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章明,陳麗靜,蔡立鋒,賀紅光,支文婷
有學者對進入職業(yè)學校后的學生的學業(yè)即學習動力特點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樣本學生中超過半數(shù)是因為中考落榜進入職業(yè)學校,他們有明顯的自我提高的學習動機,但追求學習樂趣的動機卻不夠強烈,在學習重點的選擇上缺乏理性,日常學習狀態(tài)不甚良好,學習動力水平的自我評價較低。對于是什么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動力,他們認為主觀方面主要是自信不足,而在客觀方面則是對學校教育教學的不滿。[1]
蘇東水認為,激勵主要是指激發(fā)人的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激勵也可以說是調動積極性的過程。[2]行為科學認為,一個人在沒有受到激勵的情況下,他的能力僅能發(fā)揮20% ~30%;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能力就有可能發(fā)揮到80%~90%,甚至更多。[3]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已成為職校教師必須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了解職校學生的學習、思想狀況,我們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和金華市其他部分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分別從家庭、班主任、任課教師、個人等4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80份,回收有效問卷356份。經(jīng)過認真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xiàn)職校學生存在以下問題:
父母對其學習和思想的關注程度不高。“父母對你的學習情況關注程度”一題中,選擇“經(jīng)常過問”的只有29%。
親子關系不是很融洽?!澳愫透改搁g的關系”一題中,選擇“和諧愉快”只有23%。
職校學生雖然對得到父母、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的激勵的期望比較高,但事實上真正得到來自父母、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的激勵卻比較少。“你受班主任的表揚”一題中,有81%的學生選了“偶爾”,還有14.2%選了“從來沒有”。
職校學生對學習、上課的興趣不是很濃。“你對上課”一題中,只有33%的學生選了“充滿期待”,有64.5%選了“沒感覺”,還有2.5%的學生選了“厭惡”。
大部分職校學生對自己的職校學習以及今后的就業(yè)沒有規(guī)劃。“你對你的職校學習”一題,只有12.9%的學生選擇“有明確的規(guī)劃”,還有29.4%的學生選了“走一步算一步”?!澳銓δ憬窈蟮木蜆I(yè)”一題,只有6.1%的學生選擇“有明確的規(guī)劃”,還有29.7%的學生選擇“走一步算一步”。
為進一步了解職校教師在教學以及管理中對激勵理論的應用現(xiàn)狀,我們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和金華市其他部分職業(yè)學校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65份,回收有效問卷58份。經(jīng)過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xiàn),激勵理論在職校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存在以下問題。
1.雖然大部分職校教師認為,在職校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激勵很有必要,但職校教師卻普遍認為,在職校學生中找閃光點有點難?!澳J為在職校教學中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激勵嗎?”一題中,有86.5%的教師選擇“很有必要”?!澳阏J為在職校的學生身上尋找閃光點是”一題中,有73.1%的教師選擇“有點難”。
2.大部分職校教師都很少表揚學生,師生關系不是很融洽。“最近你在課堂上激勵過學生嗎?”一題中,只有41%的教師選擇“經(jīng)常”,有4%的教師選擇“從未表揚過”?!澳愫蛯W生之間的關系”一題中,只有39%的教師選擇“和諧愉快”,甚至還有8%的教師選擇“時有矛盾沖突”。
3.班主任與家長、班主任與任課老師之間針對學生表現(xiàn)的交流較少?!澳阒鲃酉蛉握n班級的班主任匯報學生優(yōu)秀表現(xiàn)的機會”一題中,只有12%的教師選擇“經(jīng)常有”。“你(如果是班主任)主動向任課老師了解本班的課堂教學情況的機會”一題中,只有38%的教師選擇“經(jīng)常有”。
4.大部分職校教師對上課的期待程度不高,一節(jié)課上真正認真聽課的學生較少?!澳銓ι险n的態(tài)度”一題中,只有28%的教師選擇“充滿期待”,甚至有8%的教師選擇“厭惡”?!耙还?jié)課當中認真聽你課的學生大概有”一題中,選擇“一半左右”的教師有40%,選擇“少于10個”的教師有24%.
