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壯
(淮北師范大學 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淮北235000)
斯賓諾莎(1632-1677),荷蘭著名的哲學家,主要代表作有《神學政治論》(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倫理學》(Ethica ordine geometrico)、《神、人及其幸福簡論》(Korte Verhandeling van God,de Mensch,en deszelfs Welstand)、《知性改進論》(Tractatus de intellectus emendatione)、《笛卡爾哲學原理附形而上學思想》(Renati des Cartes Principia Philosophiae,accesserunt eiusdem Cogitata Metaphysica)、《希伯來簡明 語 法》(Compendium Grammatices Linguae Hebraeae)等。斯氏通信集現(xiàn)在也已經整理出版。就著作集而言,國外最早對斯賓諾莎作品整理出版是在1677年和1678年,1677年《遺著集》拉丁文出版,1688年荷蘭文版出版。直至19世紀才有新的版本,且版本較多,有德文版、英譯本、法譯本等。①斯賓諾莎的著作中多涉及史學問題,現(xiàn)把國內外學界研究情況綜述如下。
總的來說,學界對斯賓諾莎的研究自17世紀《神學政治論》問世以來,大致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經歷兩個階段②。但是對于斯賓諾莎這位百科全書式人物史學意蘊的探究則顯得不足和薄弱,現(xiàn)將具體情況分述如下:
(一)斯賓諾莎傳記研究 關于斯賓諾莎傳記,西方國家對于斯賓諾莎的研究是有一定成果的,也是學者們研究斯賓諾莎思想的基礎資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傳記有:Steven Nadler著Spinoza a life③,這本書以詳盡的檔案為基礎而撰寫,在其出版說明中是這樣描述的: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斯賓諾莎傳記,本書不但可以了解斯賓諾莎的生平事跡,而且可以了解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以及荷蘭共和國的政治,社會和思想。Leon Roth的著作Spionza④,不但是一部人物傳記,還有對斯賓諾莎著作的評價,有助于后世學者參考借鑒。這些傳記的發(fā)表內容較為全面,包含斯氏生活的時代背景,個人成長經歷和家庭環(huán)境等方面,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把握斯賓諾莎的思想,對其史學思想研究亦能予以啟發(fā)。
(二)歷史觀 斯賓諾莎對于歷史認識有自己見解,“所以在歷史記載中,人是敘述自己的意見,而不是敘述實在的事物。因此,在兩個意見不同的人敘述同一事物就大有不同,好像截然是兩件事。而且,在史記的記載中,很容易推察出史家個人的意見來。”[1](P101)后世學者關注到斯賓諾莎的歷史觀,角度不一。Louis Althusser認為斯賓諾莎主張人類關系就應該被作為自然的事情進行對待。[2](P18)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一書中,就從歷史解釋角度指出斯賓諾莎的《圣經批判》基于自然解釋的《圣經》解釋方法,從歷史資料推出作者的意思,用自然理性推測的原則推測出來。[3](P261)伽達默爾在另外一本書中又描述道:“斯賓諾莎的著作清楚地表明,歷史理解的方法不可避免的是一種迂回,當我們在理解時對傳統(tǒng)中所說的東西不能產生直接的認識時,就必然會采取這種方法。以一種傳統(tǒng)的歷史情景為基礎來解釋這種傳統(tǒng)觀點的發(fā)生的研究,只有在理性的反對使得我們不能直接在所說的東西中認識到真理時才發(fā)生?!盵4](P47)
(三)歷史考據學 斯賓諾莎歷史考據學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神學政治論》一書中,引用大量歷史事實對《圣經》進行考證和解讀。柯林武德說斯賓諾莎的輝煌著作使他成為圣經考據的奠基人[5](P164),17世紀,科學的跨越式進步所產生的影響,不只人們生活上的變化,更是精神觀念上的改變?!袄硇灾髁x的起源是在17世紀的物理學和數(shù)學的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伽利略和牛頓把人們的思想革命化了,幾何學成了科學之王,嚴密性和可證實性成了思想的最高準則。”[6](P79)斯賓諾莎的上帝是在笛卡爾和牛頓那里所發(fā)現(xiàn)的新的上帝概念。斯氏的考據法的根本指導原則就是運用科學指導,“斯賓諾莎的上帝是根據17世紀科學加以修改過的中世紀神學的上帝”。[7](P8)J.Samuel Preus指出作為一名卓越的圣經學者,斯賓諾莎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貢獻,并不在于其探求真理所堅持的理性主義標準,而在于對圣經文本自身及其內容所進行的歷史理解。[8](P10)
