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貴,潘 穎
(濟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炎黃大地薪火傳承五千余年,其中傳統(tǒng)文化對于家國天下的作用尤為重要。本土宗教道教的地位舉足輕重,而改朝換代到今天,其代表人物老子的著作《道德經》同樣有了不一樣的意義。老子用樸素辯證法為我們揭示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大千世界萬象叢生,《道德經》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三章),道是世界萬物的最高法則,“道生之,德畜之”(第五十一章),“道”衍生出了天地萬物,而“德”是養(yǎng)育了天地萬物。當代大學生是新時代的新新人類,他們有著更好的物質條件,面對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有著快速的適應能力,但是,他們面對著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內心同樣變得浮躁不定,急功近利與一步登天的心理比比皆是,遺忘傳統(tǒng)文化的青年屢見不鮮。甚至有些人覺得《道德經》已經失去了其時代意義,是中國文化的糟粕,那我們不妨將西方的《道德情操論》加以對比,來看《道德經》三十七章《道經》與四十四章《德經》對于大學生物質條件與精神世界和諧統(tǒng)一給出什么樣的答案。
爭與不爭,是“有”和“無”的關系。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道德經》第十一章)這句話是說“有”給人便利,“無”發(fā)揮了它的作用。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一只杯子本身的存在只是給人便利,但是它的用處卻在于杯子中空的部分,可以用來裝水,煮茶,同樣的道理,一座房屋同樣是中空的部分可以住人,相同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老子對于這種“道”,他用樸素辯證主義法很好的為我們闡述了這一個真理?!坝袩o相生”( 《道德經》第二章),雙方互為前提,才能有“道”??墒遣浑y發(fā)現,今天的大學生在面對著物欲橫流的社會,有多少人鼠目寸光,只看到了“有”——僅僅存在表面及其膚淺的價值,忽略其內在“無”的前提,殊不知看不到的東西往往能夠帶來更為巨大的價值。本末倒置,正是失去了“有無”之間的辯證關系,才會有著這種現象。大學在于“學術上的自由,人格上的獨立”,可以想到,當大學生只忙碌于淺而易見的分數,學分,丟失了珍貴的文化傳統(tǒng),不再去修身養(yǎng)性,不再去完善自己的價值觀,那么我們未來的棟梁將會成為什么樣子,要知道,社會的發(fā)展,企業(yè)的用人,更需要一個有著良好價值觀和正確人格的年輕人。“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第八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夫唯不爭而天下莫與之爭?!?《道德經》第二十四章)盡管競爭代表了當今社會時代進步的潮流,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隱藏其下的不爭。不爭,才能達到與之爭的目的,所以“無”中生“有”,當大學生能夠做好自己,發(fā)展好自己的軟實力而學會不事事與人相爭,自然也沒人可以與你相爭了。
我們不妨來做一個對比,西方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有兩本著作聞名于世,一本是體現了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國富論》,而另一本則是詳細闡述了人類所有的情感與道德的《道德情操論》,可是令人不解的是當代大學生更加青睞于《國富論》,而另外一本《道德情操論》卻無人問津?!坝袩o”本就是互為對立統(tǒng)一的大道,二者缺一不可,才能體現出其作用,這是宇宙天地的道理。當大學生單單只能看到“有”,他的處世為人又會怎么樣呢?盡管看不見,但卻不能棄如敝履。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zhèn)涞娜?,而最令人懼怕的就應該是有才無德的人了。有些大學生的心理是這樣的:“不爭=無所作為,平淡=平庸。”真是這個樣嗎?一個著名的老師何凱文這樣說過:“人對時間的利用分為三種,一種是時間的消費,包括吃飯,睡覺,第二種是時間的浪費,包括發(fā)呆,做一些無聊的事,第三種是時間的儲備,包括學習工作有所得?!辈粻幣c平淡對目前的大學生來說其實就是時間的儲備,而所謂的爭對于知識不夠充足的大學生來說大部分只是眼高手低,我們承認有成功的,但是對于更多的大學生,只是時間的浪費罷了,有太多的人忽略了自己的定位盲目沒有目標的歷練,恐怕不會有什么發(fā)展。引用網絡上一句對《中國合伙人》的評價:“當你的知識不足以支持你的野心的時候,那就靜下心來好好學習?!?/p>
一顆不驕不躁的平常心同樣也是“道”的一種。“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道德經》第三十章)這句話是說成功的人達到目的了卻不自我矜持,達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驕傲,達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為是,達到目的卻出于不得已,達到目的卻不逞強,即使有所成就,也絕不恃才傲物。如果成功的人不懂得平常心,或者貪得無厭又會怎么樣呢?對于大學生自我管理與學習來看,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是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不二良藥。社會是希望成功的,也是鼓勵大學生能夠獨立生活的,可是令人難過的是,面對著如今種種誘惑,有多少人把金錢與欲望當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肮手阒悖W阋??!?《道德經》第四十六章)知道知足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我們絕不希望看到大學生因為成功的光芒遮住了眼簾,卻失去了生命的色彩。更有甚者,因為些許成功,就視天下人如同無物,為人高調傲慢,從不謙虛禮讓,這樣的人,也只有一時的光芒。我們看慣了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的悲劇,更不愿讓當今即將踏入社會的學生因此喪失對無知的畏懼與謙卑。