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鑫
摘要:作為語言交流行為,英語語言在交際過程當中作為一種語言交際方式,不同的語境以及不同的理解方式,會形成不同的文化交際效果。語言作為一種文化,無論是古典西方文化還是現代西方文化,在語言之間存在著異質性障礙。為了跨越異質性障礙,而實現有效交流,就要突破語言異質性障礙與文化異質性障礙,那么,加強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英美文學;異質性障礙;大學生; 跨文化意識
【中圖分類號】H31
一、正確理解文化、語言與交際之間的關系
關于"文化"概念的定位,謝少萬于2002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 "文化"屬于是多種文化元素的集合體,具有系統性,因此,在概念的界定上,需要從多個方面來理解:從社會學的就得而言,文化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歷了社會的變遷而逐漸形成的,人們不斷地接受文化符號所傳達的信息,并從中獲得收益;文化是人們經過長期的實踐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歷了歷史的延續(xù),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從文化的內容的角度而言,文化行為包括兩種,即文化的內隱和文化的外顯,其主要的作用是用于交際;文化中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既包括物質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即為實物和器具等等,精神文化涉及到人們的信念和價值觀念,以知識的形式塑造出來,以習俗的形式呈現出來。從文化的選擇性的角度而言,文化所存在的多樣性,決定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關于人類的行為方式是具有選擇性的,且存在著無限性,文化則不然,文化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存在著特定性,因此在文化的選擇上具有規(guī)則性,因此是有限的;文化為人們的各種行為提供了答案,可謂是行動的指南,這就意味著文化屬于是群體行為規(guī)范;在文化中,價值觀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對于文化的區(qū)分,可以根據價值觀的不同加以區(qū)分。
二、英美文學專業(yè)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異質性障礙
當我們閱讀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的時候,就會發(fā)現其中的不同思想對于后期文學的發(fā)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在人類的文明史中,中世紀是一個特殊時期,甚至于有人認為,中世紀除了宗教之外,并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文化。但是從宏觀的角度甚至中世紀文化,就會發(fā)現此時東西方文化實現了交融,而且其中囊括著世俗文化??梢?,中世紀文化的錯綜復雜性,加之基督教思想的核心內容,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世紀文學。在諸多的中世紀文學作品中,禁欲主義以及來世思想都在中世紀文學作品中體現出來。
三、引導大學生突破異質性障礙的有效措施
(一)對文學語言異質性障礙的跨越
漢語語言與西方語言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在于不同的語言分屬于不同的語系。特別是對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進行翻譯的時候,異質性障礙尤為突出。要跨越文學語言之間所存在的障礙,就要對于文學語言的時間性和歷史性有所掌握。從文學語言的時間性角度而言,詞匯的選擇要考慮其中所涵蓋的歷史性內容,以對于其在文學作品中意義準確把握。
(二)對語言文化異質性障礙的跨越
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文學語言發(fā)揮著文化載體的作用,可見其與文化聯系緊密。不同語言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性。要實現語言文化之間異質性障礙的跨越,就要理解"有差異平等",這就使人們在文化領域中面臨著不同的選擇:如果過分強調內容的"異質性",對于異質文化的交流就會產生影響;如果對"異質性"的內容以忽視,不同文化所存在的特質就會被抹殺。于是,因此,就需要平衡不同文化的"異質性"和"同一性",以使兩者之間維持平衡。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文學家和語言翻譯家都進行了潛心研究。
四、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
(一)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大學英美文學教學
運用多媒體輔助大學英美文學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有效途徑。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制作成為電子課件,再配上相關文學作品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圖片。此外,觀看西方影視作品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學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同時,對于文學作品內容有所深入體會,既能引導學生更為深刻地體會西方文學作家的語言表達方式,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文學作品中對于創(chuàng)作意識,文學創(chuàng)作的社會北京有所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文化意識。
(二)采用文學閱讀的手段實施大學英美文學教學
文學作品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較為有效的方法。所閱讀的內容要豐富,而且形式多樣化。學生可以參與閱讀的內容,除了教材中的課文之外,還可以將閱讀面進一步擴展,包括報紙新聞、雜志文章以及各種新聞報道等等。在文學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培養(yǎng),對于西方文學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入,進而透過文學作品等內容對于西方的社會關系以及風俗習慣等等都會有所理解。對于文學閱讀中所遇到的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通過上下文之間的關系對于閱讀內容進行推敲,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以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運用對比的手段開展大學英美文學教學
運用對比的手段開展大學英美文學教學,是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多數大學生進行文學閱讀,都是注重作品的內容而忽視了西方文學的文化背景的了解,但是卻能夠很容易地理解中國文學作品的內容,這其中的一項重要原因就在于社會背景的了解。因此,在對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進行同期的比較,學生將文化的了解建立在各自文化背景之下,對于增強文學作品的理解大的幫助。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全球化發(fā)展,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成為了重要途徑,在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中,要始終遵循教學大綱中所提出的要求,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文學語言基本功,同時,還要著重于西方文學知識的教學,并以此為教學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促進英語語言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未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國明.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張微譯.Reynolds,S. & Valentine, D. Guide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宋昭勛.非言語傳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