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科層化體制下踐行群眾路線的現(xiàn)實困惑與路徑規(guī)劃

2014-04-10 06:21陳德璽劉日飛
惠州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科層管理體制

陳德璽,劉日飛

(1.惠州學院 建筑與土木工程系,廣東 惠州 516007;2.惠州學院 中文系,廣東 惠州 516007)

“群眾路線”是我黨的生命線。但長期以來,在高舉群眾路線大旗的同時,卻忽略了我國現(xiàn)行的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先天缺陷。在西方學術話語中,這套制度被稱為“文官制度”,即公務員制度,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稱其為“科層化管理體制”。很顯然,在踐行群眾路線的當下,這一現(xiàn)實問題不容逃避,即在不斷完善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同時,又要充分發(fā)揮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勢,進而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維護社會穩(wěn)定,為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然而在實踐層面,這一“和合”矛盾統(tǒng)一的邏輯并不完全吻合,相反,兩者間的分野正在隨著中國經濟社會轉型和啟動政治體制改革而疏離,群眾路線遭遇了科層制惰性侵蝕和經濟利益掘進的解構,在形式上則面臨日趨工具理性化和路徑“單向度”的價值危機。

在韋伯看來,科層制是法理型權威的集中體現(xiàn),科層化管理體制的實質則是工具理性價值訴求對政治體制的滲透,是現(xiàn)代法理官僚治理模式的實踐運用,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而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質則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唯物史觀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方向、推進政治社會化和堅定改革發(fā)展道路的策略選擇;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語境中則體現(xiàn)為官員個人魅力和執(zhí)政風格在民本價值上的回歸?;诖?,本文認為要求解這道難題的關鍵在于找到對立面的實質,打通兩者之間的理論域限,在理性設計的科層機制中預留一定的人性化空間,在親民執(zhí)政的群眾路線之上加裝制度保險,以期激發(fā)兩者的活力。

一、科層化管理體制和踐行群眾路線的實質

(一)科層化管理體制的實質

“科舉制度”是我國對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大貢獻,但作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官僚選拔制度即“文官制度”卻源自西歐。根據馬克斯·韋伯的觀點,“分工”是社會有機構成的基礎,不同的行業(yè)群體逐漸形成“團體”,他們組織活動依據一定的規(guī)則,即“一個規(guī)范團體行為的制度,”亦即“行政管理制度”[1]80,有相應的行政領導班子及其行為推動這一機制的運轉。這些社會組織及其行為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是對“權力”、“統(tǒng)治”和“紀律”的執(zhí)行,所以它對事不對人,這被視為是合法性的行為。所謂“合法性”,在韋伯看來就是“合理性”,即“目的合乎理性或價值合乎理性為取向(或者兼而有之),并制訂成章程,同時有權至少要求團體的成員必須尊重它,然而,一般也要求在這個團體的權力范圍內(倘若是區(qū)域團體,就是在區(qū)域之內),落入團體制度視為重要的社會關系或者采取社會行動的人們,必須尊重它?!保?]242-243同時,還認為納入這一管理體制之下的行政班子成員,其行政行為人應該具備人生自由、崗位特定但不終身制、允許升遷、簽署勞動契約、享受財政薪金給養(yǎng)、受崗位制度限制等要崗位條件,其中,“契約任命即自由選擇,是現(xiàn)代的官僚體制本質”。[1]247總的來說就是“理性的設計”、“行政的效率”和以及”科學的管理”。

盡管如此,從理論和實踐科層面來看,科層制的缺陷也十分明顯:

首先,容易導致形式主義。由于科層化管理體制的設置主要基于社會行業(yè)分工,并且實施層層管理和條塊分離的管理模式,整個體制的運行主要是機械性的,致使效率低下。

其次,容易導致官僚主義。行政官員的主要工作是在憑借了現(xiàn)代化的電話、電報和發(fā)達交通運輸系統(tǒng)而在辦公室里完成的,也就是說他們對外界的認知僅限于層層轉換后的材料和數(shù)據,對于實際的情形并不完全掌握,因此諸多政策措施是脫離實際的。

