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鳳
(賀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西 賀州 542899)
隨著互聯(lián)網和通訊設備的發(fā)展,旅游和交通行業(yè)的便利,各國人民的聯(lián)系和交流不斷增多。中國順應了這個大的國際潮流,加入世貿組織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國際交流和貿易的進步,社會迫切需要既懂外語又能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人才。英語專業(yè)學生在這個背景下肩負起更重要的使命?!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在教學原則中明確指出,要“打好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注重各項語言技能的全面發(fā)展,突出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1]本文結合中國—東盟區(qū)位特點,探討在此背景下英語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要素。
1.國內外研究現狀。
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的交際過程,他們在文化視角、符號系統(tǒng)上的差異足以影響交際結果。不管是和美國人談合同,和德國人談合資項目,為外國賓客提供服務,還是出國旅游留學,人們都進行著跨文化交際。不同的語言、飲食、服飾、時間觀、工作習慣和社會行為可能使交際受到影響,這些只是影響交際的表層,更深層次的文化因素是人們的價值觀,它決定著人們如何進行交際。
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從國外一些學者的論述中得到啟發(fā)。Canale和Swain(1980)將交際能力分為四個層面:語言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會語言能力(social linguistic competence)、篇章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交際策略(strategic competence) ;[2]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教授Samovar將跨文化交際能力歸納為動機(motivation)、知識(knowledge)和技能(skill)三個方面。[3]雖然這三個方面看起來比較寬泛,卻廣泛包含了跨文化交際的要素。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Gudykunst教授將跨文化能力的基本要素分為八個方面:顯示尊重(display of respect)、求知傾向(orientation to knowledge)、移情能力(empathy)、交際駕馭能力(interaction management)、事件行為能力(task role behavior)、關系行為能力(relational role behavior)、模糊性容忍(tolerance for ambiguity)、交際性態(tài)度(interaction posture)。[4]這一模式更為具體,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了詳細的評價體系。
在國內,胡文仲把跨文化交際的過程分為言語交際、非言語交際、社會交往、人際關系、經驗管理,并認為跨文化交際的核心是價值觀。[5]賈玉新對跨文化交際學的研究比較全面也很具指導意義,他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應包括基本交際能力系統(tǒng)、情感和關系能力系統(tǒng)、情節(jié)能力系統(tǒng)和交際方略系統(tǒng)。[6]楊盈、莊恩平的論文中將跨文化交際能力要素分為全球意識、文化調試、知識、交際實踐,其中全球意識是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思維的綜合,文化調試包含心理調試和靈活應變能力,知識指的是交際文化知識,交際實踐是對語言、非語言、交際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靈活運用。[7]該理論對跨文化交際能力要素闡釋清晰而系統(tǒng)。
2.跨文化交際能力結構解析。
就英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交際而言,筆者以《大綱》為依托分析其交際能力結構?!洞缶V》提出“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1]由此可見,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熟練運用,跨文化交際能力正是語言應用的體現。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該能力涵蓋了聽說技能、文化知識、心理素質、交際策略、性格個性等各方面。綜合語言能力是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任務,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途徑和依托,跨文化交際能力則是檢驗各項能力的指標,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能真正地反映。
