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棠
(惠州學院 圖書館,廣東 惠州 516007)
張友仁的《惠州西湖志》是廣東東江地區(qū)自晚清以來最為重要的文化典籍,是近現(xiàn)代嶺南文化史上一部重要的杰作[1]32。它對惠州西湖歷史文獻的搜集、整理和考訂,既集前人成果又有很多新的創(chuàng)見,成為人們探索和研究惠州歷史地理、文化教育、民俗宗教以及建設現(xiàn)代惠州西湖的必讀之書。
張友仁(1876-1974),男,漢族,曾用名張夏,張勝初,原籍廣東省博羅縣,后遷居廣東省惠州市橋西。他的人生軌跡是:少年講學,中年從政,老年除了致力于公益事業(yè)外專心著述。新中國成立前,他曾參加中國同盟會,參與反清運動;曾任惠州、博羅、文昌、高州等地中小學教員、校長、海豐縣長、廣東省公路處長等職;1920年后在惠州創(chuàng)建豐湖圖書館[2]。1931年起,他被選為惠州西湖整理委員會委員,1944年又當選為該委員會副主席[3]116。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東江人民圖書館館長,廣東省文史館副館長,兼任廣東省第二屆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惠州西湖志》全書13卷(分上、下冊),張友仁編纂,劉萬章、任紹明、王映樓、羅天幕、張鳳子、曾固民等300 多人(30 個單位)校刊[4]602-605。封面題寫書名的人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原中山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的許崇清先生。該書以繁體字鉛印,大16開,由豐湖圖書館發(fā)行,惠州文聲書店于民國三十六年十月(即公元1947年10月)出版,約40萬字,全兩冊。
被譽為“惠州活辭典”的張友仁在近現(xiàn)代史上對惠州地方文化的研究、整理、保護和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著作有《博羅縣志》、《惠陽縣志》、《羅浮山名勝古跡》、《三洲田起義》、《辛亥革命》、《三元里抗英斗爭》、《豐湖文獻錄》、《惠陽人物新志》等,特別是《惠州西湖志》影響較大[5]154-155。他從 1930 年開始收集西湖文獻,開始時將收集的文獻資料交付《惠州民國日報》,按日發(fā)表一段,一節(jié),逐文成篇,編纂為集,后成巨著。1938年抗戰(zhàn)期間惠州淪陷,他拒絕日寇要他出任維持會當官的決定。為避免連累家人,他帶著《惠州西湖志》文稿逃避鄉(xiāng)間。為了拯救文獻資料,他出錢雇請他人進城到豐湖圖書館,在敵人嚴密控制中搶救出大量古籍圖書。經(jīng)過十多年的四處奔波,廣征博采,終于編輯出版了《惠州西湖志》[6]166-168。
《惠州西湖志》史料翔實,內(nèi)容豐富:卷一:風景;卷二:山川,界域;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名跡;卷八:人物;卷九、卷十:藝文、寓惠集;卷十一:金石、書畫、器物;卷十二:土地、風俗;卷十三:附錄,等等,均有記載[7]卷首:4。清代康熙、光緒年間的《惠州府志》只列出惠州西湖八景[8]47-48,清代嘉慶《西湖紀勝》也只列出惠州西湖十四景,在此基礎上,張友仁增加列出了西湖十八景[7]卷一:9-1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書記述了303處西湖名勝景點的興廢沿革,收錄了自宋代以來有關西湖的作品1400多篇(首),介紹了500名與西湖有關的人物資料。其中做過宰相的政治家有:陳堯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藝家有:蘇軾、李商隱、楊萬里、劉克莊、祝枝山、王守仁、屈大均、黃遵憲、丘逢甲等。但對惠州西湖的影響,無一人能與蘇軾相比。蘇軾在惠州兩年多時間,寫下了歌詠惠州風物的詩詞160首和幾十篇散文。曾經(jīng)以形容、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韻味無窮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4]440”的蘇軾,被惠州史上最后一位進士,清末詩人江逢辰視為“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7]卷三:17”的圣人。這是《惠州西湖志》以最大的篇幅記載的最重要的一個歷史名人。