再次,容易抹殺個人性格。這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必然后果,被整合進所謂“體制”內的自然人,在恪守清規(guī)戒律的同時,他不能有“憎恨和激情”,也沒有“‘愛’和‘狂熱’”[1]250,它不會因人而異,而是實現(xiàn)了“人人平等”形式的去個性化。

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語境中,科層化管理體制不完全是韋伯意義上體制,在一定程度來說,是假借了該體制的外殼,而內襯卻是厚重的傳統(tǒng)人情、集團利益行為作為運作動力,農耕文明家天下的理念根深蒂固,進入體制里面去,往往影射體制是利益的集合而不僅僅是志向的集合,是向特定部門的集中、向某一類型領導者的靠攏。所以,有學者指出這一弊病,“雖然從形式上看,我國各級行政組織已經建立了完備的層級化與部門化的機制,但實際上組織的活動呈現(xiàn)出嚴重的人格化傾向,在社會生活中以各種形式建立起來的特殊關系成為決策過程中很重要的影響因素,結果人情、關系成了決定事務的主要參照物,并往往代替了制度和規(guī)則?!保?]

(二)群眾路線的內涵

關于“群眾路線”內涵的理論探討,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3]。這一觀點涉及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黨的領導地位,黨是領導者,是政治核心,因此人民群眾必須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二是黨的歷史任務,是為人民服務,也即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三是黨的群眾工作的方法,它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要求根據實際創(chuàng)造性加以發(fā)揮。但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我們對“群眾路線”認識不能就此止步。

本文認為,“群眾路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從唯物史觀、民主政治和改革發(fā)展的三個維度加以深化。因為“實踐的唯物主義”最突出也是最顯著的特征是“實踐”或“實踐性”。與“舊哲學”的思維范式不同,馬克思們認為,實踐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經濟的社會形態(tài)及其政治意識形態(tài),而政治意識形態(tài)說到底是一種被意識到了的存在,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利益的表達,因此“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xiàn),不過是以實現(xiàn)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關系”[4]98。為了達到這一訴求,一定利益的結合體就必然訴諸于“政治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政治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前提要件,“人的解放”是“政治的解放”的歸宿;就目前而言,整個人類社會尚處于第一階段同時為第二階段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民主”就成為呼喚群眾政治意識覺醒的有效形式。但是,囿于歷史條件尤其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制約,民主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同區(qū)域的民主內涵也各有所長;時下的中國社會,30多年前的經濟改革成就斐然,但后30年仍需深度推進并適時啟動政治體制改革,以期永續(xù)發(fā)展。而群眾路線是貫徹上述各項歷史任務始終的一大法寶。

1.群眾路線的唯物史觀之維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新唯物主義”[4]61,其立腳點是“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就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實踐的人們。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石和邏輯起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但歷史上卻遭受來自自己創(chuàng)造的力量所壓迫,所以在新唯物主義批判武器的武裝之下,他積極尋求政治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最終成為自由人,但其前提必須是“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并使用現(xiàn)實的手段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解放”,[4]74“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4]16是人民群眾??傊罕娐肪€集合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①,重點突出了人民是歷史主體的地位和作用,是對“實踐的唯物主義”的繼承和發(fā)揮。

2.群眾路線的民主政治之維

從理論的和實踐的觀點出發(fā),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從政治學的角度出發(fā)則是新的政治組織模式取締舊的模式,因此邏輯地限定了社會主義民主也必然在前進的道路上克服種種不足進而超越資本主義民主。②由共產黨人開創(chuàng)的民主政治道路,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最初的形態(tài)是巴黎公社,“這是社會把國家政權重新收回”,“這是人民群眾獲得社會解放的政治形式。”[5]95而這種形式的運作,不再是舊制度的“國家等級制度”,它“以隨時可以罷免的勤務員來代替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們,”[5]96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這也正是實踐群眾路線的題中之義,即推行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但這不取決于“民主”,而是取決于對民主制的執(zhí)行。

