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喬
(山東青年政治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山東 濟南 250012)
托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以下簡稱《布》)出版于20世紀初,是一部描寫資產(chǎn)階級市民階層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展示了市民階層最后的繁榮。資產(chǎn)階級市民文化的特點、時代精神的變遷、家族世代的更迭、特立獨行的壟斷資產(chǎn)階級新貴的興起,所有的這一切都被作者用深刻的筆觸描繪得淋漓盡致。如果不是取材于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即使是非常擅長“講故事”的一代文學(xué)巨匠托馬斯·曼,也不可能造就如此出神入化的鴻篇巨著。透過這篇小說似乎可以窺見曼氏家族興衰發(fā)展的歷史以及托馬斯的成長歷程。
這部小說講述的是居住在德國北部漢莎城市呂貝克的富商家庭布登勃洛克家族的故事,時間從1835年跨越到1877年,主要情節(jié)都是在呂貝克市“孟街”上的一幢別墅中展開的。巧合的是,托馬斯·曼也出身于呂貝克市一個殷實的商賈家庭,他在呂貝克的故居便坐落在孟街上:“孟街從圣母瑪利亞教堂延伸到特拉維卡斯(Travekais),不算寬闊,鋪著鵝卵石,在這條街上,曼氏家族擁有著一幢寬敞的別墅,會客室在一樓,掛著風景畫壁毯?!?Schr?ter,1964:7)這同托馬斯·曼在小說中對布登勃洛克家族府邸的描述幾乎絲毫不差:“他們正坐在孟街一座寬大的老宅邸二樓的一間‘風景廳’里。這處屋子是約翰·布登勃洛克公司不久以前購置的,他們一家人搬到這里來住的日子還不多。屋子里四壁懸著沉重的帶彈性的壁毯,壁毯中間隔著適當?shù)目障丁L鹤由厦婵椀氖谴笃娘L景畫……”(托馬斯·曼,1997:4)小說中還描寫到托馬斯·布登勃洛克結(jié)婚之后與妻子蓋爾達新建了一處住宅,同樣,曼氏家族也建有一處新房子:“老先生去世、大兒子(托馬斯·曼的父親)結(jié)婚之后,參議夫人伊麗莎白·曼(娘家姓馬蒂)獨自居住在這處房子中。”(Schr?ter,1964:10)布登勃洛克老宅所在的街道名稱“孟街”直接取自作家托馬斯·曼的現(xiàn)實生活,沒有進行一點更改;而布登勃洛克新宅所在地則是由現(xiàn)實中曼氏家族新宅所在地名稱稍作修改得來:托馬斯·布登勃洛克的新宅位于“Fischergrube”,而托馬斯·曼的父母結(jié)婚后搬到了位于“Becker Grube”(Schr?ter,1964:7)的新府邸。有趣的是,曼氏家族的新府邸大門上寫有拉丁文“dominus providebit”(上帝預(yù)見一切)(Schr?ter,1964:12),小說中也出現(xiàn)了相同的格言,只不過轉(zhuǎn)移了位置:布登勃洛克家族位于孟街的老宅大門處。
曼氏家族同布登勃洛克家族一樣,也是靠做糧食生意發(fā)家致富的。托馬斯·曼的祖父和父親積攢下了殷實的家業(yè)。但是,托馬斯·曼的父親41歲便去世了,之后,曼氏家族變賣了呂貝克的公司和商號,母親也搬到了慕尼黑。因為父親預(yù)見到,他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有能力經(jīng)營家族的產(chǎn)業(yè)。他的預(yù)見是正確的,他的五個孩子中有兩個:托馬斯·曼和海因里?!ぢ髞矶汲闪酥淖骷摇?/p>
除了小說和現(xiàn)實中歷史和地理背景的相似處以外,小說中幾乎所有人物都能從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原型。