歷史上,記載惠州西湖的志書有不少,如明萬歷年間首部惠州西湖志是薛侃的《西湖記》,還有明代陳運的《西湖記》,葉萼的《西湖志》,姚子蓉的《西湖志》,龔祖蔭的《西湖圖記》,清代吳騫的《西湖紀勝》等等[7]卷九:2-4,與張友仁的《惠州西湖志》相比,無人能出其右。所以,當?shù)赜凶R之士稱贊說:“惠州西湖無完書,有之自友仁先生始”。但是它存在版式陳舊,標點符號不規(guī)范,編審粗疏等缺點。原惠陽師專中文系麥濤老師對此書作了點校,暨南大學歷史系高國抗教授作了修訂,新版《惠州西湖志》已被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重印發(fā)行。此書新版是橫排版,新標點和簡化漢字,極大地方便了讀者。為了慶祝該書新版的出版發(fā)行,當時的惠州市主要領導為該書分別題詞。由于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時間緊,任務重,文獻資料相當匱乏,所以,雖然新版糾正了舊版的不少訛誤,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因而又有人對它進行了勘誤。吳定球先生發(fā)表于《惠城文史資料》第17-21輯的文章《惠州西湖志新舊版粗校》,陳圃先生發(fā)表于《惠城文史》第六輯的文章《惠州西湖志重印本若干點校疑誤》,對該書新、舊版作了全面、詳細的勘誤,糾錯的條目之多令人驚嘆[9]4174。
在語言文字上,新、舊版差錯較突出的有:新版(點校本)《原序》第2頁倒數(shù)第11行“尤疊疊然”,舊版作“亹亹”,讀 wei,wei,勉也,意為勤勉不倦。而“疊疊”則為層層重疊,新版誤。新版第13頁倒數(shù)第2行“萬綠沉沉慧一蟬”,舊版把“慧”作“嘒”,是對的。“嘒”讀hui,小聲也,多疊用,形容蟬聲。新版第22頁第13行“翠聳樓臺粉蝶浮”,舊版以“蝶”作“堞”是對的?!败Α?音die,城墻上如齒狀的矮墻。粉堞:用白土涂刷的矮墻。新版第36頁第7行“康熙有賦”,舊版“康熙”作“廋熙”是對的。廋熙是清朝康熙年間曾參修《歸善縣志》的惠陽文人(詩人)。另外,舊版的卷次順序有些亂,如卷四、卷五未在紙頁上標出,其內(nèi)容卻放在卷三至卷六之中。然而,對于一部幾十萬字的大作來說,以上的差錯仍然是瑕不掩瑜。不過,為了還原《惠州西湖志》的真面目,發(fā)揮其更大作用,讓讀者更好更快地閱讀了解該書,有關部門組織相關人員重新點校該書,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惠州西湖是惠州文化的匯聚之地,是歷代文人騷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她有一千多年的宗教文化歷史。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吟詠揮灑,僧侶道士駐錫流連,寺廟塔觀、亭臺樓閣與群峰疊翠,水光接天,自然景色異常幽美的湖區(qū)交融一起,使惠州西湖增添了許多優(yōu)秀的宗教文化資源,對惠州西湖的人文社會和人文景觀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據(jù)《惠州西湖志》記載,西湖區(qū)域內(nèi)有許多寺觀、祠堂、庭院、廬舍、書院、墓、泉井、塔等宗教文化和人文歷史等建筑,共約有27類246項。其中4榭、5臺、5廟、9樓、9堤、10 閣、14祠、18 寺、20橋、32 亭,共 126項均為古代建筑保留下來的[10]101-105。東漢時的西湖雖然還是“山猶林莽,狼虎宅之”的“南蠻”之地,但在東漢獻帝年間(約公元190年),就有僧人文簡在湖邊設置了“伏虎臺”?!胺⑴_”被認為是佛教文化傳入嶺南的最早紀錄[11]328-341。到了東晉時,便有了更加完備的宗教建筑。晉元帝(公元318年)時“建龍興寺于湖上”,這是惠州西湖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佛教勝跡。隋文帝(公元590年)時,龍興寺已經(jīng)成為惠州“最勝之寺”。唐玄宗開元時,龍興寺改名為“開元寺”[12]112。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從晉到明代,西湖的宗教建筑物有龍興寺、舍利道場、泗洲寺、泗洲塔、元妙觀、永福寺、開元寺、嘉祐寺、準提閣、無量壽院、逍遙堂、羅浮道院、西禪寺、橫槎精舍、圓通庵、華延庵、佛祖庵、鐵陵庵、長壽庵、古榕寺等數(shù)十座。