根據上文中外學者的闡述,他們普遍論證的首先是語言能力,因為語言作為交流溝通的工具,是交際的前提,必不可少。其次是文化知識,交際時對交際對象價值觀、思維模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的大致了解有助于選擇適當的交際方式和主題。交際駕馭能力、交際實踐、技能也是學者們普遍推崇的,良好的交際策略能幫助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情感態(tài)度因素在交際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決定了交際者回避還是主動交際,遇到障礙時放棄還是尋求解決之道。結合國內外對跨文化交際能力要素的研究現狀和大綱要求,筆者將跨文化交際能力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知識、交際技巧、情感傾向。
東盟的全稱為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一共由十個成員國組成,分別是文萊、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老撾、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偯娣e44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億。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正式全面啟動。自從貿易區(qū)建成,東盟和中國的貿易占到世界的13%,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區(qū)。中國—東盟貿易區(qū)形成給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帶來了便利。頻繁的貿易往來給英語專業(yè)學生帶來更多就業(yè)機會的同時也對他們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我們要轉變只面向英語國家交流的觀點,根據區(qū)位特點和國際形勢,把一部分目光轉向與非英語國家的跨文化交際。面向東盟的跨文化交際與面向英語國家的跨文化交際既有共性的要素,也有其個性要素。
1.語言能力和語言適應能力。
語言能力強調對語言基本技能的熟悉和掌握,即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語言基本技能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前提。要提高語言能力,學生需要掌握必要的語音知識、發(fā)音清晰可懂,有足夠的詞匯量并懂得不同語境中的詞義和詞匯所反映的文化價值觀,懂得語法規(guī)則和語法的深層結構能說或寫出符合規(guī)則的句子,能以口頭或書面形式組織語段或分析篇章。
除了上述必要的基本語言能力,還要具有良好的語言適應能力,能適應不同口音的口語和不規(guī)則語法的書面語。英語在東南亞使用很廣泛,在泰國,英語是重要的語言科目;菲律賓由于長期被殖民統(tǒng)治,英語是第一官方語言;新加坡把馬來語、英語、漢語普通話和泰米爾語作為官方語言;文萊和緬甸因為受英國殖民統(tǒng)治,使用英語也相當普遍。[8]但其語言特征與英式或美式英語迥異,在某些國家出現群體性石化,即整個社會團體已經表現出來的語言特征并且形成新的方言,如菲律賓英語。[9]面向東盟的英語交際,雙方的口語不可能像BBC或VOA一樣流利地道,而是夾帶各自口音、偶爾吞吞吐吐的口語。在外貿函電、電子郵件溝通時,其行文模式也不一定符合英語語法規(guī)則和歐美國家的語言習慣。在這些狀況下,英語適應能力尤為重要,英語專業(yè)學生不僅要有能力聽懂發(fā)音不清晰的英語,還要能看懂表達不地道的書面材料。
2.英語國家文化與東盟國家文化。
人類學家Hall認為文化無所不包、無處不在(culture is everything and everywhere)。關于文化的定義早在1952年Kluckhohn就列出164項,關于文化的新定義更是層出不窮??缥幕浑H能力框架下,文化主要包括價值觀、思維模式、風俗傳統(tǒng)、行為習慣。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語言時在潛移默化中也接受了文化的熏陶,“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中西文化比較”“跨文化交際學”“英美文學”等各項課程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英語文化知識。英語專業(yè)學生比較了解的典型的英語文化是:個人主義、崇尚自由、直線型思維模式、圣誕節(jié)等節(jié)日傳統(tǒng)、行為中低權力距離(low-power distance)和低語境(low-context)文化。[3]對這些文化的了解,有助于英語專業(yè)學生和英語國家人們打交道時更好地理解對方的行為。
中國和東盟各國都屬于亞洲文化圈,有很深的文化淵源,他們之間的文化差異自然不如中西方文化差異強烈。盡管如此,在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價值觀上東盟與中國還是存在諸多差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他們認為左手骯臟,因此要尊重他們的習俗,傳送東西時用右手。緬甸、老撾、泰國主要信奉佛教,緬甸把烏鴉當作神鳥。和英國人一樣,菲律賓人禁忌13和星期五。泰國、印尼、越南、老撾人認為頭部是神圣的,隨意觸摸他人頭部是極大不恭,即使對小孩也不能為了表示喜愛摸其頭頂。[10]能否了解這些文化并在交際中合理運用,直接影響著和東盟國家人打交道的成功與否。雖然東盟國家文化不是英語課堂中應重點呈現的,但廣西、云南等離東盟國家比較近的學校,可根據區(qū)位特點和學生就業(yè)面向開設些東盟文化的選修課,并鼓勵學生通過閱讀和視頻的方式了解東盟??傊幕瘍热莅_萬象,無論是英語文化還是東盟文化,對之探索了解任重道遠。
