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芬
摘 要: 獨立性反映一個人在行動中的自主程度。獨立能力是幼兒日后生存與發(fā)展必備的基本品質(zhì)。生活上的自立是獨立性的基礎,精神上的自立是獨立性的較高層次。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時刻牢記這一點,更好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為社會服務。
關鍵詞: 獨立性 幼兒教育 獨立能力
獨立性反映一個人在行動中的自主程度。三歲前,兒童的心理活動幾乎完全直接依賴于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并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而變化,沒有自己的目的性與獨立性。三歲左右,幼兒的獨立性發(fā)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此時他們不再滿足于按照成人的直接命令行動,而開始渴望像成人一樣獨立行動。這個階段的幼兒常常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不考慮后果,也不知道失敗的危險,表現(xiàn)出不聽話、執(zhí)拗、頂撞,經(jīng)常說“我自己來”、“我不要……不要……”、“我偏要……”這一類話。從三歲左右到五歲左右,這一階段的幼兒幾乎普遍存在這種傾向。
一、幼兒獨立性的發(fā)展情況。
幼兒獨立性發(fā)展的年齡總趨勢是3~5歲時發(fā)展迅速;3~6歲幼兒獨立性發(fā)展表現(xiàn)出年齡組間差異;3~4歲的差異已顯著;4~5歲組間差異即達顯著水平;5歲時獨立性的發(fā)展緩慢下來;5~6歲組間沒有顯著差異。
男女幼兒在獨立性發(fā)展上,女孩的能立水平高于男孩,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女孩的主要優(yōu)勢是生活自理行為方面顯著高于男孩。我們認為,這種差異絕對不是幼兒的“本性”,而是生活習性造成的。
幼兒的獨立性發(fā)展還表現(xiàn)為行為的模仿性。在模仿過程中,一般沒有他人的指令,一種人認為模仿是一種本能,與此對立的是社會學習觀點。班杜拉等人認為,模仿不是先天的本能行為,而是在后天的社會化過程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而逐漸習得的。模仿在幼兒的心理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幼兒好模仿,他們經(jīng)常模仿老師、父母、兄妹、小朋友,也模仿電影和故事里的人物,更喜歡模仿他們尊敬和喜愛的人物的言行。教師和父母要善于利用和引導幼兒的模仿性,注意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幼兒在模仿中學習。例如,上作業(yè)課時教師說:“看,小強坐的真好!”教師不必一個一個地糾正幼兒的坐姿,立刻就會有許多孩子挺起腰來,坐得很直。
幼兒的獨立性發(fā)展表現(xiàn)在他們能夠自己進行各種活動,不再完全依賴和成人共同進行活動。幼兒在游戲中能夠自己確定主題、角色和規(guī)則。如果成人對幼兒的游戲干涉過多,幼兒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抗,不想再玩。
某些心理學家曾在2~5歲的幼兒中,選擇100名獨立性較強的幼兒和100名獨立性弱的幼兒,對他們進行追蹤研究,直至青年期。結(jié)果表明:第一組中有84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和判斷并作出決定的能力;第二組中只有16人的意志比較堅強,其他人都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做出決定。由此可見幼兒期培養(yǎng)獨立性的重要性。
二、幼兒獨立性的發(fā)展有一個危險期,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發(fā)展過程,在這個發(fā)展過程中,有幾個關鍵性的轉(zhuǎn)折期。1~3歲是幼兒發(fā)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轉(zhuǎn)折期,有人稱之為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第一鬧獨立”的時期,也有人叫做“第一危險期”。幼兒的這一轉(zhuǎn)折期雖然不長,但使用了“危機”一詞,是在警告人們這一時期很重要。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出現(xiàn)發(fā)展中的“危機”,導致情緒不安、脾氣暴躁、缺乏自信、執(zhí)拗任性,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等不良性格,正確地引導和教育會使幼兒順利渡過危機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由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幼兒有越來越強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不再被動地聽任成人的擺布,對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來越大的選擇性。特別是2歲左右,開始“鬧獨立”,常常說:“我自己來……”吃飯要自己吃,不讓喂,但又不會正確用勺,撒得滿臉滿身;當成人幫他把被子疊起來時,他偏要自己疊,只好重新打開,讓他自己來,當成人把他從椅子上抱下來時,他會說:“我自己下”。然后重新上到椅子上,自己再下來。有時候,故意做一些成人禁止過的事情,如中午大家都休息了,媽媽告訴他:“要輕輕的,別吵醒了別人?!彼麉s故意大聲叫媽媽,連叫幾聲,隨即為自己的惡作劇得意地大笑。這些都是幼兒在第一個轉(zhuǎn)折期出現(xiàn)的新問題,是“鬧獨立”的具體表現(xiàn)。
三、怎樣幫助幼兒順利渡過危機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呢?
幫助幼兒順利渡過危機期關鍵是掌握教育的分寸和技巧,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孩子畢竟非常幼小,又處于獨立性的萌芽階段,不能約束過多。如果父母管得過嚴、過多,孩子自己想干,他們怕耽誤時間,怕亂或別的原因,偏偏不讓孩子干,會使孩子剛剛出現(xiàn)的獨立萌芽,在父母的壓制下夭折,很多父母把孩子要自己做事的愿望,看做是不聽話或淘氣,加以斥責,這更是不對的。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性,鼓勵孩子“自己來……”,否則過了這個關鍵期,幼兒就會失去獨立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養(yǎng)成事事依賴成人,懶于思考和動手的不良習慣,也會使幼兒做事缺乏自信心。長期受壓制、限制也會使幼兒情緒不安、暴躁,易對小朋友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當然,不管是對的,也應教育幼兒使其懂得初步的是非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再讓幼兒逐漸學會約束自己。如果讓幼兒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會使幼兒執(zhí)拗任性,獨斷專行,不能和別人和睦相處。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將使幼兒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四、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呢?
首先,我們要培養(yǎng)幼兒自己照顧自己的習慣,形成生活的自理能力。其次,我們要培養(yǎng)幼兒參與周圍生活的習慣。比如,游戲時讓幼兒自己決定游戲的內(nèi)容、時間、伙伴。同時,在成人的世界中為幼兒留一點空間,比如給幼兒提供一些干家務的機會。在培養(yǎng)幼兒精神自立方面,我們要引導幼兒對電視或書中的內(nèi)容能換位體驗,能評判是非,養(yǎng)成他們不輕信的習慣。我們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意愿,要求幼兒在出現(xiàn)分歧時,與同伴或成人討論,讓幼兒學會自己作決定,不唯命是從。我們可以在不告訴幼兒具體方法的情況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做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新問題、迎接新挑戰(zhàn)的能力。最后,我們要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強,成人要悉心呵護這些可貴的品質(zhì),耐心地傾聽幼兒的許多“為什么”,科學地回答他們的困惑。幼兒的智慧往往是在他們的手指尖上,讓幼兒動手操作,探索周圍的環(huán)境,是發(fā)展幼兒智慧的主要方式。同時,在這一些活動中,幼兒精神上的自立,必將帶來自信心和獨立性。
總之,獨立能力是幼兒日后生存與發(fā)展必備的基本品質(zhì)。生活上的自立是獨立性的基礎,精神上的自立是獨立性的較高層次。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時刻牢記這一點,更好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