早在南宋時,王象之就在《輿地紀勝》中說:惠州西湖“臺榭二十余所,亭館為廣東之勝[7]卷一:5-6”。這些寺觀庵堂、亭臺樓閣隱現(xiàn)于山川秀邃,樹木蔥蘢,浮洲四起,曲折幽勝的惠州西湖。這些勝跡的形成極大地豐富了西湖文化的底蘊,在惠州西湖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惠州西湖的開發(fā)歷史,一開始就與宗教連在一起。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惠州西湖的景區(qū)傳承了豐富的宗教文化。在古代歷史上,惠州西湖的名人多與宗教有很大的聯(lián)系,且深受西湖宗教文化的影響。而古代文人游歷惠州西湖,寫下了不少詩文,其中有很多詩句都涉及西湖宗教場所建筑或宗教文化活動。如宋人蘇軾詩云:“平湖春草暖,步到棲禪寺[4]176”。自幼生活在四川峨眉山佛教文化環(huán)境中的蘇軾,因仕途失意,累遭貶謫,使他更趨向佛學禪宗。他在惠州西湖寓居時,寫出了許多富有禪趣的禪詩。棲禪寺是惠州西湖孤山南麓的一個佛寺,蘇軾把愛妾王朝云死后安葬在棲禪寺與泗洲塔下的松林之中一個僻靜的地方,黃昏時分可以聽到陣陣松濤聲和禪寺的鐘聲[7]卷七:1-2?;葜莸姆鸾探o蘇軾帶來了安寧與慰藉,惠州的佛教也因蘇軾的到來而更加輝煌[13]51-53。北宋康定二年(公元 1041 年),廣東曲江人余靖在惠州游歷時寫下了《開元寺記》。他在描述惠州西湖開元寺附近自然景觀時說道:“茲寺重山復阜,隱映巖谷。長溪帶蟠,湖光相照,探幽賞異,一郡之絕。[4]181”這是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關于惠州西湖風景的品評。隋唐時期,龍興寺先后改名為“舍利道場”和“開元寺”。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開元寺被焚毀。對惠州西湖宗教描寫得最好的詩詞是宋淳熙三年(公元1175年),著名詩人楊萬里游覽西湖時留下一首后來流傳甚廣的小詩:“左瞰豐湖右瞰江,三山出沒水中央,峰頭寺寺樓樓月,清煞東坡錦繡腸[7]卷二:7”。那時的惠州西湖附近的山頭林間已經(jīng)建滿了各種佛寺、庵堂、精舍、道院等,在茂密的宗教叢林里,每當清晨黃昏,晨鐘暮鼔,野寺嵐煙,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隱現(xiàn)于樹木蔥蘢之中,既有唐代詩人杜牧在《江南春》所描寫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宏大的宗教規(guī)模,也印證了“峰頭寺寺樓樓月”的傳神詩句,更能令滿肚文墨的蘇軾(號:東坡)的錦繡腸為之“清煞”。明正德年間,祝枝山寫下一首《惠州西湖》的詩,更是把惠州西湖當作杭州西湖:“西寺東城兩幅圖,長虹脊畔小浮屠。杭州惠郡都游遍,醉眼行將作石湖[4]6”?!案⊥馈敝阜鹚?,佛教的象征。惠州西湖的泗洲塔又叫西山塔、玉塔,在惠州西湖的西山上,始建于唐中宗年間,是西湖最古老的建筑物,現(xiàn)為“雁塔斜暉”一景點。該塔為樓閣式佛塔,登塔遠眺,惠州全城盡收眼底[14]255-256。紹圣二年(公元1095 年),蘇軾《山月》詩中有一句堪稱千古絕唱的名句“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4]190”。寶塔倒影在煙波浩渺,碧波蕩漾的西湖中,若隱若現(xiàn),美妙無窮。又如,“尋幽直到玄都境,羽士蹁躚倒屣迎[4]162”(明·李學一《玄妙觀》)。元妙觀坐落于惠州西湖芳華洲北面,始建于唐代天寶七年(公元748年),是惠州三大古觀之一,也是全國二十三間著名道觀之一。元妙觀千余年來幾經(jīng)興廢,歷代建設,在嶺南地區(qū)道教的傳承與發(fā)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元妙觀初名“朝元觀”,宋咸平年間(公元1016年)改名為“天慶觀”。蘇軾曾在此觀寫下“天慶觀”、“豐湖福地”等楷書、徑尺大字,用于木刻門匾。清光緒中期(公元1892年)黑旗軍將領劉永福曾駐觀一年多,與道人友善[7]卷六:1-2??箲?zhàn)期間和“文革”期間歷盡滄桑的元妙觀,于1980年開始重建,1982年恢復開放,至今仍然是香火旺盛的道教圣地。這里引用的詩句,僅僅是涉及宗教及其建筑景觀內(nèi)容的很小部分,但足以反映明朝以前西湖宗教場所的興旺。此后,惠州西湖也因宗教的不斷介入,大大促進了湖區(qū)的開發(fā),豐富了西湖山水文化的內(nèi)容。