3.群眾路線的改革發(fā)展之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無論任何時候,都必須善于考察人民群眾的需要和情緒,所以中國共產黨人提出要以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想問題、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6]否則我們就會失敗。時下,中國改革開放的事業(yè)經歷三十年的狂奔,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接下來的改革發(fā)展之路不可能再延續(xù)以往的模式,民生問題越來愈突出,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空間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擠壓和固有體制機制惰性的浸染,說開了就是不能將發(fā)力點僅僅集中在做蛋糕上,還應該花更多的心力在分享機制上,這是當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焦點,也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未來的改革之路能否有新突破,關鍵就在于是否真正能夠與人民群眾同穿一雙鞋、同走一條路。

但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弊端也不容忽視:

一是群眾路線缺乏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的保障機制,多數(shù)情況下均以“活動”開展,一旦活動結束后,科層化行政班子的關注點就轉移至其他觀測點,風風火火的群眾路線活動就會迅速冷卻,一陣風、走過場和搞形式的形式主義問題不可避免。

二是實施群眾路線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沒有真正嵌入民主邏輯,執(zhí)行者不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改變工作作風和進行民主教育的契機,而是視”為民服務”的特意安排,“民”處于無知、被領導和被動的情景,官僚主義傾向不可避免。

本文認為群眾路線在當下確實遭遇了尷尬,但其根源不在其本身,而在于歷史環(huán)境及背景發(fā)生了轉換??茖又婆c群眾路線是兩套不同的致思理路和話語體系,前者是現(xiàn)代化的標志之一,后者是傳統(tǒng)中國治國理念即民本思想的在傳統(tǒng)思維方式與現(xiàn)代思維方式間隙中尋求生存的話語表達形式,兩者的治理成效是不一樣的。

二、科層化管理體制和踐行群眾路線的實施現(xiàn)狀

(一)科層化管理體制的發(fā)展情況

由于受到歷史文化、政治意識形態(tài)和現(xiàn)代化思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黨政干部隊伍的科學化管理體制有別于西方公務員制度。比如在干部任免和提升干部時往往強調傳統(tǒng)文化因素多一些,要求德才兼?zhèn)?,以德為?要求為政親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這是傳統(tǒng)家國同構官僚思想沉積。同時,我國現(xiàn)行的公務員制度也伴隨有前蘇聯(lián)高度集中的干部調配色彩,吻合了“黨員就是一塊磚,哪需要往哪兒搬”的邏輯。此外,改革開放后,西方現(xiàn)代化思潮逐漸進入中國社會,“文官制度”與中國固有科舉制度不謀而合遂而得到迅速吸收。在此基礎上,1993年國家頒布實施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以國家意志的形式將該制度固定下來;為促進科學化管理,《公務員法》于2006年正式頒布施行。

公務員法規(guī)定,現(xiàn)行國家機關行政級別分級的種類有:國家級正副職、省部級正副職、廳局(地)正副職、縣處級正副職、鄉(xiāng)科級正副職,包括科員和辦事員在內,一共十五級。根據2008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顯示,其供養(yǎng)的人員總數(shù),“政府公務員人員總量為3946萬人”[7];2012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2年全國共錄用公務員18.8萬人,[8]其中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1.8萬人;2013年國家公務員招考人數(shù)為20839人[9];而2014年130多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計劃招錄1.9萬余人,比上一年度增長了0.1個百分點。按照人口比例換算,大致維持在1:200左右,這一比例與同期的歐美國家相比,居于后位。但由于國情不同,很多指標不能簡單照套,就我國實際而言,整個公務員隊伍有走高的態(tài)勢。