5.大部分職校教師的激勵語言較單一,對成績不同的學生的激勵用語基本一樣。“您對成績不同的學生的激勵用語一樣嗎”一題中,有53%的教師選擇“基本一樣”,還有8%的教師選擇“完全一樣”。
6.大部分教師很少用心收集學生課外的閃光點?!澳闫綍r對學生課堂外的一些閃光點”一題中,只有20%的教師選擇“經(jīng)常會加以關注和收集”,還有16%的教師選擇“從未加以關注和收集”。
7.很少有教師會在批改作業(yè)時使用激勵用語?!澳銜谂淖鳂I(yè)時使用激勵用語嗎?”一題中,只有16%的教師選擇“經(jīng)常”,還有12%的教師選擇“從來沒有”。
8.很少有教師會對學生進行持續(xù)的關注和激勵,結果是偶爾的關注和激勵對學生的進步發(fā)揮不了較大的作用?!澳谡n堂上對學生做出激勵后會在課后與他交流談心嗎?”一題中,只有8%的教師選擇“經(jīng)?!?,還有31%的教師選擇“幾乎沒有”。
針對職校學生的學習、思想狀況的調查結果,以及職校教師在教學、管理中對激勵理論的應用現(xiàn)狀,我們探索了一些激勵理論在職校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詹姆士曾經(jīng)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倍p識正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一丁點的光亮,也要用放大鏡來“看”。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雖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教育教學群體,然而他們卻有著共同的教育對象,有著共同的教育目標。但由于教育分工的不同,他們對學生的關注方向和了解程度有著一定的差別,他們眼中學生的閃光點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平時的管理以及教學過程中,兩者要加強聯(lián)系和交流,互通有無,共同激勵,形成有效的合力。對于學生來說,能從班主任處得到來自他在其他課堂上良好表現(xiàn)的表揚,無疑是讓他期待上這門課的一個小動力。學校某物理教師發(fā)現(xiàn),高級理賠1301班的梁同學雖然很多題目會做,很多問題能回答,但就是不愿意舉手發(fā)言。課后,該物理教師及時和這個班的班主任交流,發(fā)現(xiàn)梁同學在班主任眼中是一個活潑、外向、愛表現(xiàn)的一個學生。此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通過多方面的了解,發(fā)現(xiàn)他其實只是缺少一點自信。于是該物理教師很快對癥下藥,當然也取得了好的成效。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合作共同激勵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必須最大程度地維護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威信;其次班主任要讓任課老師知道班級管理的目標和規(guī)章制度,任課教師要讓班主任了解所任課的課堂管理目標和考核的規(guī)章制度;最后彼此信息的反饋要及時。
對于職校學生的家長來說,主動聯(lián)系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表現(xiàn)的可能性比較少,聯(lián)系任課教師的可能性就更少了。因為他們在孩子讀初中時從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口中得到更多的是孩子的負面信息。從小學到初中,學校單一的以學科成績?yōu)闃藴实脑u價,已經(jīng)挫傷了孩子的自尊與自信。這時,對于職校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來說,應該更多地收集學生在校的閃光點,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正如某位職高校長在開家長會時所說的那樣“請把受挫的自信還給學生!”“請尊重、信任、欣賞您的孩子!”加強家校合作,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組織機構,制定家校合作激勵機制的相關制度。建立網(wǎng)絡信息平臺,如創(chuàng)建班級群,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和短信等方式進行家校聯(lián)系。另外除了定期召開形式多樣的家長會,進行輕松愉快的家訪之外,還可以邀請教育專家來校授課,組織開展成功家長經(jīng)驗座談會等。只有贏得廣大家長的積極配合,學校與家長雙方更多地了解學生各方面的表現(xiàn),才能真正起到激勵學生的效果。
美國學者貝雷爾森和斯但納在《人類行為:科學發(fā)現(xiàn)成果》一書中所指出:“激勵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tài)?!币粋€激勵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人的需求滿足的過程,它以未能得到滿足的需求開始,以得到滿足的需求而告終。而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無窮無盡的,所以激勵的過程也是循環(huán)往復、持續(xù)不斷的。正如馬斯洛的理論認為,激勵的過程是動態(tài)的、逐步的、有因果關系的。偶爾的關注和激勵對學生的進步發(fā)揮的作用是有限的,課堂上單一的激勵也無法讓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這就要求教師進行課堂內外互補激勵,在課堂上對學生做出激勵后還可以及時地在課后與他交流談心,尋找他課外的閃光點,并可以在今后的課堂上結合他課堂外的表現(xiàn)對其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激勵。比如,教師通過課外對某個學生的了解,知其投籃特別準,而后在她所上的物理課堂上,當這位學生對某個物理問題的分析非常準確時,換“你回答得非常正確”的表揚為“投籃準確,回答問題也是一針見血啊!”當財會班的某個學生在計算某個題又快又對時,可以換“完全正確”的表揚為“不愧是學財會的啊,計算速度和準確率就是不一樣啊!”