(四)歷史研究方法 在斯賓諾莎的《神學政治論》中,有單獨一章節(jié)是描述《圣經》解釋方法的,他的方法更多是在歷史的框架內進行的,即歷史的懷疑主義,如《歷史的懷疑主義——從洛拉到貝爾》主要描述斯賓諾莎對宗教的懷疑,用理性主義眼光代替《圣經》神學研究的權威。歷史的理性主義觀念。[9](P239)斯賓諾莎的自然主義讓其理性主義觀念灌注到他的研究中,Richard Mason闡述“17世紀是很難想象世俗化的,但是一個自然主義者是減少宗教世俗化的前提”[10](P163)在《理性主義者: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中描述斯賓諾莎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去看待宗教或者上帝,并闡述笛卡爾和斯賓諾莎的實體觀念關系和對比。[11](P80)歷史的批判主義觀念。在上文提到的《斯賓諾莎的神學政治論論集》其中一節(jié)以反叛的斯賓諾莎批評主義為題,從整體上概述了斯賓諾莎批判主義的內容。[12](P168)在《斯賓諾莎和圣經歷史批判興起》中闡述斯賓諾莎是對《圣經》采用歷史批判的先驅。[13](P1)Roy A.Harrisville 和Walter Sundberg描述此著由于熱衷于思想與自由的表達,在圣經批判的歷史上,成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使斯賓諾莎成為對圣經進行歷史批判的先行者。[14](P44)羅素也認為斯賓諾莎在圣經批評方面,特別在給《舊約》各卷所定的寫定時期比傳統(tǒng)說法定的時期遠為靠后這一點上,斯賓諾莎開了一部分現(xiàn)代意見的先河。[15](P100)
中國大陸學術界對于斯賓諾莎史學意蘊的探討相對薄弱,且難以歸納,嘗試概述如下。
(一)斯賓諾莎的歷史詮釋學理論 洪漢鼎先生在《語言與真理一試論斯賓諾莎的語言觀》[16]中,對斯賓諾莎的語言和觀念之間關系的探討和認識,其中就有介紹斯賓諾莎認為語言和文字似乎不僅不能正確表達思想和意義,而且還是思想和意義的阻撓。這在歷史敘述學中也是可以進行再詮釋的等。洪先生在《斯賓諾莎哲學研究》中也有一節(jié)《語言和理性》的敘述,作者認為斯賓諾莎認為語言表達的真理,那也是不正確的表達。[17](P563)崔永杰的《論斯賓諾莎的<圣經>詮釋學方法》[18]和崔永杰、蘇虹蕾《用<圣經>解釋<圣經>是唯一正確的方式——斯賓諾莎的<圣經>詮釋學理論》[19]、以及崔永杰、崔若椈《斯賓諾莎的<圣經>詮釋學方法》[20]中,以“據圣經的歷史以研究圣經”為依據,重點闡述關于圣經文本在斯氏詮釋中的不同——即所謂對歷史文本的解釋不同?!妒ソ洝芬恢弊鳛樯駥W經典著作而進行的解釋也是在神學的框架內進行的,在斯氏眼中《圣經》只是單純的文本,依靠理性之光來解讀才是唯一的方法。崔先生的這篇文章并沒有正式提出斯氏是將《圣經》作為歷史文本進行解讀,但也有史學研究的視角在其中。田海華在《斯賓諾莎對圣經的歷史批判與詮釋》[21]中指出斯氏在圣經研究中所使用的歷史批判方法,沒有人像斯賓諾莎那樣毫不含糊地沖擊圣經的權威,對圣經的起源與內容進行歷史的詮釋。
(二)斯賓諾莎的社會歷史觀 陳耀彬、杜志清所著《西方歷史社會觀》中將斯氏的《倫理學》作為標本,闡述斯氏的社會歷史觀,描述斯賓諾莎的社會觀念即主張人性自由,思想自由,符合當時資產階級的要求。[22](P174)維之著《因果關系研究》中,有斯氏歷史決定論的影子。文章指出斯賓諾莎強調物質世界解釋物質世界,自然被實體唯一決定,而實體依據其本性而進行行動,那么一個決定論的世界就誕生了。[23](P39-45)何懷遠著《歐洲社會歷史觀:從古希臘到馬克思》中,將斯賓諾莎的社會歷史觀概述為主觀理性史觀,發(fā)展了格勞修斯的將人看作理性的動物,完全否認人非理性方面的學說。[24](P176-182)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學者開始關注中國對斯賓諾莎的思想影響。代表著作就是鄭漢根編著《東方有圣人:中國文化影響歐洲思想》,作者認為斯賓諾莎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引用康德的觀點認為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受到中國老子的影響,為佐證這個觀點,作者以深受中國影響的萊布尼茨與斯賓諾莎之間的影響以及一封老師與學生的信推斷出中國精神的所在,在斯賓諾莎的哲學體現(xiàn)中也體現(xiàn)出中國精神的味道。[25](P121-130)
斯賓諾莎的學術研究的相關問題是有爭議的,其中有些主要問題與斯賓諾莎的歷史觀念是相呼應的:
1.斯賓諾莎是無神論還是泛神論。呂大吉在《從哲學到宗教學——呂大吉學術論文選集》[26](P227-257),就以斯賓諾莎的無神論思想為題,進行一篇文章的探討,指出“斯賓諾莎的無神論思想,表現(xiàn)為泛神論的理論形式”。愚夫在《斯賓諾莎無神論思想述評》[27]中也指出“斯賓諾莎以優(yōu)于其他思想家的睿智目光,識破了神秘氛圍下的宗教本質,即揭示了宗教與理性和科學相對立的真諦……這個深刻而具有震懾力的思想,自然是對神學的一個沉重打擊,為他的無神論體系增添了異彩?!薄八臒o神論思想發(fā)展了培根以來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學說,在世界無神論發(fā)展史上,形成了被人們稱為‘自然神論’的學派?!