未來中國社會分工、分化還會繼續(xù),行業(yè)結構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而目前中國正處這一調整階段,涉公事業(yè)全面科層化已然成為強化組織建設的唯一模式,傳統(tǒng)意義上“吃皇糧”的規(guī)模依舊龐大,韋伯意義上的科層化管理體制的內在缺陷也充分暴露。

(二)群眾路線的實施效果

“群眾路線”對接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的“大聯(lián)合”的理念,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以毛澤東的名字命名的,“從毛澤東到黨的十八大,群眾路線就像一條紅線,貫穿在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之中”。“群眾路線”,風雨兼程90余年,成為黨的“一面旗幟”。隨著中國發(fā)展內外條件的改變,以及黨自身結構的轉型,黨要繼續(xù)發(fā)揮“兩個先鋒隊”的作用,就一刻也離不開群眾路線。時下,在全國范圍內興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立足新形勢、新任務,對全體黨員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想用一年左右的時間,針對在群眾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四風”問題,以及前一階段開展的“八項規(guī)定”執(zhí)行情況作全方位的“體檢”。自活動開展以來,初步的成效已經顯現(xiàn)。在國家層面,首批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單位就有259個;在地方上以廣東為例,517個單位分兩個批次開展教育活動,覆蓋省級領導機關、省直單位以及廣州、深圳市機關等黨政部門;此外,如果將國有企業(yè)也計算在內,此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的力度十分強大。很顯然,新進人員也會納入此次教育活動中去,成為他們進入科層化管理體制后的第一課。

據實而言,如此大規(guī)模的、運動化的實踐教育活動,很難保證不走形,也難以面面俱到,監(jiān)察的力度更不可能百分之百。當然,首先必須肯定絕大多數(shù)的黨政機關及個人是積極的,但也存在個別部門、個別領導干部不知認真執(zhí)行的情況,而是把中央和各級黨委精神與要求嘴上說一通、手上寫一便、墻上貼一欄就完事,活動結束后照樣整資料、報成果,一樣不差。

有學者對這一態(tài)勢持謹慎態(tài)度,并指出“群眾路線作為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實踐的洗禮,既有值得堅守的價值傳統(tǒng),但也面臨著群眾主體分化、精英化官僚、階層固化所帶來的離散、退化和虛化的挑戰(zhàn)。”[10]也有觀點認為一面是冗員激增,另一是要走群眾路線,不管我們是否承認,“群眾路線已陷入到‘提倡-破壞-再提倡-再破壞’這樣一個循環(huán)圈中”。[11]因此,當務之急不再是擴大行政機構,而應該是精簡提能,否則有積重難返的危機。

從深層次上來分析,開展群眾路線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理想狀態(tài),除去主觀性因素之外,還必須從制度上尋找短板和漏洞。換言之,科層化管理體制作為保障此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最后砝碼也需要辯證地進行審視??梢钥隙ǖ卣f,科層化管理體制由于涉及機構龐大、人員眾多,統(tǒng)一制式推進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形勢對應形式的吊詭局面;同時,一旦群眾路線作為一種策略選擇,其理性設計的考量遠不及科層化管理體制來得科學和具有操作性,在實踐中很可能會僭越制度邊界。兩者的緊張關系立刻顯現(xiàn),一方面要堅定不渝地傳承群眾路線,另一方面又要堅守科層化管理體制的界限,這是一個考驗中國執(zhí)政者智慧的時代課題。

三、優(yōu)化科層化管理體制和堅持群眾路線的路徑分析

從以上論述不難看出,“科層化管理體制”是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分工日愈細化的趨勢,一些專門的機構應運而生,與此相對應的則是一部分人力資源從生產部門流出去進入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團組織中去,成為專門從事行政工作的特殊人群的一種社會分工運作方式,因而其深層次的運行機理,即邏輯地決定它必定走向群眾的對立面。而“群眾路線”作為一種為官作風,尤其對于中國共產黨人而言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和體味,甚至還會因為為官者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人生經歷打烙過鄉(xiāng)土印記而內含民粹主義元素,其情結嚴重的很可能會沖破科層化管理體制,從而導致非此即彼的歷史悲劇,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并不陌生。所以,本文認為,在中國語境下,優(yōu)化科層化管理體制的舉措除了實施功能整合、精簡人員、減少行政層級,引導體制由金字塔垂直管理模式向扁平化管理模式轉型而外,在行政辦公中對事多一些理性思考,對制度多一分敬畏,對人少一些官僚習氣顯得更為急迫。

