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現代社會,人們需要通過交往,讓自己融入社會,豐富情感體驗,接受社會文明,實現個體價值。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要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讓他們主動說,樂于說。
一、激發(fā)學生說
高爾基曾說:“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語言的真正美,產生于言辭的準確、明晰和生動?!痹诮虒W時,教師要善于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品味課文語言的貼切凝練美,形象生動美。要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美,激起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日月潭》、《桂林山水甲天下》等有關寫景的課文時,我都會先放映一些相關的幻燈片,雖然學生沒有親自去欣賞過這些美景,但是通過這些幻燈片就能夠讓學生感受日月潭與桂林山水的秀美,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學生能夠邊看圖片邊品味中華文字的魅力,體會作者如何用文字來抒發(fā)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對于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我往往讓學生反復誦讀,積累文中的語句,這樣的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而且在受到語言美的熏陶時還能不知不覺地將課文詠讀成誦,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二、鼓勵學生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聽說興趣,就能使聽說訓練成為自己的迫切要求。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造各種聽話、表達的機會,激發(fā)學生聽說的愿望,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說,而且有內容可說??梢栽诎嗉壉M量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語境氛圍,平時我讓學生用他們的眼睛多看:天氣的變化、有趣的書籍、有益的節(jié)目、季節(jié)的美景;用耳朵多聽:新聞廣播、實時報道、相聲小品;用嘴巴多背:唐詩宋詞、美文篇章等。比如在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每天早晨在上課的前五分鐘或者每周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口述昨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者敘述所看書中內容,開始大多數孩子覺得不好意思開口,也有的學生感到無話可說,往往說一兩句就閉口不語了。針對這樣的情形,我先是教他們怎么說或者讓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先說,對于敢說樂說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訓練,孩子們都能樂于說,敢于說了!
三、鍛煉學生說
想象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境界,有些課文的結尾讀后給人以無限遐想。每當講授這樣的課文時我就會借機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學習《凡卡》一文之后讓學生想象“凡卡把信塞進了郵筒,滿懷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醒來之后,將會面臨怎樣的情景”。我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凡卡》的情節(jié),展開想象,復述訓練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在講授《去年的樹》一課的時候,我先安排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角色進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在情感中培養(yǎng)表達情趣。有了濃厚的情趣會使表達有聲有色。這樣在情感中使學生品味實現諾言是講信用的高貴品質。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在語言表達的語調輕重快慢急促等不同的心理反映。這樣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表現的欲望和勇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又不斷地給學生們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所以都說過去枯燥無味的語文課這樣就生動了起來,教學效果也顯而易見。
除了復述課文外,還可以學生讓學生進行表演。如《狐貍和烏鴉》一課,我讓學生自主選角色扮演“狐貍”和“烏鴉”,自編課本劇。除了要求對話,其余課文中沒有寫出的動作、表情甚至是心理活動也要表演出來。有一組學生在表演狐貍看到烏鴉的肉時,抹著嘴巴,咽著口水,轉著眼珠自言自語地說:“哇!這么大的一塊肉,味道一定不錯,我要想個好辦法把這塊肉騙到手才行……”只有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進行自己合理的想象,故事才能被孩子們演繹得生動有趣味。在一組學生表演的同時其他同學作為評委進行評判,“小評委”把表演者的表情、語氣等方面都進行點評,這節(jié)課不僅展示了學生們的表達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中要讓語文課“流動”起來,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煥發(fā)活力,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潛能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讓他們主動說,樂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