币Υ笾緞t在《斯賓諾莎的“泛神論”新考》[28]指出為了公正地評價哲學家在歷史上的應有地位,為了弄清斯賓諾莎哲學的真相以便更好地繼承歷史遺留下來的優(yōu)秀思想,我們認為斯賓諾莎哲學不應該也不能被稱為“泛神論”。在哲學上,他是徹底的一元論唯物主義,在對宗教神學的態(tài)度上,他是毫不含糊的無神論。而李毓章《德國近代泛神論繁榮的精神緣由——以埃克哈特與斯賓諾莎為中心》[29]則認為“斯賓諾莎是使近代泛神論成為體系的第一人。”“應該說,就斯賓諾莎的神不是超越世界的神,從而否定了傳統(tǒng)宗教的人格神而言,指責或贊賞他的無神論并沒有什么錯。問題是他明白無誤地肯定了神,神是他的哲學體系的核心。那些籠統(tǒng)地或沒有限定地指責或贊賞這種無神論的說法似乎缺少點什么”。馬林韜在《“第一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對舊神學批判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中指出斯賓諾莎哲學思想是唯物主義和泛神論的。他正是以泛神論的思想批判了舊宗教的神學觀念,堅持從自然本身出發(fā)來認識自然世界(包括人類社會關系方面)的原因,以獲得關于真理的知識——這就是斯賓諾莎著名的“自因論”。[30](P245)譚鑫田教授《論斯賓諾莎的“神或自然”》[31]也認為斯賓諾莎在其著作《神、人及其幸福簡論》、《神學政治論》和《倫理學》中多次使用的“神或自然”,在西方哲學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它集中體現(xiàn)了斯賓諾莎的泛神論思想。
2.斯賓諾莎主張是一元論還是二元論。通常學者都認為斯賓諾莎主張是一元論,然而20世紀以來中國學者有人也提出異議,代表性人物就是藍鐵年,其在《世界動態(tài)月刊》第2期《斯賓諾莎本體學說述評》[32]中描述,對于斯賓諾莎的本體論的再闡釋,且批評斯賓諾莎所使用的數(shù)學法——幾何法不能用之哲學,對斯賓諾莎的一體兩面學說也提出批評,稱其本質上與笛卡爾的兩體論是一致的。
斯賓諾莎的研究已經持續(xù)300余年,對斯賓諾莎的史學意蘊的研究,在20世紀之后,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國家,一直在不斷深化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斯賓諾莎史學意蘊的探討和挖掘是相對缺乏的。雖然學界對斯賓諾莎歷史思想相關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研究,但對于17世紀史學中的笛卡爾學派的笛卡爾、萊布尼茨、斯賓諾莎、貝爾等人而言,學術界還是很薄弱的,斯賓諾莎較之學派的其他人而言,顯得更為研究乏力。至今未見一部從史學的角度來談斯賓諾莎思想的專著,而且在西方史學史等相關通史性著作中更難得尋見一詞。如比較笛卡爾學派的三位重要代表人物,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對于斯賓諾莎的史學地位是最為忽視的,在《歷史著作史》中,有笛卡爾和萊布尼茨的篇章闡述,但僅有兩處共兩句描寫斯賓諾莎。在《多面的歷史》中甚至沒有提到斯賓諾莎的史學,但都有笛卡爾與萊布尼茨的相關描述。
2.思想材料不全。在對于從史學角度探討的斯賓諾莎的論著角度,學者對斯賓諾莎的研究主要圍繞其《神學政治論》展開,對斯賓諾莎的其他專著和論文集關注不夠,尤其是對于斯賓諾莎的書信集的挖掘也不是不足夠的。這些我們都可以從學者們引用參考斯賓諾莎著作的相關文章中明顯看到的。前文所提到的歷史觀,歷史考據學,歷史研究方法等內容幾乎是出自《神學政治論》,但這并不表示其他論著中不含有斯賓諾莎思想的史學意蘊的其他方面。
注釋:
①就所掌握材料和閱讀能力的限制,主要參照的是英譯本R.H.M.Elwes譯的The Chief Works of Benedict de Spinoza,國內是參照商務印書館漢譯的斯賓諾莎相關著作。
②關于斯賓諾莎的探討,在20世紀之前大多是集中于哲學范疇領域,但在20世紀之后,更多學者們開始關注斯賓諾莎包括哲學在內的政治學,心理學,詮釋學等方面內容。
③此書由馮炳坤先生翻譯,命名為《斯賓諾莎傳》,由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出版。
④此書由譚鑫田、傅友德先生翻譯,命名為《斯賓諾莎》,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1]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M].溫錫增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2]Louis Althusser.Politics and History:Montesquieu,Rousseau,Marx,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Ben Brewster,Verso edition,1982.
[3]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M].洪漢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伽達默爾.哲學解釋學[M].夏鎮(zhèn)平,宋建平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
