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利英
摘要:目的 探討內(nèi)鏡診治中傳染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 對200例傳染病患者,根據(jù)疾病程度所表現(xiàn)的心理反應,大致歸納為3類,即病情較輕或一般帶菌者90例,病情較重的肝病患者81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靜脈曲張26例、艾滋病3例。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應,應用心理學技能,對患者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使患者積極配合診治,提高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結(jié)果 凡情緒良好的患者,診治效果顯著,各項指標及機體免疫力恢復良好,而有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診治效果差、康復較慢。結(jié)論 心理護理對傳染病患者的診治和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內(nèi)鏡診治;傳染患者;心理護理
我院在2002年以來,為防止交叉感染,對行內(nèi)鏡診治的患者,在診治前均行傳染4項(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檢查,每日對傳染4項陰性的患者先行診治,對陽性的患者集中在最后分別診治,除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心理護理外,還有針對性地對傳染患者進行特殊的心理護理。現(xiàn)就200例傳染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總結(jié)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男性119例,女性81例,年齡25~79歲,平均年齡45歲。
1.2主要臨床情況 乙型肝炎HBV(HBSAg陽性)150例,丙型肝炎(抗-HCV陽性)15例,艾滋?。?HIV陽性)3例,梅毒(抗-TP陽性)32例。大部分患者為乙肝及乙肝病毒攜帶者,據(jù)統(tǒng)計、慢性HBV感染患者在我國約有1.2億[1]。除一般帶菌者無癥狀外其他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下降、惡心、腹脹等。
1.3心理反應與表現(xiàn) 根據(jù)患者的疾病程度所表現(xiàn)的心理反應,我們將患者大致歸納為以下3類。
1.3.1緊張、脆弱、恐懼、性格多疑 本組患者90例,均為病情較輕及一般帶菌者。患者在患傳染病后,認為得了不治之癥,精神異常緊張與脆弱,有時恐懼不安,不知所措,在診治過程中因傳染患者的集中診治而擔心,怕與正常患者區(qū)別對待或被其他患者再傳染等。
1.3.2抑郁、絕望 本組患者81例,均為較重型肝病患者(包括5例丙型肝炎患者),此類患者性格內(nèi)向、固執(zhí)、抑郁?;颊卟〕涕L,病情重,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自認為治療無望。同時聯(lián)想到個人婚姻家庭等問題,如會為自己能否康復而憂慮,為家人會否被傳染而擔心,為自己患的是傳染病,恐怕被別人嫌棄而自卑,從而失去生活情趣和治療信心,表現(xiàn)為唉聲嘆氣,不善言談,失眠多夢,精神抑郁,處于消極狀態(tài),少數(shù)患者對自己病情的恢復產(chǎn)生失望甚至絕望
1.3.3煩躁易怒、焦慮與孤獨 本組患者29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靜脈曲張26例,艾滋病3例。患者因病情重求治心切,久治不愈,而苦悶焦慮、精神不振,煩躁易怒,尤其是艾滋病患者,這方面的表現(xiàn)更為突出。他們對醫(yī)院的條件,醫(y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及服務態(tài)度更加挑剔,對周圍的環(huán)境充滿不信任,甚至拒絕或不配合診查和治療。
2心理護理
2.1使患者了解傳染病知識,消除悲觀緊張情緒,提高自信心。以恰當?shù)姆绞胶统叨认蚧颊呓榻B病情及我院對治療該病的經(jīng)驗,同時向患者講明傳染患者與其他患者在診查和治療中使用的器件是相同的,并介紹我院嚴格的消毒過程和預防交叉感染的措施等,使他們徹底消除顧慮,同時要耐心傾聽和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疑問,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使患者能正確地面對疾病。
2.2因為傳染病患者的社會支持與焦慮、抑郁情緒呈顯著負相關,所以在此基礎上采取的心理行為干預,能有效激發(fā)重癥患者的生存欲望,解除其焦慮、抑郁和敵對情緒,從而增加治療依從性,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我們應用心理學技能對患者進行有目的、有原則、分層次的治療性溝通,以解決患者存在的主要問題。手術患者術前希望從醫(yī)護人員處得到更多信息支持和社會支持以提高自身對疾病治療和康復的控制力,積極應對,降低焦慮。
2.3營造安靜、干凈和美觀和諧的診治和術后恢復環(huán)境。尊重患者,保持室內(nèi)的潔凈、安靜、消除患者因患傳染病而怕人嫌棄的念頭。但絕對的寂靜會增加患者的孤獨感,我們的措施是在適宜的時間播放一些輕松、悅耳的音樂,另外對病情較重的患者鼓勵家屬為其擦洗、談心,消除患者的孤獨感。
3結(jié)果
凡情緒良好的患者,診查和治療的效果顯著,各項指標及機體免疫力的恢復良好,而有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診治效果差,康復較慢。
4討論
4.1隨著醫(yī)學模式由生物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學模式轉(zhuǎn)變,對醫(yī)院的治療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患者開展全方位的服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以治療的效果為標準;但現(xiàn)代醫(yī)學徹底改變了這一看法,把患者當作是一個生理、心理與社會成員的統(tǒng)一體來對待,充分考慮患者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4.2患者心理治療是醫(yī)護人員與患者進行心理交流的過程,醫(yī)護人員在了解患者心理沖突及心理問題后,運用各種心理學技術來幫助患者解決這一沖突?;颊咝睦碇委煹囊话隳J绞牵横t(yī)院→環(huán)境→患者角色形成→安全的需要、焦慮與心理沖突→心理治療→各種不良情緒的消除[2]。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及時排除心理障礙,消除患者的焦慮與心理緊張,消除患者的角色沖突,盡快使患者適應患者的角色,認識到只有扮演好患者的角色,才能順利配合診查和治療,使病情早日康復。
4.3無數(shù)事實證明,人的生理狀態(tài),包括得病與恢復,都受心理活動的影響。只有當精神愉快、心理平靜,患者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才能順利地恢復健康。我院在對200例傳染病患者進行有意識的跟蹤觀察中證實,心理護理對傳染病患者的診治和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莉,林細吟,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質(zhì)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767-768.
[2]曹培,霍云霞,等.探討住院患者的心理治療[J].中華臨床醫(yī)學雜志,2003,2(3):41-42.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