小說把老約翰·布登勃洛克塑造成了一位精明的商人。他似乎天生就具備商人的頭腦,開朗自信,有能力操持自己努力打拼創(chuàng)造出的家業(yè),享受富足美滿的生活?,F(xiàn)實中與這個人物相平行的是托馬斯·曼的曾祖父、曼氏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老約翰·西格蒙德·曼。他曾經(jīng)對他的兒子說過:“我的兒子,你白天要用樂觀的心態(tài)經(jīng)營生意,絕不做虧心之事,這樣夜里才能安然入睡?!?Heftrich,Stachorski&Lehnert,2002:254.)他對轟轟烈烈的1848年革命極其仇視,將革命者稱之為烏合之眾,對革命的氣憤甚至導(dǎo)致這位87歲高齡的老人中風死亡。(Schr?ter,1964:7)作家托馬斯·曼將這位老先生死亡的場景安到了老約翰·布登勃洛克的親家老克羅格身上:“老克羅格一語不發(fā),他令人擔憂地一語不發(fā)……過了一會他遲緩地、冷冷地、費力地從內(nèi)心深處說出一句話:‘這群流氓?!ㄖ傅氖?848年掀起革命的無產(chǎn)者)”(托馬斯·曼,1997:177)
老約翰·布登勃洛克去世以后,約翰·布登勃洛克參議接手掌管布登勃洛克公司。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布登勃洛克家族的財產(chǎn)和名望得以維持,政治地位也得以鞏固。這個人物的原型是托馬斯·曼的祖父,約翰·西格蒙德·曼參議。他在荷蘭當選為參議,并且入選呂貝克市議會,成為議員。(Schr?ter,1964:12)
托馬斯·布登勃洛克是布登勃洛克家族第三代的男性代表人物,也是布氏公司的繼承人。從表面上看,托馬斯積極進取,又很穩(wěn)健,他以全副精力投入經(jīng)商活動,凡事以家業(yè)為重。但從根本上講,他同他的弟弟克利斯蒂安一樣,都天生具有一種憂郁、沮喪的藝術(shù)家氣質(zhì)。在競選市議會議員時,作者對他進行的描寫非常具有總結(jié)性:他維護、體現(xiàn)這一傳統(tǒng)時的那種優(yōu)美大方、令人心悅誠服的風度也許是最重要的東西。最使他出人頭地的是,即使在一般有學(xué)問的同事中,他也顯得受過非常良好的正規(guī)教育。(托馬斯·曼,1997:372)這同Schr?ter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托馬斯·曼的父親的描述非常吻合:托馬斯·約翰·亨利?!ぢh員(1840年生)“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很健談,穿著考究的英倫西裝,抽著俄國雪茄,讀著法國長篇小說。這一切都讓我們聯(lián)想到呂貝克人在艾曼努埃爾·蓋貝爾(Emanuel Geibel)的高雅文學(xué)作品中尋找自己影子的那個時代?!?Schr?ter,1964:12)
安冬妮·布登勃洛克是布氏家族第三代的女性代表人物,作者為她潑灑了很多筆墨。在小說40多年的時間跨度中,安冬妮的個性幾乎一點都沒有改變:幼稚、率真、堅定地捍衛(wèi)著家族榮譽、有極強的虛榮心。她為了家族的利益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尊重父母之命嫁給了本迪可思·格侖利希,經(jīng)歷了第一次失敗的婚姻。遺憾的是,同慕尼黑人阿羅伊斯·佩爾曼內(nèi)德的第二段婚姻同樣不幸福,最終安冬妮帶著女兒回了娘家。安冬妮這個形象是以現(xiàn)實生活中托馬斯·曼的姑姑伊麗莎白為模特兒的。托馬斯·曼創(chuàng)作這個人物形象時,借用了很多他的妹妹整理的有關(guān)伊麗莎白姑姑的生活資料。同安冬妮一樣,伊麗莎白也曾離婚兩次?!?897年九月,妹妹茱莉亞專門為哥哥托馬斯整理了一份長達28頁的有關(guān)他們姑姑伊麗莎白·亞美莉亞·慧波利塔·哈克的生平資料。這份資料被托馬斯稍作修改便用到了他的小說里,有些地方甚至是被原文‘照搬’:比如格侖利希向安東尼求婚的情節(jié)就完全復(fù)制了埃爾福特和伊麗莎白真實的生活場景,伊麗莎白和她的媽媽討論埃爾福特的話語也被一字不差地搬到了小說里?!?Schr?ter,1964:51)
小說中托馬斯·布登勃洛克議員的弟弟克利斯蒂安頹廢墮落,雖然也曾努力,但終究還不能適應(yīng)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他的真實原型是弗里德里?!ねD贰だ畈┖OL亍ぢ?,托馬斯·曼父親的弟弟。他同小說中的克利斯一樣,也是一個脾氣古怪而又無所事事的無用人。“他在呂貝克混跡于與自己身份不相匹配的社會圈子,在漢堡欠下很多債務(wù),根本就不能適應(yīng)父輩為他安排好的商人職業(yè)。”(Schr?ter,1964:10)
