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彬彬,李志方,楊維晰,劉素剛,樊雙義
核輻射損傷突發(fā)事件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質或其他放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眾健康嚴重影響或嚴重損害的突發(fā)事件。目前,根據其在不同應用領域的發(fā)生情況,將其分為核突發(fā)事件、放射突發(fā)事件和核恐怖事件三種類型。隨著核能與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放射源與放射線裝置廣泛應用,從某種程度上增大核輻射損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核輻射損傷事件不僅可以對暴露人員軀體上的嚴重損傷,長期的心理損害也是不可忽視的危害,甚至產生社會恐慌,如果精神過度緊張,情緒過于激動或長期處于焦慮、苦悶、恐怖、絕望等不良情緒之中,對于個體可引起大腦神經和內臟器官的功能失調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誘發(fā)其他相關疾病。因此,核輻射應急救援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不僅要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更要重視心理危機的救援及心理健康的維護,才能有效應對突發(fā)核輻射事件,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突發(fā)核輻射損傷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構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
近年來國內外核化損傷事件屢有發(fā)生,海灣戰(zhàn)爭中的放射性污染、前蘇聯(lián)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危害以及日本福島地震導致的核泄漏事故引起全世界對核輻射的強烈關注,進一步導致人們對核的恐懼[1]。研究證明,核輻射突發(fā)事件引起的公眾社會心理影響和效應是非常顯著,表現(xiàn)為心理紊亂、緊張、壓抑、焦慮、恐慌和長期慢性心理應激,在情緒、認知、行為和身體等方面會出現(xiàn)一系列心身反應[2]。核輻射損傷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可導致正常社會生活和生產秩序混亂,造成嚴重政治影響和經濟損失,遠比核輻射所致的危害和造成的損失要大。在此,我們主要關注的重點為心理危機反應。
心理危機,是指人所處的一種心理緊急狀態(tài)。當個體遭遇重大問題或變化發(fā)生,使個體感到難以解決、難以把握時,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xiàn)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一種失衡狀態(tài),這就是危機狀態(tài)[3]。危機干預是指幫助個體化解危機,告知其如何應用較好的方法處理應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療幫助個體度過危機。危機干預的主要目標是降低急性、劇烈的心理危機和創(chuàng)傷的風險,穩(wěn)定和減少危機或創(chuàng)傷情境的直接嚴重后果,促進個體從危機和創(chuàng)傷事件中恢復或康復[4]。
隨著核能與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需要,我國核能發(fā)展十分迅速,核電基地逐年增多;隨著放射源和射線裝置廣泛應用,放射源和射線裝置無處不在;再有核與輻射恐怖襲擊的威脅,核輻射損傷事故逐年增多[5]。我院作為國家核事故應急救援中心第三臨床部,全軍核化損傷救治重點實驗室和日遺化武毒傷救治中心,也是全軍放射病救治中心,負責國家和軍隊的核輻射損傷救治任務,承擔和參與了國家和軍隊幾乎所有重大核化損傷救治任務及醫(yī)學保障任務,與參加單位一同,先后參與了國內發(fā)生的20余起輻射事故的救治。我們深刻認識到,在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的同時,更要重視心理危機的救援及心理健康的維護。核輻射事件心理危機狀態(tài)是最為緊急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應進行心理緊急救援,因事件發(fā)生迅速,需要救援單位做好充分全面的準備工作。
4.1 組建高效、全面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 高效、全面的危機干預隊伍一般由領導協(xié)調人員、危機干預技術人員、后勤保障人員3部分組成。領導人員是整個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統(tǒng)帥,負責領導整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最為關鍵的部分,負責制定心理危機干預預案、指導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協(xié)調有關部門工作以及通過媒體及時發(fā)布消息。核輻射突發(fā)事件發(fā)生之后,領導人員需要在對事件整體了解的基礎上,快速組建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制定干預方案。在整個干預過程中,一般會涉及心理服務、醫(yī)療、行政、后勤管理等多個部門,需要領導機構的協(xié)調來促進工作的高效率展開。干預工作結束后,領導成員需要組織參與心理危機干預人員對此次干預工作進行總結和評估。危機干預技術是對危機當事人進行心理干預的主體力量,對心理危機干預的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危機干預技術人員一般包括下列人員:心理咨詢師、心理團訓人員、心理督導師、神經科醫(yī)師、精神科醫(yī)師、心理學研究人員等。心理危機干預技術人員專業(yè)素質一般包括豐富的生活經驗、鎮(zhèn)靜的心態(tài)、靈活的心理反應能力以及換位思考能力,對于不同的干預人員采取不同的標準。一個理想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者需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能夠深入體驗生活,從生活經驗中成熟起來,并通過專業(yè)化的訓練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到實際干預工作之中。后勤保障人員為危機干預工作順利進行提供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主要負責運輸、餐飲及相關服務工作。
4.2 制定核輻射損傷全面的心理危機干預預案
4.2.1 加強對公眾的宣傳,以積極心態(tài)應對核輻射突發(fā)事件 以往戰(zhàn)爭或核輻射事故污染面積大、人員傷亡多,并對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持久性威脅;尤其是輻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僅可以引起受照者的近期損傷,還可誘發(fā)遠期效應,遠期危害可能是癌癥及對生殖的不良影響及對后代的遺傳效應。核輻射損傷事件使公眾產生恐懼心理是不言而喻的。核輻射損傷事件對公眾產生心理影響的因素除事故本身危害因素外,社會因素也很重要。不熟悉輻射及危害的群體不能正確地估計其危害,常常通過口頭傳播或媒體信息進行判斷。如果提供給公眾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嚴重歪曲事實的信息,可以加重群體的心理損傷危害。因此,核輻射時間發(fā)生后,使公眾正確了解輻射及其核損傷事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應采取切實的措施,通過媒體加強對公眾核和輻射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教育,使公眾對核和輻射損傷事件的特點、潛在危害以及應該采取的有效防護措施等要有基本的了解,同時,教育大家要科學、正確地認識核和輻射,以降低公眾對核和輻射的恐懼心理[6]。