東漢獻帝年間的“伏虎臺”,是惠州宗教文化的濫觴。宋代以來,由于蘇軾這樣的大文豪在惠州西湖寓居、生活,使宗教之風大盛,宗教倫理道德中注重品德修養(yǎng),主張揚善抑惡的原則深入民間。而這種風氣在近、現(xiàn)代仍然發(fā)揚光大。據(jù)史料記載,1911年9月18日國民革命軍圍攻惠州城,清軍提督秦炳直令神炮手陳植向城外人如潮涌的革命軍開炮。陳同情革命,連發(fā)三炮均落入池塘中。秦怒斥之,并指使其親信追殺之。陳植跳城后幸免于死,后入元妙觀當?shù)朗恳越K[15]76-84?;葜菸骱摹霸稀睆堄讶书L期生活、工作在西湖,深受西湖佛、道等宗教文化的熏陶,人生充滿著崇尚自然,熱愛社稷,仁愛、同情民眾的品質。廣東軍閥陳炯明,這個曾經(jīng)是廣東的禁賭“英雄”[16]159-166,后貧窮潦倒,病逝香港,竟借母棺入殮。張友仁購置墓地,為其安葬于惠州西湖的紫薇山下,以報同學(廣州政法學校)、戰(zhàn)友(惠州淡水反清起義)、同事(惠州、海豐縣)之知己。1938年至1945年間,日寇四次攻占惠州,張友仁募款施粥,收容救濟了大批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的難民和難童[17]29-41。1949 年 6 月 3 日,惠州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廖鳴歐,在起義投靠中國共產(chǎn)黨前夕被殺害,毫無人性的反動派把烈士遺體丟在西湖邊飛鵝嶺山下,陳尸路旁。張友仁同情,支持革命,決不讓敵人玷污革命烈士人格尊嚴的陰謀得逞,迅速派人備棺把烈士遺體收葬于附近山地里[18]157-166。1950年至1951年張友仁任東江圖書館館長期間,堅持每月從月薪150元中捐出50元作為圖書館的購書經(jīng)費[5]152。
惠州西湖蘊含了豐富的宗教文化資源,宗教文化對惠州西湖的影響源遠流長。只有了解惠州西湖宗教文化的傳承歷史與時代背景,管控好它的建設與發(fā)展,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為當代惠州的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服務。新中國成立以來,當?shù)卣浅V匾曌诮涛幕慕ㄔO和發(fā)展,惠州西湖的一些宗教勝跡也先后得以修復與保護。1983年惠州市有關部門把該市最古老的石刻“蓬萊”石筍(約高1.4米、距今約800 年)遷回元妙觀觀內(nèi)[19]182-183。2000 年重建準提閣,規(guī)模大大超過以前,使得這個溶于詩僧、畫僧、情僧、革命僧于一身的清末詩人蘇曼殊拜師的地方,佛光大顯;2007年重建永福寺,這個在歷史上曾與南華寺、天竺寺、靈隱寺齊名的唐代古寺,其規(guī)模在惠州第一,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名。還有泗洲塔,明月庵等名勝古跡都先后得到修繕。西湖景區(qū)內(nèi)還將建成史跡保護區(qū):西山佛教文化保護區(qū),元妙觀道教文化保護區(qū),永福寺遺址保護區(qū)等。目前,惠州全市現(xiàn)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種宗教,經(jīng)批準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147處,其中佛教寺庵64處,道教宮觀39處,天主教堂點12處,基督教堂點31處,伊斯蘭教禮拜點1處?,F(xiàn)有宗教教職人員300多人,信教群眾8萬多人。已成立全市愛國宗教團體5個,分別是市佛教協(xié)會、市道教協(xié)會、市天主教愛國會、市基督教愛國會和市基督教協(xié)會等。此外,惠州的宗教界發(fā)揚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參與救災、扶貧、助殘、助學等社會公益活動?;葜菸骱挠栏K?,羅浮山的沖虛古觀等十九個場所于2011年被評為廣東省宗教界“十百千”扶貧濟困工作先進集體。
