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英,萬祖熔(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 400052)
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核心。目前我國內、外、婦、兒等臨床護理領域各系統(tǒng)疾病護理診斷已趨于規(guī)范,與國外先進理念及技術接軌。但由于精神科護理在我國起步較晚,護理診斷技術在我國精神科護理領域還未完善。近10年來,我國現(xiàn)有的《精神科護理學》教材的編寫體例均是以類統(tǒng)病,按類護理。而美國精神護理中,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診斷已經(jīng)趨向于針對精神分裂癥的每個亞型。于是本研究將借鑒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及技術,從我國實際出發(fā),以科學手段,從精神科最常見的疾病——精神分裂癥入手,力圖研究出精神分裂癥常見亞型(即偏執(zhí)型、緊張型、青春型、單純型以及未分化型等)的護理診斷標準,以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為整個(各種)精神障礙的護理診斷研究乃至今后的精神疾病護理程序規(guī)范化奠定扎實、可靠的理論基礎。
1.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分析 目前為止,我國出版的《精神科護理學》教材中有關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診斷均按“類”編寫。如李凌江[1]主編的《精神科護理學》中,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診斷羅列出7項,即(1)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2)睡眠形態(tài)紊亂;(3)生活自理缺陷;(4)思維過程改變;(5)有沖動、暴力行為的危險(對自己或對他人);(6)不合作;(7)醫(yī)護合作問題。馬風杰[2]主編的護理診斷羅列出10項,即:(1)有暴力行為的危險;(2)不合作;(3)思維過程的改變;(4)自理能力缺陷;(5)有受傷的危險;(6)社交孤立;(7)進食障礙;(8)睡眠形態(tài)紊亂;(9)排尿異常;(10)精神困擾。李樂之[3]、李顯風[4]、劉晨[5]、覃遠生[6]、張雪峰[7]等主編的《精神科護理學》教材也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診斷以“類”編寫,羅列出數(shù)項。
1.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分析 國外相關專家在精神分裂癥的護理診斷研究則相對深入具體,如Elizabeth將精神分裂癥的護理診斷歸納為:(1)思維過程改變;(2)語言溝通障礙;(3)個人應對無效;(4)有暴力行為的改變(針對他人或自己);(5)家庭應對無效等。但他進一步分析指出:嚴重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暴力行為的改變以及家庭應對無效這兩項護理診斷;緊張型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出現(xiàn)自尊紊亂。在具體病例討論中,Elizabeth指出某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診斷為思維過程改變及服藥不合作。Judith等則更明確地區(qū)分偏執(zhí)型和精神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診斷為(1)偏執(zhí)型:有暴力行為的危險(針對自己或他人);社會隔離;思維過程改變。(2)緊張型:有受傷的危險;社會功能受損。由此可見,國外關于這項研究更加深入、具體、明確。
醫(yī)療診斷是對一個疾病、一組癥狀及體征的敘述,是用一個名稱來說明疾病的原因、病理生理改變,以便指導治療措施;護理診斷是敘述患者由于病理、心理狀態(tài)改變所引起的現(xiàn)存或潛在的影響健康的護理問題,是制訂護理措施的依據(jù)。護理診斷由護士作出,護理診斷既要參照醫(yī)療診斷,認識患者的疾苦和生理需要,采取配合醫(yī)療的措施或與醫(yī)師合作,治療疾病,促進、恢復患者的健康;又要按照患者的個體差異,心理、社會因素的不同,對疾病的反應和需求各有不同的特點,確立不同的護理診斷。對于就診的患者先進行評估,然后通過對患者的主觀資料和客觀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資料數(shù)據(jù)分析和分項,找出相應的護理診斷相關因素,從而提出最重要的護理診斷。由此可見,醫(yī)療診斷可以作為護理診斷的參考資料和線索,也可以作為護理診斷原因部分的陳述。對精神分裂癥的各個亞型的臨床表現(xiàn)各有自己個性體征,例如,緊張型的精神分裂癥的患者會交替或單獨出現(xiàn)緊張性木僵與緊張性興奮,則更突出自理能力缺陷與有受傷的危險等護理診斷。通過對各亞型的臨床診斷推斷出各亞型的主要護理診斷。
3.1 偏執(zhí)型 (1)有暴力行為的危險:與幻覺、妄想有關。(2)有逃跑行為的危險:與不安心住院有關。(3)不合作:與精神癥狀有關。(4)感知改變:與幻聽、幻覺有關。(5)社交孤立:與精神狀態(tài)異常有關。
3.2 緊張型 (1)有暴力行為的危險:與突然出現(xiàn)的緊張性興奮有關。(2)有受傷的危險:與個體處于木僵狀態(tài)、自我保護能力有關。(3)部分自理能力缺陷:與木僵狀態(tài)有關。(4)進食自理缺陷:與木僵狀態(tài)有關。(5)排尿異常尿潴留:與運動呈重度抑制有關。
3.3 青春型 (1)有沖動行為:與興奮狀態(tài)有關。(2)有消極自殺行為的危險:與悲觀絕望的心理有關。(3)接觸不合作:與缺乏自知力及精神癥狀有關。(4)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與精神疾病癥狀有關。(5)睡眠差:與恢復自知力有關。
3.4 單純型 (1)自我形象紊亂:與主觀上認為身體有不適的感覺有關。(2)思維過程改變:與對內在和外界刺激不正確的解釋有關。(3)睡眠形態(tài)紊亂:與幻想、抑郁,難以入睡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有關。
3.5 未分化型 社會孤立:與缺乏社會的溝通、交流能力有關。
本研究結合國內外的現(xiàn)狀,通過對偏執(zhí)型、緊張型、青春型、單純型及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特征,確定臨床診斷,以及總的護理診斷與相關因素,研究各臨床診斷與護理診斷的關系,分析得出各亞型的護理診斷標準。這樣將有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目標及護理措施的研究,從而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1]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2]馬風杰.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3]李樂之.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4]李顯風.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
[5]劉晨.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6]覃遠生.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7]張雪峰.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