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梅
摘要:歸有光的文章以極淡之筆寫極摯之情而聞名,在他的文章中有一類與眾不同的文章——壙志(葬志)。在這類文章中,有《女二二壙志》、《寒花葬志》這兩篇都不足200字的短文卻是歸有光寫盡生命悲情的典范。其中歸有光沒有大發(fā)感慨,而是在平淡間將生命之活與生命之死作了對比,愈悲情而愈悲情,使得悲情被最大地凸顯。
關(guān)鍵詞:歸有光 生命悲情 《女二二壙志》 《寒花葬志》
在明代文學(xué)史的燦爛長河中,歸有光憑借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的極深造詣,被后人稱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歸有光的散文多寫家人父子夫婦之情,感受既篤,入人尤深。方苞在談到這一點(diǎn)時說:“至事關(guān)天屬,其尤善者,不俟修飾而情辭并得,使惻然有隱?!痹跉w有光的抒情散文中有一類與眾不同的文章——壙志(葬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的《震川先生集》將他的文章分成序、書、記等三十卷和別集十卷。在第二十二卷“權(quán)厝志 生志 壙志”只選入九篇文章?!杜恐尽贰ⅰ逗ㄔ嶂尽肥瞧渲械拇?,這兩篇壙志都是不足200字的短文,但在其中卻飽含了對生命悲情的書寫。
原文:
女二二壙志
女二二,生之年月,戊戌戊午,其日時又戊戌戊午,予以為奇。今年予在光福山中,二二不見予,輒常常呼予。一日,予自山中還,見長女能抱其妹,心甚喜。及予出門,二二尚躍入予懷中也。
既到山數(shù)日,日將晡,予方讀《尚書》。舉首忽見家奴在前,驚問曰:“有事乎?”奴不即言,第言他事。徐卻立曰:“二二今日四鼓時已死矣?!彼墓募词撬母?,蓋生三百日而死,時為嘉靖己亥三月丁酉,予既歸為棺斂,以某月日,瘞以于城武公之墓陰。
嗚呼,予自乙未以來,多在外,吾女生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見!可哀也已!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孺人又指予以為笑?;厮际菚r,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文章所寫的“二二”是歸有光的二女兒,二二從出生到離世一共只活了三百天。而“寒花”是歸有光家的女婢,她是歸有光第一位妻子魏氏的陪嫁丫環(huán),十歲到夫家,二十歲去世。
一、生命活力的書寫
在《女二二壙志》中,對二二有兩處動作描寫。一是在“今年予在光福山中,二二不見予,輒常常呼予。”父親不在家,二二沒有見到父親,常常叫著父親的名字。二是“及予出門,二二尚躍入予懷中也?!薄败S入”二字用得甚妙,寫出二二的動態(tài),“躍”,說明孩子的身體狀況良好,寫出了二二活潑可愛,富有童真童趣。
《寒花葬志》中作者回憶初見寒花時,寒花年僅十歲,還梳的是小女孩的發(fā)型——雙鬟,穿著深綠色的布衣裳。寥寥數(shù)字,便勾勒出了寒花的外貌。一日,寒花煮了荸薺,“我”從外面回來要吃荸薺,寒花不僅不給還將整盆端走了。作為婢女的寒花是不是太任性了?其實(shí),荸薺是寒涼性的食物,屬于生冷食物,不適合脾胃虛寒者食用,寒花知道作者在外已吸了寒氣,再食生冷之物必對身體不好。但是寒花不懂得表達(dá)她的心意,她不懂得曲折委婉之禮,只是徑直將荸薺端走。在記這件事時,作者則主要對寒花的動作進(jìn)行了描寫。文章還寫了第三件事,是寫寒花靠在小桌子邊吃飯,“目眶冉冉”,短短四個字寫出寒花吃飯的時候很專注,眼睛眨巴眨巴,光亮有神。
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二二擁有年輕生命的一種勃發(fā)力,一個還未滿周歲的孩子,生命才剛剛開始,生命的活力中還流露出純潔的童真童趣。作者記下三件小事,從外貌、動作、神態(tài)三個方面對寒花進(jìn)行了描寫,讓我們看到一個天性率真的少女,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不論是二二還是寒花,都象征著一種年輕的生命,有生命萌動之初生機(jī)。
