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英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是以“先生”為主的說教式,學生死記硬背,不圖甚解。而當下不少語文課堂則熱鬧非常,多媒體和雜耍式的花架子讓學生目不暇接,學生成了“觀眾”,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冷靜下來剖析卻發(fā)現(xiàn),在這個繁榮熱鬧的背后折射出來的是急躁與浮淺,空洞與做作。這與我們追求的高效語文課堂格格不入。
為此,本人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反思與感悟。
一、老師,語文課堂上您真的關(guān)注學生了嗎
每次上語文課之前,老師在審視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時,都覺得體現(xiàn)了自己全面關(guān)注學生的愿望:多媒體聲色俱全,掛圖、教具一樣不少,完全是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但是,在課堂現(xiàn)場實施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學有如一場演出,主要考慮的是教師的教,至于學生的學則被考慮得不夠深入。特別是如何讓學生多練,練有實效那更是很膚淺了。
如有一次我上外貌描寫的作文研討課時,學生分組討論“怎樣描寫小動物的外貌”,各小組的學習進程出現(xiàn)了差異,小組討論也非常熱烈,他們甚至提出了很多有關(guān)《喜羊羊》中諸多動物外貌描寫的問題。這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呀,偏離了我的教學設(shè)計,我駕馭不了了,等會在評課時會不會說我的課堂太亂了?而沒有想到:學生個個有話要說,應該調(diào)整自己的設(shè)計方案,重點讓學生多說,說出精彩,說出獨特見解。如果這時老師把關(guān)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就會忙于深入各個小組的討論,了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從而靈活地安排下一個活動,緊張感也將不復存在。
二、語文知識是您直接“給”的,還是經(jīng)過了真正的“引導”
一年級語文課,我提出問題:“春天是什么?”學生回答:“是桃花,是春風,是綠葉……”我接著問:“可以把春天比作什么?”學生回答:“不知道?!蔽译S口說:“一位仙女?!币荒昙壓⒆有闹卸加型捴械南膳蜗?,我的答案貼近了孩子們的思維,我覺得精彩得很!但只可惜是我說的。
理想高效的語文課堂更渴望從學生的嘴里說出精彩的答案。經(jīng)過引導,學生很可能仍然不知道怎么表達,但是,貼近他們生活和思維的引導與教師的越俎代庖,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的。因為,學生經(jīng)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一分鐘,都是有效的。這就是語文教學的價值。
三、您組織的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嗎
在不少語文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情景。這說明,我們已經(jīng)廣泛地把這種形式引入到了課堂。但是,經(jīng)過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討論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老師一宣布討論開始,前排的學生小腦袋就唰地一轉(zhuǎn),滿教室充滿“嗡嗡”的聲音。放眼看去,每個人都在張嘴發(fā)言,但誰都聽不清在說什么。幾分鐘后,老師一喊“?!?,學生立即安靜下來,然后代表發(fā)言的學生一張嘴就是:“我怎么看,怎么看”“我覺得應該怎么樣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小組合作中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務中的分工,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交流信任等這些因素在上述課堂中都不具備。顯然這樣的小組討論完全是在作秀,是花架子,是障眼法。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經(jīng)過對高效課堂理論的學習理解,鑒于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困惑,筆者認為:
1.變“教教材”為“用教材”。認識到這一點,我們自然就認識到其實語文中自主學習表現(xiàn)的舞臺是在課外。因此,我們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將學生從空洞的理論探討和教師設(shè)計的、為圖熱鬧的花架子中擺脫出來,清除對于所謂“經(jīng)典”的權(quán)威性崇拜。我們要充分認識文本,引導學生走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真正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這也是高效語文課堂追求的目標。
2. 變“盲目追風”為“堅持個性”。追逐自主學習的形式主義潮流,投聽課者所好,結(jié)果被大潮淹沒的很可能是教師彌足珍貴的財富——個人風格、個人特色、個人魅力。只有在戰(zhàn)略上冷靜地審視剖析,在戰(zhàn)術(shù)上又有具體的操作模式,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盲目跟風與模仿,潛心修煉,教出自己的特色來。這是高效語文課堂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呼喚。
3.變“學習語文”為“享受語文”。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的職責不僅是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熱愛語文,享受語文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使學生學會感動,懂得珍惜,學會付出,懂得享受。這是高效語文課堂所追求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