3.交際技巧和交際風格。
交際成功與否取決于是否有技巧建立和保持雙方理想的身份,這種交際技巧幫助我們提取信息,并將信息有效傳遞給對方??缥幕浑H技巧包括對不同文化中交際活動的開始、結束、維持、話題的轉變以及交際失誤產生后的補救等策略與技巧的掌握。同樣的交際行為在不同的時間、場合,對不同性別、社會地位的人會產生不一樣的交際效果。美國人是直線型(linear)的思維方式,做事喜歡開門見山進入主題;泰國、菲律賓則是螺旋型(circular/spiral)的思維方式,先言他物再入主題。因此,在交際中對待美國的直奔主題(get down to business quickly)用于東盟國家則不合適,因為東盟許多國家的人喜歡熟絡感謝、建立信任關系后再入正題。因此,適當的交際技巧幫助應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不同方式應對不同情景、場景和人。
交際風格(communication style)指人們對話題的選擇、最喜愛的交際形式(禮節(jié)式、巧辯式、爭論式或自我展示式)以及對雙方交際深度的要求。美國的主體文化是進取式交際風格(assertive and aggressive communication style),他們重視自我的價值、強調競爭、相對隨意地在交際中直接坦誠、大聲地爭論、毫無保留地自我展示而無需考慮對方的感受。與中國人一樣,泰國和菲律賓人交際中重視人際和諧(interpersonal harmony),避免沖突,他們很少否定批評別人而是要給對方留面子(face saving),注重交際中的握手、鞠躬等禮貌。對待不同交際風格的人應采取不同的交際技巧和態(tài)度,以達到理想的交際效果。
4.文化調試和文化適應。
文化接觸并非轉瞬即逝,而是持續(xù)不斷,無論是到東盟國家旅游、短期商務或外交出訪還是到東盟國家留學和長期工作,人們都需要進行文化調試以達到交際適應的目的。交際的顯著特征是自身的原有文化不可能消除,因此要了解自我,包括自我文化、自我態(tài)度、交際風格。了解自我是文化調試、審視他族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開放和靈活是進行文化調試達到文化適應的有效途徑。開放是愿意表達自我,以開放的胸襟對待跨文化交際中的差異,接受新的事物?!洞缶V》指出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靈活性”。靈活除指交際過程中靈活采取交際策略,更指靈活處理交際中的突發(fā)事件和交際沖突,調整心理狀態(tài),容忍不確定性,減輕壓力,達到自我放松的狀態(tài)。
跨文化交際能力結構由語言能力和語言適應能力、英國國家文化和東盟國家文化、交際技巧和交際風格、文化調試和文化適應四個部分組成。這當中既有跨文化交際的廣泛要素,適合于各種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也有針對中國—東盟背景下提出的具體要素。它們與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密切相關。筆者認為,英語專業(yè)教學的目的不但是詞匯量的擴大、語法結構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語言能力的運用、交際能力的提高。英語課堂不僅是提高學生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知識的地方,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區(qū)位環(huán)境和社會需求情景下跨文化意識的地方??缥幕浑H能力不僅是英語專業(yè)課程中應貫穿或滲透的能力,也是學生課后、畢業(yè)后甚至是終身發(fā)展的能力。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Canale,M & Swain,M.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47.
[3]Samovar,L.&Porter,R.(eds).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Gudykunst William B. The Potential f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杜瑞清,田德新,李本觀,編.跨文化交際學選讀[C].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5]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6]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7]楊盈,莊恩平.構建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J].外語界,2007(4):13-20.
[8]劉稚.東南亞概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9]伍鳳.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音石化問題及對策[J].賀州學院學報,2013(1):90-93.
[10]中國文化產業(yè)網.東盟國家的習俗與禁忌[DB/OL] 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081029/news_33548_p4.shtml,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