《惠州西湖志》全書資料豐富,論述詳細,考證準確,為建設和管理西湖,保存地方文獻,編修惠州史志,繼承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研究惠州新中國成立前人文地理的歷史,建設美麗的現(xiàn)代惠州西湖最權威、最全面、最準確的史料之一。該書通篇反映了純天然、原生態(tài)的惠州古西湖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特色:曲折幽深,清秀雅淡。今天建設西湖仍然應注意這個特色,保護這個特色,發(fā)揚這個特色。只有這樣,才能長期保持湖光山色映幽谷,緑水清泉流東江,人文與生態(tài)均衡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古代惠州西湖面積約八十平方公里,湖水面積一百萬平方公尺,多杭州西湖面積約二倍[7]卷二:23。水是西湖的生命線,水質可以決定西湖的存廢。然而,20世紀六十年代后,由于工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城區(qū)建筑布局不合理,原來流入西湖的水源被封閉等原因,使原本清澈且可飲用的西湖水,水質日益變壞。為了在西湖養(yǎng)魚,1971年-1973年間,每月都有1500噸糞便和1000噸廢水放進西湖。魚是增產(chǎn)了,湖水卻變臭了。1978年8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習仲勛同志來惠陽地區(qū)檢查工作,對西湖管理和衛(wèi)生工作提出了批評。后來,有關部門停止了向西湖投放糞便,大部分污水截引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有了明顯好轉[3]170-171。然而,城市人口激增,生產(chǎn)發(fā)展,又出現(xiàn)了水污染問題。據(jù)1982年的調查顯示,原惠陽地區(qū)人民醫(yī)院(現(xiàn)為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平均每月排入廢水2100噸,大腸桿菌數(shù)超標一萬倍;原惠陽地區(qū)汽車修配廠,每月平均排入廢水2000噸,石油類超標38倍。當時的惠州市城區(qū)每年排入西湖的工業(yè)廢水達11.6萬噸,生活、醫(yī)療廢水133.8萬噸,致使湖水發(fā)出異常臭味。后來,省、地、市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惠州西湖水質污染的整治工作,每年撥出2-3百萬元人民幣來整治建設西湖。截止1987年,建成了截污渠道5517米;1982年,原惠陽地區(qū)醫(yī)院建立了一個次氯化鈉污水處理站,使排出廢水達到國家標準;原惠陽汽車修配廠采用三級除油,活性炭過濾,自動噴淋充氧處理工藝,使排放的廢水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三廢”排放標準[3]147-151。原址在西湖風景優(yōu)美的豐湖書院的惠州大學,其一萬多師生員工也從20世紀90年代初陸續(xù)搬走。從此,西湖水質得到很大改善。在西湖棲息的鷺鳥、天鵝、大雁、鴛鴦等水禽達幾萬只,連多年不見的鸕鶿、水鴨等鳥類也回歸西湖。
另外,以《惠州西湖志》為藍本,1995年12月惠州市園林管理局,惠州市西湖管理局出版的《惠州西湖新志》和2004年惠州市規(guī)劃建設局編制的《惠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總體規(guī)劃(2006—2020)》,對惠州西湖的建設、管理起了很好的參考和指導作用。尤其是《惠州西湖新志》,記載盡量追溯事物的歷史,系統(tǒng)地記述了惠州西湖一千多年來湖區(qū)山水的變化,名勝古跡的保護和修復,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西湖建設,管理情況的記載尤為詳細。此書1997年榮獲廣東省新編專業(yè)志優(yōu)秀成果獎。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惠州市歷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建設、保護和美化惠州西湖,并把它列為頭等的民生工程。他們著力從生態(tài)保護,環(huán)境美化,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水質治理,湖邊建筑整治等方面,提升西湖的景觀檔次和文化品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贏得了百姓的贊賞?;诖耍靥幬骱幕葜菔蝎@得了不少獎牌: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四A級風景區(qū)、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中國最佳旅游去處榮譽稱號、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強,中國生態(tài)小康建設“十大政府創(chuàng)新典型”獎,人民滿意城市、中國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多次蟬聯(lián)全國空氣質量好前十名的城市等等。
