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寶
摘 要:自古就有“三分文章七分改”的寫作經(jīng)驗,教給學生第二次寫作的方法尤為重要,不容忽視。教師長期堅持,學生養(yǎng)成習慣,則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不再讓教師頭痛,寫作教學不再讓學生枯燥。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師;教學;學生;寫作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在批改、講評及評后修改方面,存在著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
1.重“寫練”輕“修改”
大部分教師認為提高作文能力,要靠“多練”,而“多練”就是“多寫”,忽視了“多改”。于是讓學生大量地練習寫文章,要求學生每周寫“五篇日記”“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教師沒時間和精力認真批改和講評,只好瀏覽一下,打個分數(shù);或是讓學習好的學生代為批改,具體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指導糾正;學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應有的提高,訓練效果事倍功半。
2.重“籠統(tǒng)批語”輕“寫作分析”
學生的作文本中常出現(xiàn):“條理不清”“語句不通順”“病句太多了”等批語,教師寫得醒目、潦草。但對學生在寫作中如何的“條理不清”等以及怎樣修改,教師沒有指出。學生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修改。
3.重“包辦”輕“參與”
講評課上,教師不放心學生的能力,怕學生講“外行話”,評得“不準確”,干脆包辦到底?!拔以u你聽,我教你學”。教師成了評講的“首席”,學生處于被動消極接受的狀態(tài),缺乏參與評改的主動性、積極性。由于教師只抓住寫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來講評,學生很難結(jié)合自己作文中的“個別問題”來進行分析、修改。
二、習作教學中采用的方法
1.倡導“第二次寫作和批改講評”
“第二次寫作”是指學生根據(jù)教師評語再次進行寫作,讓學生養(yǎng)成寫后認真再修改的習慣。在注重寫作前指導的同時,應該注重批改、講評,指導學生在“第二次寫作”訓練中做到“寫”“改”并重。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批改和講評意見做好第二次寫作,教師再次批改、講評。學生有了初次寫作的體會,進行“第二次寫作”就有了目的,教師進行第二次批改和講評時既要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更要鼓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2.教給“第二次寫作”的方法
評改不是作文的最后一步,而是寫好作文的新起點。自古就有“三分文章七分改”的寫作經(jīng)驗,教給學生第二次寫作的方法尤為重要。
(1)上好講評課一定要把握“功在課前,利在課堂”的教學原則,做到:①收集寫作中反饋的信息,把優(yōu)缺點記錄下來,并整理歸類,如,錯別字類、病句類、優(yōu)美句子類、開頭結(jié)尾好的、選材好的……確定講評重點。②力求一課一個主題,做到“批”為寫作出詳細評價,提出修改思路,“改”為學生自改做出示范。
(2)小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寫作,往往覺得無從下手,那么,教師該如何指導學生呢?先告訴學生本次寫作的要求是什么,出示提綱,再讓學生按序進行寫作:①立足中心看選材;②緊扣中心定增刪;③定語序改病句;④修改標點與錯字。
(3)互評互改中提高寫作能力:①優(yōu)等文讓學困生改有榜樣可學,知道自己的不足與差距;把劣等文給優(yōu)等生改,讓優(yōu)等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并有成就感。②小組內(nèi)多向改,一人讀作文,其他人聽后提出修改意見,取長補短。
“第二次寫作”要長期堅持,不能見好就收。做到每一次作文教師批改后,學生再參考教師的意見進行“第二次寫作”,甚至“第三次寫作”。力求每一篇寫作都是好作文,每一次習作都有明顯進步。
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不再讓教師頭痛,寫作教學不再讓學生枯燥。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城關(guān)鎮(zhèn)中心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