首先,制定制度規(guī)章須以理性作為尺度,壓縮人情因素的擴張空間。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就在于對產生的問題不是憑借經驗,也不是憑借一時的熱情,而是依靠健全的制度規(guī)章。但照章而行的前提則是制度規(guī)章本身是不容置疑的。時下,一些地方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在招聘人才行為上就存在這一傾向,從程序和外在方面來看,整個過程不存在瑕疵,但實施之前進行制度設計的時候就已經把個別部門及領導的情緒喜好制度化地予以處理,如此仍然體現(xiàn)為一種形式主義,背離了群眾路線。所以,在類似領域或問題上,應該向社會主動公開相關要求,同時將制度設計交由隱蔽身份的社會第三方去制定,比如通過匿名專家論證,再由無利害關系并有社會公信力的智囊機構執(zhí)筆,制度規(guī)章經社會公開評議沒有異議后交由委托方執(zhí)行。這樣既堅持了理性的制度設計,也踐行了群眾路線,實現(xiàn)了矛盾的真正統(tǒng)一。

其次,對各項規(guī)章制度常存敬畏之心,在行政行為中充分履職。制度規(guī)章的制定、頒布及實施的過程,本身已經體現(xiàn)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即誠信、民主和法制,它具備了普遍的群眾基礎、公共意志和社會約束力,否則必犯眾怒。但是近年來,在一些政府行為中產生了一種新趨勢,即一旦單位領導被檢舉或者單位沒有充分履職而導致不利之后果時,其回應社會的聲音總是以否定為主,但待到水落石出后面對大眾的質疑卻又一言不發(fā)??梢?,對制度規(guī)章喪失敬畏感,逆民情而行,也與群眾離線不符;同時,在其位還必須謀其政,積極履行權力職責,這是權力執(zhí)行的底線。事實上,一個良性的行政機構,一個優(yōu)秀的行政人員,其工作狀態(tài)應該是激情的、挑戰(zhàn)性的和開創(chuàng)性的。

再次,換位思考行政相對人的處境,在行政行為中革除陳規(guī)舊制。行政的本質是為民服務,從權力的來源來看,行政部門及其人員的權力來自人民的授權,從官民的垂直管理角度來說是自下而上,這要求“民權”與“官權”必須在兩個方向首尾連貫形成回路。所以,換位思考對于提高行政效率而言最為重要,正所謂俯下身板傾聽民生疾苦、廣納百姓千家之言,形成建設性的舉措,為民服好務。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以回路的形式去開展工作的并不多,相反,權力上行后就成為高懸于百姓人民的頭頂上“青天,”時下全國開展的“四風”建設運動,其發(fā)力點正是針對這一情形。

對于踐行“群眾路線”而言,最優(yōu)的路徑規(guī)劃則是,必須將其制度化、量化和生活化。

首先,要將群眾路線制度化,能有效規(guī)范行政人員的行為不易走樣?!叭澜鐭o產者聯(lián)合起來”被中國共產黨人轉換為“群眾路線”,這是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化的光輝歷程中提煉出來的,極富有中國風格,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真理和方法,更是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具體落實。但是群眾路線畢竟不是法律規(guī)章,其效力的制約性往往隨著某個政治任務的完成而減弱;在操作上也容易出現(xiàn)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捉迷藏”的制度缺陷。所以,必須將群眾路線制度化,尋找與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黨的規(guī)章制度相銜接的端口,努力實現(xiàn)制度化運作,成為常態(tài)化機制。

