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忠
摘 要:在生物課教學中,教師要貫徹新課程理念,加強和改進生物課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運用分組“做中學”學習方式進行研究和實踐探索。從生物課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說起,分析了生物課教學運用“做中學”學習方式的基本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和做法,深受學生的喜歡。運用“做中學”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生物課教學的實效性,還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思考能力。通過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運用“做中學”學習方式是有效的。
關鍵詞:生物課;教學分組;“做中學”
“做中學”是一種提倡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理解的學習模式,強調的是引導學生進行實實在在的操作和實踐活動。與一般實驗不同的是,它是一種驗證性、直觀化、耗時少、重參與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這種學習模式雖然不是適用所有的課堂,一般來說,對于一些結構(如細胞膜模型建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生理活動(如跨膜運輸)和微觀變化過程(如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模擬性狀分離比)等的學習都可以嘗試利用“做中學”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提高他們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體驗“做中學”的學習樂趣,通過“做中學”掌握生物科學實踐中的某些技能和操作方法,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做中學”就是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科學,這正好呼應了我國當前新課改所提倡的基本理念。在中學生物教學中開展“做中學”,有利于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做中學習,從經(jīng)驗中積累?!白鲋袑W”將給傳統(tǒng)的生物課教學行為方式帶來深刻的變革,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運用“做中學”學習方式的理論依據(jù)
1.系統(tǒng)優(yōu)化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系統(tǒng)和要素是在自然界、社會和思維活動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個事物都存在著系統(tǒng)和要素兩個方面。在生物課教學中,把整個班級分成許多小組,就是從整體出發(fā)認識事物,把班級分成的各個小組聯(lián)系起來進行考查統(tǒng)籌、考慮,優(yōu)化組合,使部分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實現(xiàn)最優(yōu)化目標。
2.體驗性原理
人的活動包括本能支配的活動和意識支配的活動兩大類,都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需要。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自然主義的教育主張,在《愛彌爾》一書中批評了當時教育脫離實踐和生活實際的現(xiàn)象,主張教育應該在自然生活狀態(tài)下來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活動教育是人的“自然性”使然。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則進一步發(fā)展了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更明確地提出教育必須尊重人“自動”的觀點,主張通過游戲和活動來發(fā)展學生的“天性”。他倡導的“角色游戲”活動中更把這種思想擴展到了社會方面,用活動體念來取代“說教”和“靜聽”的教學方式。這種用活動體驗來取代“說教”和“靜聽”的教學方式是目前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高中生物課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喜歡通過“做中學”來體驗學習。
二、“做中學”學習方式的具體運用
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做中學”的教學策略,充分體現(xiàn)在“做”中學習生物學呢?筆者將以任務驅動和案例研討的方式深入研習。
1.全班分組
在生物課課堂中要實施“做中學”學習,就必須對全班進行分組?!胺纸M”的前提是公平均衡。這種異質均勻分組的優(yōu)點是,各個小組的學習成績總體比較平衡,在小組中,成績高、中、低的都有,學習中能夠做到互補和以優(yōu)帶差,可以基本保證各組在同一起跑線上,有利于公平競爭。
2.確定目標
在分完組之后,引導學生“做中學”競爭學習之前要先確定學習目標或教學任務。根據(jù)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使學生達到三維目標,就要事先確定合適的“做中學”課題,以確?!白鲋袑W”的實效性。
3.組內分工合作
教師分好組確定好合作課題后就要指導組內分工。筆者對學生組內分工的原則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小組成員在領到任務后,各自努力去實現(xiàn)完成小組分到的任務,形成“人人有事做”。筆者在指導課堂“做中學”學習時,小組的成員依據(jù)組長分給自己的任務,一般是要求每個成員都要發(fā)表觀點。每個成員獨立思考后得到的結論先在預發(fā)的稿紙上寫下來,然后由執(zhí)筆把各自的觀點匯總。如遇觀點相同的兩個學生都要求作出補充。執(zhí)筆匯總的觀點寫在筆者設計的預先印發(fā)的《生物課堂“做中學”學習記錄表》上。
4.組間相互競爭
各組“做中學”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競爭學習的過程?!白鲋袑W”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過程競爭,二是結果競爭。
5.交流獎評
“做中學”不僅是在一個小組內的各個成員展開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白鲋袑W”還表現(xiàn)為整個班級的合作,一個班級就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分成若干個小組,各個小組“做中學”合作的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就體現(xiàn)為一個班級的大合作。