托馬斯·布登勃洛克議員的夫人蓋爾達性格安靜、憂郁,有著突出的音樂稟賦,作為一個聲名顯赫的巨商家庭的女主人,蓋爾達卻與家庭以及生意上的事務(wù)保持著距離,在生活中很小限度地履行了自己作為女主人的職責。蓋爾達與托馬斯·曼的母親茱莉亞有諸多相似之處。茱莉亞愛好廣泛,天資聰慧,經(jīng)常給孩子們演奏音樂、講述故事,可以說是托馬斯·曼藝術(shù)之路的啟蒙教師。
憂傷、孤僻、孱弱的漢諾是布登勃洛克家族第四代的唯一代表。只有沉醉在音樂中時他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樂園。從根本上說,漢諾生存的欲望并不強烈,他的英年早逝其實是他掙脫塵世間枷鎖得到了解脫。實際上,托馬斯·曼對漢諾的描寫有很大成分是對自己童年時代的回憶,尤其是漢諾對學(xué)校、對大海和對音樂的印象都是出于托馬斯·曼兒時的感受。作家曾不止一次強調(diào),他和漢諾·布登勃洛克有很多相似之處。(Schr?ter,1964:25)同漢諾一樣,托馬斯·曼也痛恨學(xué)校,不同的是,托馬斯·曼沒有受到那么多的限制,他對自己童年的評價是幸福的。
塞色密·衛(wèi)希布洛特是安冬妮的老師,也是布登勃洛克家的朋友。她的原型是托馬斯·曼母親茱莉亞兒時的老師、寄宿女校的校長、一位身材矮小又駝背的女學(xué)者。作家把特蕾莎、她的寄宿女校以及學(xué)校的全體員工一并搬入了小說。(Schr?ter,1964:15)
哈根施特羅姆家族成員在小說中扮演的都是反面角色。不管是在政治活動還是商業(yè)活動中,他們都是布登勃洛克家族的對頭。據(jù)曼氏家族的史料記載,曾有一個競爭對手約翰·菲令對托馬斯·曼父親的生意進行了惡意破壞。約翰·菲令的兩個孩子名字真的就叫玉爾新和亥爾曼,也真的曾是曼家孩子們上學(xué)路上的小伙伴。小說第一稿中哈根施特羅姆家族用的還是“弗雷明”(Flehming)這個與菲令(Fehling)相似的姓,后來害怕重名引來麻煩,托馬斯·曼將其改成了哈根施特羅姆(Heftrich,Stachorski&Lehnert,2002:256)。
通過以上論證得知:小說《布》并不是作家閉門造車的結(jié)果,而是他創(chuàng)作靈感與生活經(jīng)歷的糅合。細致入微的人物和環(huán)境描寫讓讀者對那個時代有了深刻而全面的認識。但是盡管如此,也不能武斷地將這部小說定義為純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雖然它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在其現(xiàn)實主義的外衣下面,卻掩藏了一顆純美學(xué)的心。因為這部小說涉及到頹廢主義,涉及到精神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的分裂,涉及到瓦格納的音樂、叔本華的哲學(xué)。這些主題只有像托馬斯·曼這樣心思細膩極度敏感的藝術(shù)家才能完全讀懂。《布》這部小說是對“藝術(sh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最好詮釋。
[1]Heftrich,E.,S.Stachor ski&H.Lehnert.Buddenbrooks-Verfalleiner Familie,Komment ar.(3.Auf l age)[M].Frank furtamMain:S.Fischer Verlag,2002.
[2]Koopmann,Helmut.Thomas Mann-Konst ant enseines literar ischenWerkes[M].G?tt ingen:Vanderhoeck&Ruprecht,1975.
[3]Mann,Thomas.Buddenbr ooks-Verfalleiner Familie[M].Frank furt am Main:Fischer TaschenbuchVerlag,2005.
[4]Schr?ter,Klaus.ThomasMann[M].Hamburg:Rowohlt TaschenbuchVerlag,1964.
[5]托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M].傅惟慈譯.上海:譯林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