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鎮(zhèn)江高等??茖W校 學報編輯部,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名刊 名編 名人》是宋應離先生繼《中國大學學報研究》《中國大學學報簡史》《中國期刊發(fā)展史》之后,歷經(jīng)6年辛勤耕耘后的又一部有關期刊的論著,已由大象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該書近60萬字,宋先生從期刊編輯理論和期刊史的角度,以現(xiàn)當代有代表性的22家不同類型期刊的個案作為研究的切入點,歷史地、客觀地分析和總結了它們的發(fā)展歷史、辦刊經(jīng)驗以及社會影響等,特別是以“編者、作者、讀者評論(摘編)”的方式展現(xiàn)了學者、專家、社會名人與刊物的情緣,讀來生動,感覺親切,富有吸引力。
作為高校學報編輯,筆者對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較早進行編輯學探索的河南大學及其編輯學研究群體仰慕已久,對馳名海內(nèi)外的編輯學者宋應離先生更是敬佩不已,早在拜讀其《書林守望叢書》之《嘔心瀝血鑄精品:現(xiàn)當代名編輯敘錄》時就想寫點自己的感受。隨著歲月的流逝,個人經(jīng)歷的增長,近期重讀《名刊 名編 名人》,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病!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说谌骋病!盵1]14王國維先生以其詩性智慧,借用這些詞句,進行聯(lián)想,既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階段的高度概括,也是知人論世,是對讀書、求學、事業(yè)、人生發(fā)展階段的深刻認識,借鑒王國維先生的境界說,筆者以為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術編輯也要經(jīng)過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司涑鲎运未~人晏殊的《蝶戀花》,[2]413筆者理解王國維先生化用此句意在說明成大事業(yè)者、大學問者要有執(zhí)著的信念,確定了理想目標后,即使面對孤獨與寂寞,迷惘與彷徨,也要堅守自己的目標。對當今編輯來說,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做文化的堅守者。正像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書林守望叢書》總序中說的那樣,編輯應該做文化的守望者。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和靈魂,而學術編輯作為人類文化創(chuàng)造、積累、交流、傳播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肩負著神圣的文化責任,[3]學術編輯應該具有為繁榮學術和民族文化而堅守文化天職、恪守社會責任的職業(yè)精神和文化追求。宋應離先生經(jīng)過摘編、選錄、打磨,為我們奉獻的這部著作,反映了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編輯前輩對事業(yè)不懈追求的境界,宋先生就是這樣文化堅守的典范。在《名刊 名編 名人》的典型事例中,有把《文史知識》當作崇高事業(yè)來對待的楊牧之,有被業(yè)界稱為“新時期演講事業(yè)開拓者”的《演講與口才》的主編邵守義,有將學術期刊與學術事業(yè)有機結合的《復旦學報》主編黃頌杰,等等,他們在各類有代表性的期刊一線,辛勤耕耘,堅守文化“領土”與文化“陣地”,通過不懈努力,實現(xiàn)著對社會風氣、學術學風、文化締構的率先垂范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期刊編輯要有正確的導向意識,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宣傳符合本國國情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讀者進行正確的文化導引。[4]
正像宋應離先生在《胡繩——一位杰出的出版家》中所說的那樣:“一部出版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批杰出出版人選擇、積累、傳播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歷史?!盵5]正是這一代代出版人勇于承擔把祖國的文化與智慧記錄并傳承下去的社會責任,堅守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優(yōu)秀文化,才使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日益豐滿和鞏固,始終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司涑鲎运未~人柳永的《蝶戀花》),[2]328筆者理解此句意在說明找準了前進的方向后,面對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事業(yè),不要輕言放棄,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忘我奮斗。對學術編輯而言,就是要做文化的傳承者,即使道路荊棘叢生,也應始終具有鍥而不舍的毅力,勇敢前行。文化能夠生存與發(fā)展,依賴于它的傳播性,文化傳播又是在一定的模式下進行活動和選擇。學術編輯作為文化薪火的傳承者,以其特有的行為方式和技術手段對這些文化進行選擇、加工、整理,從而形成新的文化知識體系,實現(xiàn)文化與知識的傳承。[4]學術編輯作為新時期文化傳播的主體更應該繼承傳統(tǒng),關注時代,保持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性、延續(xù)性,弘揚和培育符合時代要求的民族精神。[4]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就像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所講的那樣,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6]我們作為這些作家藝術家作品的編輯,更應該多為讀者提供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的作品。
《名刊 名編 名人》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者,《收獲》作為新中國最早創(chuàng)辦的大型純文學期刊之一,其風格和品位從沒改變過,在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下,雖然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但其堅持不刊登商業(yè)廣告,不搞有償報告文學,在布滿荊棘的文學之路上蹣跚前行。一批批編輯一直以來堅持文學的純粹性,堅持傳承優(yōu)秀文化,這種堅持主要體現(xiàn)在為讀者奉獻高品位的純文學作品上,讓人們在這個充滿物欲誘惑的年代里依然能感受到內(nèi)心深處的感動,觸摸到靈魂深處的寧靜。[7]347-348這就是學術編輯所致力追求的境界!
