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平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課堂,倡導教師敏于捕捉課堂亮點,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本文結(jié)合課堂教學實踐,從動態(tài)備課、巧妙設問、鎖定亮點、利用錯誤、多彩活動等方面構(gòu)建動態(tài)生成,綻放新課堂別樣的精彩亮麗。
關鍵詞:新課程;動態(tài)生成;精彩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7-0026
“動態(tài)生成”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理論之一,精彩的英語課需要教師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chuàng)意等精彩瞬間,使課堂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成為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沉睡潛能的空間。那么,作為課程改革的新兵,應該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動態(tài)生成,讓英語課堂綻放別樣的精彩呢?以下是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做的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動態(tài)備課,預設生成
精彩生成的英語課首先需要教師的精心預設、靈動備課,提供生成資源的“著陸之機”,為學生的動態(tài)生成預設空間。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注意教學目標的彈性設計,不能將目標僅僅局限于認知,還要通過水到渠成的巧妙引導,使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達到其他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動態(tài)備課,盡可能地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加以猜想推測,堅持“以學定教”的原則。在備課時,尤其注重備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活動組織等大體輪廓,通過不同的拼嵌展示不同的預設生成,從而讓課堂教學的每一步都是開放的,都可以生成更豐富多彩的教學過程。
二、巧妙設問,激發(fā)生成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開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動。但是,在真正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不理解,難免出現(xiàn)啟而不發(fā)的“意外”現(xiàn)象,使課堂教學出現(xiàn)暫時的失控。這時,教師要善于提供暗示,或者改用其它提問方式,進一步方便學生理解信息和接受信息。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Module 9 Animals in danger”時,筆者問學生:“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wild animals?”課堂一下子變得沉悶起來,面對這個“意外”筆者改用其它方法詢問:“Whats your favorite wild animal? Why?”學生立刻開始爭相舉手回答,慢慢地學生進入了學習新知識的氛圍之中。同時,筆者趁熱打鐵,出示了幾張圖片,上面顯示森林正逐漸變成農(nóng)田、動物無處尋食、人們四處捕獵動物。筆者對學生說:“Many wild animals are in danger.Animals are our friends.We should protect them.What actions can we take?”通過這樣的提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所學知識,同時使道德教育滲透其間,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并關注動物,培養(yǎng)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鎖定亮點,誘導生成
在教師的誘導或在某種情景下,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會產(chǎn)生獨特的感受、體驗,這就是課堂的亮點。課堂亮點是一種珍貴的課程資源,當亮點出現(xiàn)時,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鎖定亮點,誘導生成。
在課堂上,筆者總是特別注意學生回答中的一些有意思的話,并且及時抓住這些“話”,巧用這些“話”,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方案,由此及彼,突破原先預案的設計,生成“趁熱打鐵”的新教學思路,使課堂出現(xiàn)一些讓人記憶深刻的閃光點,從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當筆者問學生“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時,在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的回答是很直接的,如:“I like green best.” “I like green.” “Yellow.”等。但是,筆者并沒有滿足于得到問題的答案,而是將這作為一個切入點,就此深入地問下去,“Why do you like green?”“Why dont you like red?”等。這樣處理生成性動態(tài)教學資源,不僅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豐富課堂教學的語言信息量,而且能夠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利用錯誤、構(gòu)建生成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愿意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那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币簿褪钦f學生的錯誤是極具課程意義的課堂動態(tài)資源。因此,教師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善待學生思維的“錯誤”,從伴隨著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出發(fā),因勢利導,構(gòu)建生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中學會求異,生成新知。
在九年級總復習時,部分學生經(jīng)常犯一些口語表達錯誤,例如:“The girl with her mother are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對這樣一個語言表達錯誤,筆者沒有簡單地將句子中的“are”改為“is”,而是想到學生一定是把“The girl with her mother”等同于“The girl and her mother”了。所以,筆者首先將這個句子板書下來,然后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T: Whats the girl going to do?
S: Shes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 (板書“Shes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her mother”,指著黑板上寫的第一個句子“The girl with her mother are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問學生)Is the sentence right?
S: No. Its wrong.
T: (筆者將“with her mother”移至句子的末尾,再將“are”改為“is”): Is it right now?
S: Yes.
通過這樣的處理,教師不僅避免了繁瑣的語法分析,而且在教學活動中,全班學生都明白了這里的介詞短語“with her mother”與主語“the girl”之間的關系,水到渠成地生成了知識。
五、多彩活動,呈現(xiàn)生成
馬芯蘭老師說過:“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教學活動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一片寬松的探究活動空間,精心誘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操作活動,促進他們手、眼、腦、口多種感官并用,使學生在“做英語”中“學英語”,真正經(jīng)歷英語知識的形成與生成過程。
例如,筆者在上九年級下冊Module 10 My future life Unit 1 Im going to miss my classmates. 的公開課時,通過讓學生觀看有關畢業(yè)生內(nèi)容的video和聆聽很有節(jié)奏感的《畢業(yè)生之歌》,拉開本節(jié)課的序幕。學生們也跟著哼唱了起來,很快打破了沉悶緊張的氣氛。這是課前的熱身活動,為接下來要討論的school leaversparty作了鋪墊。之后,Teacher: Youre going to graduate from Jinwan Middle School at the end of June. Im going to miss you all. Are you going to miss your school and your teachers? S: (together and sadly)Yes. 然后,筆者出示了一幅圖片讓學生描述:T: Whatare they doing? S1: Theyre holding a school leavers party. S2:Theyre dancing. S3: Theyre singing a song... 由于筆者做了很好的引導和鋪墊,語言又極具親和力,學生們發(fā)言的積極性很高。接下來,筆者播放錄音,學生在明確了任務之后,第一遍認真聽錄音并提取重要信息。第二遍跟錄音機模仿朗讀。第三遍筆者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小組朗讀。第四遍讓學生進行朗讀表演比賽。接著,學生們在相互討論中完成了填寫表格的任務,并進行了評價和校正,達到了相互幫助的目的。同時,也增強了學困生和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的自信。T: Now lets learn the key points. 筆者帶領學生以框架的形式進行重點知識的學習。其中,在談到“intend to do sth.”時,筆者鼓勵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歸納。S1: plan to do sth. S2: decide to do sth. S3: want to do sth...學生們很快總結(jié)出十多種表達法。此環(huán)節(jié)將本課推向了高潮。在學生們徹底學會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后,筆者出示下一個任務:Youre going to graduate from here at the end of June, please write a short passage with the key phrases and structures (Im going to.../ I intend to...)to express yourselves. Please work in groups.在經(jīng)過了激烈的討論之后,三個小組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又一次將教學推向了高潮。最后,筆者利用啟發(fā)式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學生們自己悟出:要珍惜友誼;好好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不知不覺中,一節(jié)課就在教師循循善誘、不斷表揚、鼓勵和評價中結(jié)束了。
課堂是師生生命經(jīng)歷的重要場所,教學資源不僅是預設的,更是生成的。生成源于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積極的引導,源于教師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隨時做出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調(diào)整。把握在課堂上隨機生成、稍縱即逝的教學契機,運用有效策略,活用生成資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凝固的課堂場景才會因這些“意外”而變成流淌生命活力的精彩畫面,學生的思維才能在師生互動的即興創(chuàng)造中得以拓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在綻放的思維火花中得到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