其次,要將群眾路線量化,能有效督促行政人員任期落實責任制。在馬克斯·韋伯看來,現(xiàn)代理性化的科層管理制度,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效率。這一思想與管理學之父泰勒是一致的。泰勒認為,任何工作都可以分解為最細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流程,通過對某一工作流程的分解,準確測定能耗,達及管理的理想水平。這對于踐行群眾路線不失為一個啟發(fā)。本文認為,可以考慮將群眾路線量化,即群眾路線要以指標的形式落實到單位、到個人,要落實到期限,更要在有效時限內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這樣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同時也最大限度地調動行政人員群眾工作的主動性,進而檢驗其辦文辦事的能力與水平。

再次,要將群眾路線生活化,能有效地削弱“官”“民”身份對立的緊張狀態(tài)。從價值層面而言,法律、制度、規(guī)章、要求等等都屬于外在的鋼性約束,一旦失去內在的價值支撐,再好的制度規(guī)章也是枉然。所以,注重對行政主體的內在價值塑造,從理論認知和實踐鍛煉上增進對群眾路線的體悟,凝聚對群眾工作的共識,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職業(yè)道德操守,以此進行自我完善和調控。說到底,就是要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將群眾路線生活化,成為須臾不可分離的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每日與之照面。如此,能最大限度地扭轉“官”威在上和“民”情在下的倒立局面,又能將群眾路線持久地開展下去。這正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破解的難題之一,對此,筆者已在另一篇文章中從政治哲學的層面進行了論述③。

注釋:

①有學者認為,馬克思們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談到的“實踐的唯物主義”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制定依據,它涵蓋了“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參見賀祥林.實踐思維方式與黨的群眾路線[J].探索,2013(3):157-162.)

②這就是辯證法,馬克思們一直贊譽有加,并認為黑格爾哲學的偉大之處正在于它頭足倒立,批判地繼承倒立回來就能看到,經濟的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螺旋式上升歷史性更迭,豎立其上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也會跟著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當前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盡管遭遇到種種苦難,前進的發(fā)展終究會實現(xiàn)。

③筆者在拙文中曾指出,經濟改革之后政治改革雖有所遲滯,但依舊在推進中。當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須遵循三大邏輯,即“民主”統(tǒng)領的四類主流政治核心價值觀,“經濟”掛帥的四大論域改革版圖,利益導向的五大主體博弈格局,同時還須破除“改革態(tài)度”、“中國模式”、“頂層設計”、“改革風險”和“一本萬利”的改革認識論誤區(qū)。(參見陳德璽.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邏輯梳理[J].改革與開放,2013(6):15 -18.)

[1]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上)[M].北京:商務出版社,1997.

[2]宇紅.論韋伯科層制理論及其在當代管理實踐中的運用[J].社會科學輯刊,2005(3):183-186.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99.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28.

[7]沈榮華,張榮彬.中國政府公務人員規(guī)模和結構的實證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3):23-28.

[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2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2013-10-11].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shizhengyaowen/201305/t20130528_103939.htm,2013 -05 -28.

[9]公務員考試網.2013年國家公務員招錄人數(shù)歷年之最考錄比或超90:1[EB/OL].http://www.gjgwy.org/2012/1014/33218.html,2012 -10 -14.

[10]張雪梅.群眾路線面臨的時代挑戰(zhàn)與對策解析[J].求實,2013(1):30-34.

[11]楊成虎.群眾路線的邏輯、意義與限度[J].云南社會科學,2011(4):14-19.

猜你喜歡
科層管理體制
公司的“科層文化”現(xiàn)象
國外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對比分析——以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為例
行政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
論各地高新園區(qū)管理體制
論科層制的困境及揚棄
——基于馬克思和韋伯文本的研究
現(xiàn)代大學管理制度的另一種可能:非科層模式①
美國大學治理理論模式:邊界及其缺陷分析
2020年形成大通關管理體制機制
科層理論在職業(y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與局限
我國高速公路管理體制的反思與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