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鷺
摘 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想要學好漢語,必須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妥善處理好漢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灌輸中國文化知識,對增強學習者學習漢語的興趣,提高漢語水平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滲透;教學策略
語言在人類的發(fā)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語言的出現(xiàn)促進了人與人的交流,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過程中,漢語深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帶有濃厚的人文因素。將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有效結合,不僅有助于激發(fā)漢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提高漢語教學的效率。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培養(yǎng)漢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漢語是一門具有自身獨特性的語言,外國學生學習起來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學方法使用不當,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在漢語教學工作中滲透文化知識與文化背景,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主動性,而且可以幫助學習者消除對漢語言文化的誤解,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
2.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閡。由于所處地域不同,造成中華民族文化與其他國家文化之間存在差異與隔閡。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有助于幫助學習者了解中國的文明禮儀、民俗習慣、審美情趣等,消除因地域差異帶來的文化沖突,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漢語的學習中。
3.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適應能力。每個民族語言的形成都與本民族獨特的文化與歷史分不開,語言承載著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生活觀念、道德信仰,也正是因為民族文化的差異性造就了民族語言的差異性。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如果不了解語言形成的背景,必將造成學習語言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適當進行文化滲透,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了解中國社會的文化特點,提高學習者的語言適應能力。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滲透
1.語音教學。漢語的顯著特點在于語音變化的多樣性,在同一個詞匯中,語音的差異常常會有不同的含義。在漢語中通常用雙音詞代替單音詞,以表達更加強烈的情感,在中國古詩誦讀中也往往講究對詩歌的吟誦,而不是單純的朗讀,主要原因在于語音或者聲調(diào)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語義與情感的表達。漢語中的同音字與近音字應用十分廣泛。如中國人喜歡用諧音字表達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元宵節(jié)吃湯圓,希望團團圓圓,一生平安;新人結婚時贈送棗、花生、桂圓、蓮子,表達早生貴子的含義;喜慶之日,打碎了碗盤會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由此看來,如果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滲透相關的文化背景,學習者對所學內(nèi)容只理解字面意義,而不了解深層次的文化含義,將不利于今后漢語的學習。
2.漢字教學。漢字作為一種具有含義的特殊符號,是古人思維與智慧的產(chǎn)物,意在通過漢字表達某種特定的文化寓意。在漢字的教學工作中,融入相關的文化,可以增強學習者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由于漢字枯燥難懂,傳統(tǒng)的教學效率不高,需要在教授漢字的過程中以假借、象形等方面作為切入點,適當進行文化滲透,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與學習效果。如“娶、妾”兩字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社會中婦女所處的地位;又如“好”字,女子有子便是好,反映了古代社會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
3.詞匯教學。詞匯是構成句子的基本結構單位,沒有詞匯,就不能構成句子,就不能形成信息,語言自然無從談起。因此,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詞匯與文化的關系密切,這決定了在詞匯的教學中必須滲透一定的文化知識,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在教授“探花”這一詞匯時,如果不介紹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學習者往往不能理解這個詞匯的準確含義。隨著所學知識的累積,必將削弱漢語習得的效果。又如“姜太公釣魚、負荊請罪、毛遂自薦”等源于中國古典文化的詞語,學習者只有了解了相關的故事內(nèi)容與背景后,才能真正理解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
4.語用教學。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是運用語言,然而要想靈活地運用一門語言,除了掌握必要的詞匯、語法外,還必須了解語言適用的場合。中國人深受儒學影響,講究禮儀廉恥,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崇尚仁義。如夸獎一個人在某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時,被夸獎的人往往會說“讓您見笑了”來表達自己謙虛的態(tài)度,假如不了解中國文化,則有可能誤解句子的含義。又如中國人見面常常問“吃了嗎?”是象征性的表達問候,不必作詳細回答。這些文化知識都需要在教學中教授給學習者,讓學習者了解語言語境,才能避免在交流中產(chǎn)生誤會。
綜上所述,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與文化密切相關。因此,對外漢語教學的最佳模式就是將語言與文化結合起來講授。在漢語教學工作中有意識地滲透漢語言文化,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熱情,也有利于加深學習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使學習者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從本質(zhì)上認識與理解漢語,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漢語,應用漢語,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畢彥華.淺談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6).
[2]楊紅英.注重中國文化導入與滲透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5).
[3]申小龍.論漢字的文化定義[J].浙江社會科學,2002(6).
[4]張德鑫.關于漢字文化研究與漢字教學的幾點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