在實訓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通過肢體、語言、眼神進行的交流,就是一個激勵的過程。期間教師要注重自身情感方式的表達,時常用積極、贊許、期望的言行,肯定、欣賞的眼神,與學生進行交流,調動和喚醒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專業(yè)技能的實訓中去,在輕松愉快中體會來自實訓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生練習實訓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經(jīng)常輕輕地拍一下表現(xiàn)較好的同學肩膀,告訴他:“你學得真快,做得很好。如果你愿意,請指導下你邊上的同學?!痹趯W生的實訓任務進行評價時,教師不妨說:“小伙子練得不錯,進步很快!假如你在這個地方能夠再提高一下,我想效果一定會更好。你說呢?”另外在巡回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的閃亮點用照片進行記錄,在實訓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再通過投影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并告訴同學們:“做得真棒,我們要向他學習。老師相信不久的將來他一定是個優(yōu)秀的技能人才!”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組織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能激發(fā)興趣。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興趣,結合職校學生好奇、好玩、好勝、好表現(xiàn)的特點,適時地設計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棋類比賽、球類比賽、唱歌比賽、演講比賽、書法作品展等等,以吸引他們最大限度的參與。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甭毿5暮芏鄬W生從單一的學科成績?yōu)闃藴实脑u價中得不到自信,但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也得不到。職校班主任可以精心設計輕松愉快的主題班會,幫助學生夸優(yōu)點、找自信、秀自信。如主題班會《秀,大家秀》讓每一個學生都重新認識、分析自己,尋找自身的閃光點,喚醒沉睡已久的自信。另外職校每年都有許多各種級別、各種領域的技能競賽,職校教師要對那些有能力參加競賽的學生進行鼓勵,提供各種專業(yè)上以及精神上的幫助,讓他們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找回自信。我校高級汽營1001班的鄭同學,由于先前的不自信,沒有主動報名參加學院組織的汽車營銷技能比賽。班主任傅老師知道后,找她談心,給她鼓勵,讓她重拾自信,參加全國中職院校汽車營銷技能大賽的培訓。培訓期間,傅老師以及其他培訓老師在幫助她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不斷地在精神上給予她激勵,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終于,鄭同學在全國中職院校汽車營銷技能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傳統(tǒng)的作業(yè)批改符號是“√”和“×”,傳統(tǒng)的作業(yè)結果評價是具體分數(shù)或用英文字母“A、B、C、D”打等級,這種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的評價已經(jīng)不符合新的教學理念。在傳統(tǒng)的作業(yè)批改符號和結果的評價中,教師把自己定位為警察、法官,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審視學生的作業(yè),會讓學生多了一些敬畏,少了一些親切。而事實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的不是警察、法官,而是知音、合作伙伴,他們更多地希望從教師那里得到一種認可,一種信任,一種欣賞。教師在批改作業(yè)的時候,可以多用一些激勵性的符號,比如畫圈圈、波浪線,打問號等等。至于對作業(yè)結果的評價,不要局限于具體的分數(shù)和等級,還可以在作業(yè)本上寫上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比如“如果你能更認真地審題,結果會更好哦!”“單位換算了嗎?”“有進步,繼續(xù)加油哦!”“你先畫個圖,再試試看!”,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走路!”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是充分發(fā)現(xiàn)人的價值,發(fā)掘人的潛能,發(fā)展人的個性,發(fā)揮人的力量,不斷提升人的地位的過程。[4]我們的學生經(jīng)歷了中考的失敗,走進職校,他們中有大部分文化課成績不是很理想,得到初中老師的關注較少,甚至有的個別學生是被教師“遺忘的角落”。對于職校教師來說,不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而且要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進行針對性、及時性、持續(xù)性的激勵。我們應該是尋找寶藏的人,在學生心靈的土地上,尋找生命的精神資源,并把這種潛在的資源發(fā)掘出來,變成精神財富,化為動力,讓他們的職校生活過得更加快樂、自信,從而取得更多的收獲。
[1]陳丹輝.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特點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2]蘇東水.管理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
[3]張雙學.淺談激勵機制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革新,2008(8):89-91.
[4]沙霞.激勵理論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