006,(2):37-40.
[6]羅品超.試論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核心能力[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5):54-55.
[7]鄒海貴,彭仲生.試論高校輔導員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4):62-64.
[基金項目:2012年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面上項目“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研究”(編號:12522140)]
[陸銘:哈爾濱師范大學講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貴文: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