二、生命殘損的書寫
二二的生辰八字很不同尋常的,“生之年月,戊戌戊午,其日時又戊戌戊午”,即嘉靖十七年五月二十六之午時,農(nóng)歷五月即為“仲夏”,仲夏是盛夏,最夏天的時候,而午時是太陽最猛烈的時候,二二生在一年中陽氣最足的時候。二二去世的時間是“嘉靖己亥三月丁酉”,即嘉靖十八年三月二十九。農(nóng)歷三月,即是桃月,桃花怒放,綺麗芬芳,然而二二卻在美麗的春天離開了人世。具體的時辰在“四鼓”,四鼓即是四更,四更在丑時,是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三更時分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個時候的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雖說三更過后天就應(yīng)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于黑夜,黑夜將二二吞噬。生于生命力盛極的仲夏正午,死于本應(yīng)該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一顆小小的種子,剛剛發(fā)出嫩芽,卻被黑夜吞沒。這就是作者的小女兒,一個僅僅走完人生第三百天的幼小生命。生命在萌芽時便夭折,讓人為之惋惜。
寒花從生至死沒有經(jīng)歷過“享樂”,因?yàn)樗纳矸莸匚粵Q定了她只能作為一個傭人,侍奉在主人的身邊。寒花死后,“葬虛丘”,這里的“虛丘”指荒地?!霸崽撉稹比齻€字簡潔至極亦如寒花的生后事,生前作為丫環(huán)地位低下,死后也只能葬于荒地,成為孤墳野冢。一個天真的少女,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寒花,含花),在本該開放的時節(jié)折損了。
二二死之年,歸有光是三十三歲,正值而立之年,應(yīng)該說,是男子各方面的上升期,然后女兒卻未滿周歲而亡,對于作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坝杓葰w為棺斂”,“我”從外歸家的原因,竟是為女兒斂棺,父親送女兒,這不光于二二是一件悲劇,于作者更顯悲劇?!杜恐尽纷詈笠欢蔚辣M了作者的無奈:“嗚呼,予自乙未以來,多在外,吾女生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見!可哀也已!”“我”忙于讀書考取功名,常常不在家中,與女兒在一起的時間甚少,女兒生的時候“我”不知道,沒能陪伴在其身旁。就連她死的時候,“我”也是在山中苦讀,“我”讀的是《尚書》,我學(xué)的是仁君治民之道、賢臣事君之道,卻沒能學(xué)會治家愛子之道!作者為了入仕治國的“大道”拋棄了親子治家的“小道”,然而哪怕在“大道”上走得再遠(yuǎn),女兒的生命卻再也挽救不回了。
寒花是作者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環(huán),來到歸家有十年,然而“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寒花服侍“我”而不能到老,這是命吶!這是寒花的命,也是“我”的命。寒花的早逝,生命結(jié)束。人們往往在找不到適當(dāng)原因去解釋時,就會提到“命”,然而作者將其歸結(jié)于“命”,這是多無奈的原因??!“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回想過去和寒花生活在一起的情景,轉(zhuǎn)眼已經(jīng)十年了。十年里人世滄桑,在寒花去世前的四年,歸有光的妻子魏孺人過世。很多研究《寒花葬志》的文章都曾提到,作者在作此文的時候不光是懷念了女婢寒花,也是對妻子魏孺人的懷念?!逗ㄔ嶂尽芬话賮碜值奈恼轮校拇翁峒啊拔喝嫒恕?,憶寒花也是憶魏氏。