[5]柯林武德.歷史的觀念[M].何兆武,張文杰,陳新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6]J.W.湯普森.歷史著作史·下卷 第四分冊[M].孫秉瑩,謝德風譯,李活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7]柯林武德.歷史的觀念[M].何兆武,張文杰,陳新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8]J.Samuel Preus.Spinoza and the Irrelevance of Biblical Authorit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9]Richard H.Popkin.The history of scepticism from Savonarola to Bayl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10]Richard Mason.Spinoza:Logic,knowledge and Religion[M].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press,2007.
[11]Pauline Phemister.The rationalists:Descard,Spinoza and Leibniz,Polity Press,2006.
[12]Yitzhak Y.Melamed.Michael A.Rosenthal,Spinoza’s Theological-Political Treatise a critical[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13]Travis L.Frampton.Spinoza and the rise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of the Bible[M].T&T clark press,2006.
[14]Roy A.Harrisville,Walter Sundberg.The Bible in Modern Culture:Theology and Historical-Critical Method f rom Spinoza to Kasemann William B[M].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Press 1995.
[15]羅素.西方哲學史(下卷)[M].馬元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16]洪漢鼎.語言與真理一試論斯賓諾莎的語言觀[J].北京社會科學,1991,(3).
[17]洪漢鼎.斯賓諾莎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崔永杰.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
[19]崔永杰,蘇虹蕾.用《圣經》解釋《圣經》是唯一正確的方式——斯賓諾莎的《圣經》詮釋學理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
[20]崔永杰,崔若椈.斯賓諾莎的《圣經》詮釋學方法[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
[21]田海華.斯賓諾莎對圣經的歷史批判與詮釋[J].宗教學研究,2008,(4).
[22]陳耀彬,杜志清.西方社會歷史觀[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23]維之.因果關系研究[M].北京:長征出版社,2002.
[24]何懷遠.歐洲社會歷史觀:從古希臘到馬克思[M].濟南:黃河出版社,1991.
[25]鄭漢根.東方有圣人:中國文化影響歐洲思想[M].線裝書局,2008.
[26]呂大吉.從哲學到宗教學——呂大吉學術論文選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27]愚夫.斯賓諾莎無神論思想述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4).
[28]姚大志.斯賓諾莎的“泛神論”新考[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7,(2).
[29]李毓章.德國近代泛神論繁榮的精神緣由——以??斯嘏c斯賓諾莎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30]馬林韜.“第一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對舊神學批判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5.
[31]譚鑫田.論斯賓諾莎的“神或自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4).
[32]藍鐵年.斯賓諾莎本體學說述評[J].世界動態(tài)月刊,1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