可以預見,《惠州西湖志》的人文歷史意義和作用將越來越被挖掘、發(fā)揮出來,惠州市的明天會更加繁 榮,惠州西湖的明天會更加美麗。
[1]徐志達.惠州文化教育源流[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32.
[2]黃敏.張友仁簡論[J].惠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0(1):57-62.
[3]巫翩.惠州西湖新志[M].惠州:惠州市園林局,惠州西湖管理局,1995(內(nèi)部資料).
[4]張友仁.惠州西湖志[M].麥濤,點校.高國抗,修訂.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吳定賢.張友仁先生二三事[M]//惠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會.惠州文史資料:第1輯.惠州:惠州市政協(xié),1986(內(nèi)部刊物).
[6]吳仕端.惠州西湖藝文叢談[M].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166-168.
[7]張友仁.惠州西湖志[M].劉萬章,???惠州:豐湖圖書館發(fā)行,1947.
[8]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惠州府部:4(光緒)·惠州府志:1[M]//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47-48.
[9]惠州市地方志編委會.惠州市志:第4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8:4174.
[10]葉明鏡.惠州西湖的形成、變化和建設[J].惠陽師專學報,1982,2(1):101-105.
[11]何志成.惠州佛教小史[M]//惠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會.惠城文史資料:第19輯.惠州:惠州市政協(xié),2003:328-341(內(nèi)部刊物).
[12]惠州市惠城區(qū)地方志編委會.惠州志·藝文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4:112.
[13]陳師旅.漫議蘇軾寓惠時的佛老思想[J].惠陽師專學報,1983,3(1):51-53.
[14]譚力浠,朱生燦.惠州史稿[M].惠州: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惠州市文化局,1982:255-256(內(nèi)部刊物).
[15]黃映樓.惠州府中學生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M]//惠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會.惠州文史資料:第3輯.惠州:惠州市政協(xié),1987:76-84(內(nèi)部刊物).
[16]成曉軍.東江歷史文化初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159-166.
[17]吳定賢.我所認識的張友仁先生[M]//惠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會.惠州文史:第1輯.惠州:惠州市政協(xié),1989:29-41(內(nèi)部刊物).
[18]李潔之.廖鳴歐烈士的生平及其殉難經(jīng)過[M]//惠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會.惠州文史資料:第1輯.惠州:惠州市政協(xié),1986:157-166(內(nèi)部刊物).
[19]廣東省地方史志編委會.廣東省志·宗教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