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摘要】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提出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八字方針;朱作仁教授提出課堂教學"三實":真實、樸實、扎實。這些觀念給我們以啟迪,扎實、有效、讀通、讀順課文并進行有效地識字,應當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追求。
【中圖分類號】G620
【正文】
有人說語文閱讀教學如登山,第一課時是山腳,第二課時是山腰,第三課時是山頂,我認為這話是再恰當不過了。
第一課時該如何上?該學什么?怎樣的第一課時教學是扎實有效的?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提出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八字方針;朱作仁教授提出課堂教學"三實":真實、樸實、扎實。這些觀念給我們以啟迪,扎實、有效、讀通、讀順課文并進行有效地識字,應當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追求。幫助學生在掃清閱讀障礙的同時,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要向我們傳達的心聲、文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課時教學就是要解決初讀和識字正音的問題,怎樣讓學生一步步讀出興趣,讀出疑問。
沉入誤區(qū),我發(fā)現病原體一:目標不明確,欲速則不達
識字與寫字,讀通讀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理應作為第一課時的重點教學目標,讓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并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成長。前段時間在一所村完小聽了四年級下級19課《云雀的心愿》一課的第一課時的教學,我覺得該老師的第一課時目標就不明確。她第一課時只有一個教學目標,重難點也是這個目標,即:感知課文內容。她的教學流程大概是:1.導入課題,引出云雀的心愿;2.說說課文通過例舉了幾個事例來寫了云雀知道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邊找邊讀邊品詞語的意思,然后就是有感情的讀段落);3.請給課文分段(幾分鐘過去了,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這位教師幾乎都把第二課時應上的"分析課文內容"都調了一部分或是全部放到第一課時來上。學生文本還沒來得及讀正確,脈絡還沒來得及梳理清晰,便在老師的指令下牽強附會地讀得搖頭晃腦,制造出一輪輪高潮迭起的假象。
病原體二:目標不落實,鏡中花水中月
第一課時的字詞教學蜻蜓點水,新詞的理解隔靴搔癢,寫字的指導示范無影無蹤,初讀課文霧里看花。花了大量的時間啟發(fā)學生質疑,問題提了一大堆,正需要老師撥開云霧見青天之時,教師又把學生硬拽回機械淺層的字詞教學,浮光掠影地感知文本。這樣的課堂如鏡中花,水中月,學生又怎能實實在在學有所獲呢?
有效的語文課堂有兩個標志:一是教學目標制定恰當;二是教學目標落實到位。因此,我的扎實有效性策略如下:
策略一: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要達到教學的有效性,作文語文教師,應該有明確的課時觀,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會經常出現一些爭議,如聽了某一節(jié)課,說它是第一課時吧,沒看到學生識字學詞,讀通全文的教學內容,但從課的開始,學生對課文是一無所知的,按道理應該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課時;說它第二課時,不可能學生在一無所知的基礎上教學,但從課的結束,學生已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了。
如教學《云雀的心愿》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會讀12個二類字,學會10個生字,正確理解理解"討厭"、"亂砍濫伐"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讀課文,緊扣文題,在質疑、交流中理清文章思路。
3.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核心教學目標)
策略二:落實核心教學目標
核心教學目標的落實到位是衡量有效課堂的重要標志。怎樣才能使核心教學目標落實到位呢?
(一)注重預習,提出具體預習要求。
中、高年級,課文會越來越長,可能讓孩子們去讀幾遍,時間就到了,如果喊上一個書讀不好的,可能一節(jié)課都用在指導上了,還談什么完成教學任務了。所以,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預習作業(yè)中除了基礎性的作業(yè)外,有一部分作業(yè)要能幫助學生有自己學習時就能沿著核心教學目標的方向前進,而不是簡單的資料摘抄似的缺少思維參與的機械式作業(yè)。 如四年級下冊《云雀的心愿》一課的預習作業(yè)如下:
1.用紅、黑圓圈圈出二類字詞、生字詞,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詞。(指向目標1)
2.讀課文至少三遍,達到正確、流利。思考:本文主要講了什么?(指向目標2)
3.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你從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啟示?(指向核心目標3)
從上述的預習作業(yè)中可以看出,每一項預習都是為達成目標而設的。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就進行了有目的的思考,帶著思考來學習課文,老師在學生"懂的多少"的基礎上確立教學起點,核心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有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而易見。
(二)教學活動要精當
要使核心教學目標落實到位,設計精當的教學活動是重中之重。精當的教學活動必須緊扣核心目標,教學活動力求整合,讓每一項教學活動發(fā)揮最大的功效。
1.緊扣題眼讀課文
文章的標題就像眼睛一樣。出色的題目,準確鮮明,引人入勝,提示文章內容,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閱讀,首先要學會讀題目。文章題目就是學生展開閱讀學習的切入口。因此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品讀好課題,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例如三年級下冊《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我由課題質疑:"勵志是什么意思?""誰勵志學畫?""他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勵志學畫的結果是什么"這樣帶著問題去閱讀,學生能自己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嘗到了成功的滋味。接著我再相機引導學生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記牢幾個難讀、難寫、難理解的詞,課文讀通順就水到渠成,概括主要內容就輕而易舉。學生在成功感的驅動下主動學習,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2.緊抓段落尋實效
有些教師認為,第一課時教學不能對課文進行精讀感悟。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認為應該根據不同教材、不同年級、不同學生以及課時劃分和課時目標來確定,適當地進行精讀感悟。在進行精讀感悟時,一是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內化;二是要抓住關鍵詞和重點句的剖析來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讓學生在語言精華處潛心揣摩,體味其中滋味。
如五年級上冊《陶校長的演講》一課,課文重點就是了解陶校長和同學們談了哪四個問題?為什么談這四個問題?從而體會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護。同時,文章的二、三、四、五自然段結構類似,都是以"問的什么--為什么要問--希望怎么辦"的形式呈現的。于是,教師可以著重引導學生默讀感悟第二自然段,在此基礎上總結學法。為第二課時的核心目標(自學第三、四、五自然段,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達成打下根基。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 朱莉,《第一課時教學有效性》;
3. 陳蓓,《如何進行扎實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第一課時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