4.2.2 核輻射損傷突發(fā)事件心理危機評估 一般采用訪談或量表評估形式對核輻射損傷突發(fā)事件的時間、地點、事件內容、事件性質進行全面的評估,了解事故造成的創(chuàng)傷規(guī)模,當事人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行為功能和認知狀態(tài),對可能受害人員進行分級,對高危人員進行篩查。人員分級一般分為五級:一級為直接受害者或受害者的家屬,二級為現(xiàn)場目擊證人或幸存者,三級為參與營救與救護人員(醫(yī)師、護士、警察、志愿者),四級為事件區(qū)域的其他人員(居民、記者),五級為媒體間接了解了突發(fā)事件的人。
4.2.3 核輻射損傷突發(fā)事件危機干預方式 針對不同的人員,核輻射損傷突發(fā)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可分3種類型:普及性危機干預、團體心理輔導訓練和個體危機干預。普及性危機干預的對象為受突發(fā)事件影響較輕的人員(五級受害人員)。干預目的是防止危機事件影響的進一步惡化,提高社會支持度。干預內容包括發(fā)布危機事件相關信息、解決危機事件導致的現(xiàn)實問題以及開展普及性心理教育。普及性危機干預一般可以通過授課的形式來組織實施。團體心理輔導對象是受中等程度創(chuàng)傷的人員(三、四級受害人員)。團體心理輔導可以由1~2名心理咨詢師輔導,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小組成員一起體驗危機事件中的經歷、宣泄情緒,獲得互相支持,并從創(chuàng)傷經歷中走出來。實踐證明,團體心理輔導對促進當事人心理恢復、預防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發(fā)生具有較好的效果。個體危機干預是一種傳統(tǒng)的危機干預模式,包括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主要對象是直接經歷突發(fā)事件的人員和其他有嚴重心理危機的個體(一、二級受害者)。個體干預常用的技術有穩(wěn)定化技術、放松技術、快速動眼技術等[7],通過迅速介入、傾聽事實、回應受害者感受、提供社會支持等策略來實現(xiàn)。心理危機干預的目標是避免個體形成消極的認知和行為模式,幫助受害者獲得安全感和平靜感,使其心理功能恢復到危機前的正常水平[8]。
4.3 做好充分的設施及儀器儲備保障 因核輻射損傷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具有突然及不確定性,心理危機干預的準備工作應在平時做好,需要的設施、儀器儲備應保障充分。主要包括心理危機干預的預案、心理危機干預檔案資料、心理量表軟件測評系統(tǒng)、心理團體訓練方案所需器材、心理干預及治療器材(音樂治療儀、心理宣泄器材、生理心理自主相干儀)等。
4.4 選擇好核輻射損傷事件心理危機干預時機心理危機反應一般會持續(xù)6~8周;分為4個階段:沖擊期、防御期、解決期、成長期。危機干預是一種短程的幫助過程,是對處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關懷和幫助的一種方式,有時也被稱為情緒急救。與心理咨詢治療的區(qū)別在于,它是一種急救工作,必須在事件發(fā)生的短期內完成。對于危機事件的心理干預,越早越好。最佳干預時間在危機事件發(fā)生后24~72 h,也就是“黃金72 h”。發(fā)生危機事件后,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必須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進行及時干預,快速評估現(xiàn)場情況:如危機事件類型、心理刺激強度、輻射人群數(shù)量、輻射人群劃分、現(xiàn)場的資源等。干預措施包括快速構建危機現(xiàn)場的心理動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機干預方案、盡快實施危機干預[9]。
4.5 做到重點干預,必要時進行轉診與轉介 在核輻射心理危機干預中,對有明顯的急性應激癥狀;強迫性的閃回、反復體驗創(chuàng)傷;睡眠、飲食受到嚴重影響有痛苦情緒體驗、主動求助專業(yè)幫助者進行重點干預。短期處理創(chuàng)傷性闖入畫面、消除與之相聯(lián)的負性情緒及諸如失眠和食欲缺乏等軀體反應、恢復心理平衡。長期預防未來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發(fā)生。全體技術人員應熟悉和了解危機干預轉介的流程,確保危機干預轉介工作的快速有效。一是危機干預機構之間的轉診,二是與精神專科醫(yī)院之間的轉介,當發(fā)現(xiàn)疑似嚴重心理危機人員時,通過相關部門及時轉介到與具有合作關系的精神??漆t(y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1]陳興安.切爾諾貝利事故對健康影響的最新權威報告[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01,10(2):126.
[2]董曉菊,張建勇,高 偉,等.核和輻射突發(fā)事件對公眾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08,17(1):52-53.
[3]Bryant RA,Mastrodomenico J,F(xiàn)elmingham KL,et al.Treatment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08,65(6):659-667.
[4]Everly GS,F(xiàn)lannery RB,Mitchell JT.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A review of literature[J].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2000(5):23-40.
[5]陳惠芳,劉 英,秦 斌,等.核與輻射突發(fā)事件醫(yī)療救援應急準備[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10,26(5):344-347.
[6]尹忠偉,謝懷江,楊成君,等.核輻射事件的社會心理效應及防護對策[J].沈陽部隊醫(yī)藥,2007,20(3):203-205.
[7]Foa EB.Psychosocial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2006,67(Suppl 2):40-45.
[8]詹姆斯,吉利蘭.危機干預策略[M].高申春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9]Blacklock E.Interventions Following a Critical Incident:Developing a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Team[J].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20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