《女二二壙志》和《寒花葬志》在文章的前部分都寫出了這兩個小女孩的活潑可愛,不論是幼女二二的童真童趣,還是婢女寒花的率真可愛,都向我們展現(xiàn)了生命之初的活力。但文章的后部分書寫了這兩個女孩子卻抵擋不了早逝的命運(yùn),生命之花在萌芽就殘損了。這一前一后形成了強(qiáng)烈的對比,讀者不禁要問,命運(yùn)為何這樣殘忍地殺害了兩個如花的女孩子?無奈答案說出的是生命的悲情。歸有光就是在這前后的對比書寫中,將讀者帶入了生命的悲情之中,不可抗拒的生命上升為一種悲劇精神。
三、“愈”悲情而愈悲情
在唐朝以前,女子不論是未嫁而逝還是出嫁生兒育女后逝世都是葬在父系祖墳中。在宋朝以后對未嫁而逝的孤女是以結(jié)冥婚的形式(找一個未婚而往生的男性結(jié)冥婚),葬到男性祖墳里。因?yàn)樗纬院蟀雅丝醋魍馊?,遲早是要嫁給別人,所以要葬到丈夫祖墳里?!杜恐尽分校髡邔⑴畠郝裨诹恕俺俏涔龟帯?,“城武公”即歸有光曾祖父歸鳳,字應(yīng)韶,成化十年舉人,曾官城武縣令,故稱城武公。然而作者顛覆了傳統(tǒng),沒有為幼女結(jié)冥婚而是將幼女葬在他曾祖父的墓地旁,始終將女兒看做是自己家的人,足以看出作者對女兒的愛。作者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愈”已亡的幼女,女兒生前作為父親的作者沒有能為女兒做些什么,“女生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見”作為父親沒有盡到責(zé)任,在女兒死后,作者才真正為女兒做了事情。在愈二二(補(bǔ)償對二二的關(guān)愛)的同時作者也在愈自己(減輕自己的悲傷和自責(zé))。但是這種方式,卻更顯二二早夭的悲情,更顯作者喪女的悲情了。這種渴求“治愈”悲情的書寫,并沒有達(dá)到治愈的目的,反而更加增添了悲情。
《震川先生集》中收錄了歸有光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其中有數(shù)十篇墓志銘、墓志之類的文章,多是為亡友、為亡官及其家屬以及為自己的親屬所作的。寒花只是歸家的一位地位低下的婢女,她生前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功績,所以《寒花葬志》在其中就顯得極為特殊。照理來說,歸有光是不應(yīng)該給這樣一個女子寫墓志的,但是他去顛覆了傳統(tǒng)為其寫志,并且流傳至今。寒花生前不曾有過享樂的生活經(jīng)歷,死后葬在荒蕪之地,但她不一樣的是得到主人所寫的墓志。作者在愈寒花(為寒花寫志)的同時也在愈自己(減輕自己的悲傷)。但是這種愈改變不了寒花悲慘的命運(yùn),更顯寒花命運(yùn)的悲情。
愈悲情而愈悲情,前一“愈”為治愈,后一“愈”為更加。作者在面對生命的夭逝,女性的早亡,對傳統(tǒng)進(jìn)行了顛覆以求治愈悲情,這種方式是對亡者生后補(bǔ)償,也是作者為減輕悲傷所作的努力。然而歸有光這種愈悲情的做法卻使得生命的早夭更顯得悲情。
四、結(jié)語
通過《女二二壙志》和《寒花葬志》這兩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歸有光獨(dú)特的生命悲情書寫。他通過文章前部分“生命活力的書寫”(將我們帶入了生之“喜”)與文章后部分的“生命殘損的書寫”(將我們帶入生之“哀”)的對比,寫出了生命的悲情。又通過“愈悲情”的方式,反而再將悲情升華。形成了逝者、作者、讀者這三重悲者所烘托出的五重悲境氣氛。以極平淡之語言寫盡人生極悲情的文章。我想這便是歸有光散文被認(rèn)為是“明文第一”的原因吧。語
參考文獻(xiàn)
[1](明)歸有光,周本淳校點(diǎn).震川先生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