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道德經》第七十一章)蘇格拉底也曾經說過:“越學習,越發(fā)現自己的無知?!庇行┦巡虐廖锒┼┎恍莸娜?,我們只能從他的話中感受到言語的蒼白與無知。同樣的在西方,亞當斯密寫道:“在他因自己的成就而陶醉時,他拿過度的自我贊賞,遠勝于他們對他表示的適度和恰當的敬意,因而他會認為他們的敬意實際上是出于某種惡意和妒忌?!?《道德情操論》第六卷第三篇)“難以確定自己的優(yōu)點,以及渴望它獲得良好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然期望獲悉別人給我們的評價……可是它們不足以使我們要靠玩弄陰謀和結黨營私來沽名釣譽或者躲避那些流言蜚語。”(《道德情操論》第三卷第二章)可見,源遠流長的東西方文化在于認清自己的方面給出了同樣的回答。有的學生覺得自己太矮,有的學生覺得自己太丑,有的同學覺得自己沒有氣質……其實這些“覺得”不過是大學生對自己的錯誤與失敗找的借口,或者說把自己給妖魔化了。俞敏洪也是這個樣子,他在自己的演講中直言他自己也曾自卑沒有勇氣,但是到后來,這不過是一種認不清自己的心理在作怪。不管是過度孤芳自賞還是過度自怨自艾,人們都會陷入一個逃避現實與問題的怪圈,更無外乎在校園里的大學生了。大學生會因此隨波逐流、誤入歧途,即便有朝一日自己身上的金子發(fā)光了,恐怕也會因虛偽的外表遮蓋的不見天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經》第六十四章)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事都要一步步來,沒有一步登天的好事,天上也不會掉餡餅??墒侵罋w知道,能真正這么做的學生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因為缺乏審慎的美德。“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始如終,則無敗事。”(《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人們做事往往會在最后幾步失敗,假如從頭到尾都很謹慎的話,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馬云說:“失敗者總是死在成功的前一天晚上。”大學生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急功近利而失去了仔細觀察的心,總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出了紕漏導致功虧一簣。的確,如今的新新人類代表著激情與發(fā)展,可是伴隨著這一切的也有沖動與莽撞,多少人因為不懂得審慎而撞了南墻。有時候頭腦一熱,絲毫不考慮過程中的細節(jié),做出一些傻事來,甚至被一些障礙磕到后仍不懂得腳踏實地,致使一次又一次的碰壁。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讓自己時刻保持審慎的心,能夠見微知著。當我們把目光轉向西方的《道德情操論》,我們不難發(fā)現作為其書中三大美德之一的謹慎所擁有的巨大作用,它甚至是一些美德的來源。謹慎會對個人品質與幸福創(chuàng)造巨大的價值,能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平靜與謹慎,是一種崇高的品質。“謹慎的人總是認真的學習以了解他要了解的東西……謹慎的人總是真誠的……謹慎的人雖不以最敏銳的感受力著稱,但非常會交朋友……謹慎的人始終堅持著勤勞和簡樸,為了更遙遠但是更為持久的舒適和享受而堅決犧牲眼前的利益?!?《道德情操論》第六卷第一篇)大學生是國家未來興旺的不竭動力,倘若每一個人都能懂得時時謹慎,其自我管理的效果無疑會有本質上的提升。一顆審慎之心,是他們成就自我的一個先決條件。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睕]錯,成大事的人決不能患得患失。但是當代大學生總是以這句話當做是幌子,過著邋遢沒有規(guī)律的生活,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小節(jié)不是細節(jié)。誠然,我們沒有辦法確定我們身邊的小事是不是都是會影響我們未來人生的一些細節(jié),但是無論如何,一顆審慎之心是沒有錯的,大學生需要為自己的一點一滴去負責,更需要耳邊時刻敲響“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警鐘。審慎,從來就不是畏手畏腳的代名詞,正相反,它會給每一個人的成功路上鋪好堅實的基石,不會在將要成功的一瞬間去后悔當年的一些粗心造成的災難。
大道至簡,修身養(yǎng)性從來就不是一個復雜難以開展的題目,相反,美德的構成十分簡單?!兜赖陆洝穼τ诖髮W生來說,是自我管理與發(fā)展的一劑良藥,我們要做的是及時將中國這種精華文化及時傳遞給他們,在生活與學習中潛移默化的去改變。這本書不但證明了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的珍貴價值,而且通過《道德情操論》我們發(fā)現它領先于世界的透徹與道德哲學。
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有人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德對于一個人的一生的巨大改變,也許時代還會繼續(xù)朝著功利的方向去前進,但是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需要這樣一個??奎c,讓自己的本已浮躁的心沉淀,將歲月的逝去寫進自己人生的風華,這樣的大學生,他們能在任何時候去保持自我管理與發(fā)展的良好品質,為他們今后的人生之路,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點亮指路的燈塔。
參考文獻:
[1] 李碧綠.《道德經》對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的積極啟示[J] .科教文匯,2008,(12).
[2] 房慶厚.《道德經》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09,(18).
[3] 劉永成.《道德經》與大學生人生觀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5,(11).
[4] 趙建.論道家辯證法對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