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丹
摘 要:英語是初中教學的一門必修課,也是初中生認為較難的科目,尤其是英語閱讀教學,而英語閱讀是提高學生語言技能的有效途徑,直接關系著英語教學質量,因此,分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閱讀教學;有效性;實踐分析;初中英語
英語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背景下,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為目標,而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英語閱讀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英語水平。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究
為了探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學者對某普通初中學校的以閱讀為中心的英語教學班級進行實驗,學者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對某初中學校的七年級一、二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據(jù)調查顯示,七年級兩個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都需要有待提高,因此,學者采用實驗法來探究以閱讀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模式。在實驗中,將七年級一班作為以閱讀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實驗班,將七年級二班作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控制班,通過分析學生的英語閱讀成績和閱讀速度,也可以分析學生的英語期中、期末測試成績,從而判斷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班采用以閱讀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模式,首先讓七年級一班的學生做好英語閱讀的準備工作,由于七年級一班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比較喜歡學習英語,大多數(shù)學生都主動參與到英語閱讀教學中,并且也做好了閱讀教學前的預測活動。通過整體把握英語閱讀,然后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教學模式來加強英語閱讀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首先進行泛讀,然后再進行精讀,最后進行英語的默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閱讀訓練過程中,學生對閱讀訓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能很好地掌握閱讀內容和主旨大意,對文章的單詞也有一定的了解。而控制班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語言的實踐能力,控制班都是學生被動式地接受英語,教師只注重英語單詞、語法的講解,而沒有對閱讀進行歸納、總結,導致學生不能整體把握英語閱讀,不注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經過一個月后,學者對七年級兩個班級進行英語考試測評,通過分析實驗前、試驗后的英語成績,可以看出實驗班的英語成績明顯提升了。雖然控制班、實驗班兩個班級的英語成績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可以明顯看出實驗班的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題等分數(shù)都明顯高于控制班,實驗班的英語成績比控制班的成績突出,這充分說明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開展以閱讀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有助于提高初中英語閱讀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英語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英語閱讀教學。首先,在閱讀教學前,教師應明確英語教學目標,把握英語文章的體裁特征,對英語閱讀的難度進行預測,從而設計出合理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案;在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注重學生讀前、讀中、讀后的關聯(lián)性,在讀前,教師應明確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為目標,通過提供圖片等形式,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預測,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閱讀教學中,這就要求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只有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擴大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對閱讀的學習熱情。在英語閱讀課上,教師也應注重閱讀技能的訓練,閱讀技能訓練是提高英語成績的主要途徑,而且閱讀訓練在英語考試測評中占有最大的比例,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設計幾個不同類型的閱讀訓練題,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加強學生的閱讀技能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另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也不利于提高英語教學效果,而小組合作形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每個成員之間對英語閱讀材料進行討論,學生可以互相交流意見,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時獲得其他同學的幫助,使學生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英語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開展以閱讀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模式,并采用以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使學生的英語成績得到提升,從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素.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2]葛玉敏.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鐘毅茹.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探討[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5).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中市外國語中學)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