由此想到了編撰者宋應離先生,多年來在編輯學領域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孜孜不倦培育、扶植新人,以自身的筆耕不輟詮釋著學術編輯要做文化傳承者這一崇高的精神追求。雖然我們與那些編輯大家相比,個人的視野與境界不可同日而語,但只要我們堅持不輟,即使是滄海一粟,也會有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司涑鲎运未~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8]393這是經(jīng)過積累、磨練,從量變到質(zhì)變,即所謂厚積薄發(fā),功到自然成的階段[9]。我們認為,學術編輯的第三種境界就是在堅守與傳承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創(chuàng)新,要做文化的創(chuàng)新者。文化創(chuàng)新是文化發(fā)展的動力,學術編輯既要努力傳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也要與時俱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賦予傳統(tǒng)文化以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內(nèi)涵,以人們樂于接受的方式加以傳承。學術編輯要不斷創(chuàng)新,就是要不斷提攜新人,不斷推出新作品,而不唯職稱、學歷、基金項目論。
《科學》雜志扶持華羅庚的典型個案體現(xiàn)了編輯提攜新人、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正是由于《科學》雜志敢于發(fā)表一位自學青年——華羅庚的論文,并且之后連續(xù)發(fā)表了他七八篇論文,才奠定了華羅庚早期數(shù)論研究工作的基礎,正是這些編輯獨具的慧眼和敢為人先的精神,華羅庚才由金壇中學一步踏入清華園,最終成為大家,這些編輯不拘一格,敢于打破束縛,善于發(fā)現(xiàn)作者、指導作者和培育作者,正是他們發(fā)現(xiàn)了華羅庚,才將華羅庚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殿堂,[7]21從而成就了科學家。被譽為“文壇伯樂”的秦兆陽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擔任《人民文學》副主編期間,慧眼識珠,鼎力相助,推出了王蒙、白樺、曲波等一大批有才華的青年作家,為當時的文壇帶來了一股新風,活躍了當時的文壇創(chuàng)作。后來他又兼任《當代》的編輯,每期都開辟專門版面向廣大讀者推薦新作者、新作品,正如《當代》發(fā)刊詞中所提出的那樣“希望多發(fā)表新作家的新作品”,“每期都要有新作家的名字出現(xiàn)”。[7]469特別是對文學新人路遙的發(fā)現(xiàn)與培養(yǎng),[10]更是讓人欽佩不已。葉圣陶對巴金處女作的挖掘,巴金對曹禺作品的傾力修改,體現(xiàn)出前輩們不斷發(fā)現(xiàn)新人新作的創(chuàng)新品質(zhì)。反觀現(xiàn)在一些期刊的取文傾向,卻是非教授、博士論文不發(fā),非國家級基金項目不發(fā),條條框框很多,其實好的學術刊物,應該是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的刊物。優(yōu)秀的學術編輯,更應當提攜新人,不斷推出新作品的編輯,要知道知名學者都是從無名小輩開始的。[7]277我們應當學習編輯前輩的精神,不要將作者凝固化,只有不斷培育新人,才能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繁榮文化,實現(xiàn)“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局面。
期刊的歷史,是編者、讀者、作者、作品與刊物互動的歷史,期刊之所以能成為名刊,有賴于名家的支持和編者的水平;作者之所以能成為名家,得益于編輯者的慧眼識珠;作品之所以成為名作,離不開刊物的培育和傳播;編者之所以能成為名編,又總是與名刊佳作密不可分的。[11]
學術編輯不僅要做文化的堅守者、傳承者,還要努力做文化的創(chuàng)新者,如果能夠達到這三種境界,即是成大事業(yè)者、大學問者了。此時,我們學術編輯正朝著這個方向,在路上堅定前行。
[參 考 文 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
[2]周汝昌,宛敏灝,萬云駿,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3]柳斌杰.做文化的守望者:《書林守望叢書》總序[J].中國出版,2009,(16).
[4]張敏.論期刊編輯的文化選擇與文化傳播[J].南通職業(yè)大學學報,2011,(3).
[5]宋應離.胡繩——一位杰出的出版家[J].出版史料,2011,(1).
[6]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座談會強調(diào):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N].人民日報,2014-10-16.
[7]宋應離.名刊名編名人[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1.
[8]《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辭典》編委會.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辭典[Z].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89.
[9]鄢俊慧,黃毅.詞話王國維人生三境界[J].新西部,2008,(2).
[10]王蒙.艱辛的耕耘,不懈的追求[J].出版科學,2012,(2).
[11]張靜.宋應離編《名刊名編名人》讀后絮語[J].出版史料,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