(1)組間交流。根據(jù)教學需要,教師布置一個“做中學”課題后,學生在一定的時間里相互配合,充分合作,形成書面合作成果。
(2)點評獎勵。教師對各組的發(fā)言及發(fā)言內容進行點評,同時結合小組自評。點評采用量化打分的方式。每個“做中學”學習任務總分是20分。其中,小組自評10分,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是10分。
6.目標達成
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設置“做中學”學習課題,引導學生“做中學”學習是為了解決生物課教學的三維目標。通過分組、分工、“做中學”、交流來解決課題,從而實現(xiàn)三維目標。
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其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很缺乏,沒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隨著新課程研究的深入,生物課堂內供學生利用的資源很多,許多是可以通過簡易材料“做中學”來完成的,如減數(shù)分裂配子的形成和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
【教學案例】減數(shù)分裂剪貼畫教學
減數(shù)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生物課中的重要知識點,無論是學考,還是高考都是重點考查對象。因此,加強此節(jié)內容的學習很重要。但是,此節(jié)內容圖像多,概念也多,與前面的遺傳規(guī)律聯(lián)系也密切,如何突破這節(jié)內容學習的有效性,教學設計也要有大的改變,要有創(chuàng)意,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jié)課在課前布置了一個學習任務,先讓學生自主預習,而后根據(jù)內容做剪貼圖游戲、制作模型、圖形判斷。具體做法有:
1.剪貼畫指導
減數(shù)分裂主要的變化是染色體行為變化,本節(jié)課主要是學會用剪貼畫的形式來學習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具體操作指導:筆者用一張白紙在其上畫一條大小適中的染色體,而后再把白紙中間折起來,用剪刀沿著原來畫過的染色體邊緣剪下來,這樣染色體復制就完成了,形成兩條一模一樣的染色單體了。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可以用圖釘或泡沫膠把它們粘好。同樣,同源染色體的制作方法同上一樣,可以剪出形態(tài)、大小一樣的染色體,同時,可以用不同的彩筆描繪好,一條表示父方,另一條表示母方,這樣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就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2.減數(shù)分裂的分裂期剪貼畫制作過程
(1)確定目標:制作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像
(2)小組分工合作:給各個小組提供一些白紙,其他工具學生自備,按指導要求分工合作好,要求各小組一節(jié)課完成一個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平面模型,并在每幅圖下面寫出該時期的特點。
(3)作品展示和評價
筆者按照上述具體模式指導學生課后“做中學”完成這次的作業(yè),很多小組完成得不錯,其中第五組的做中學作業(yè)成果最好,筆者用照相機拍下,在多媒體中展示。如下圖如示:
■
各組的作業(yè)上交后,教師批改后進行評分,然后在班里由各組的發(fā)言人進行交流,最后形成全班共識,在班級進行成果展示。
對于作業(yè)進行小組“做中學”完成的學習任務,筆者從學生處了解到,學生比較喜歡,他們可以從與人的合作中共同完成作業(yè),不會再出現(xiàn)因要求獨立完成的作業(yè)沒有完成而被教師批評,小組“做中學”完成的作業(yè)完成得好,就等于自己的作業(yè)完成得好,自此后,學習對此類的作業(yè)表現(xiàn)出很大的積極性。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不僅鞏固了課堂上學過的知識,還進一步得到體驗,又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增強了團隊意識,提高了他們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實踐證明,在實施新課程后的生物課教學中運用“做中學”學習實踐探索和研究,深受學生的歡迎,它既可以增加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和交流,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感情,特別是加強了動手、動腦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思維和實踐能力?!白鲋袑W”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的互動性,使生物課堂教學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生物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明顯增強。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改進學習方式,能更多地通過“做中學”學習更多的知識,同時更有助于幫助和理解。
通過運用“做中學”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做中學不只是教學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白鲋袑W”不只是學習方法,還是一種學習內容。
總而言之,在生物課教學中運用“做中學”學習方式是很有成效的、受學生歡迎的。
三、幾點反思
在生物課教學中運用“做中學”學習方式,筆者認為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筆者在生物課教學實踐中運用“做中學”學習既有較顯著的成效,同時也有比較多的問題,筆者會在今后的生物課教學實踐中繼續(xù)研究和實踐探索,力爭去解決上述一些不足之處,以期在高中生物課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做中學”進行高效、有趣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胡繼飛.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方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單中惠.“做中學”新論[J].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9).
[3]毛曙陽.洋為中用“做中學”[J].江蘇教育,2008(12).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