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接受美學倡導“讀者中心論”,強調(diào)讀者的能動作用。從接受美學視角看,韓國青春偶像劇的情景設置、人物塑造及主題等方面都滿足了不同接受主體的審美需要,實現(xiàn)了觀眾的期待視野,使觀眾在精神上得到凈化。
關鍵詞:接受美學;韓國青春偶像劇 ;受眾
接受美學這一概念是由德國康茨坦斯大學文藝學教授姚斯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學的核心是從受眾出發(fā),從接受出發(fā)。接受美學在影視劇市場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影視劇是拍給觀眾看的,一部電視劇如果拍攝出來無人觀看,那它便毫無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本文從接受美學視角出發(fā)對韓國青春偶像劇作簡要分析。
一、設定夢幻情景——誘導“潛在讀者”
“潛在讀者”是伊塞爾引進的一個概念,它不是一個真正具體的讀者,也不是最為理想的讀者,而是作家設定的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讀者。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說,一部電視劇應該以觀眾的心理需求出發(fā),抓住觀眾的喜好,激發(fā)觀眾的好奇心,讓觀眾產(chǎn)生觀看的欲望,誘導“潛在的讀者”成為“實際的觀者。”
韓國青春偶像劇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制造出了一系列逼真的夢幻情景。清純可愛的女主角和帥氣多金的男主角在期待的場景中“偶遇”,或一見鐘情,或二見傾心,不論遭遇疾病還是生死,兩人依然相愛。劇中人物大多青春靚麗,穿著時尚,而這些故事所發(fā)生的環(huán)境卻多是存在于當下的現(xiàn)實社會中的,這就營造出了一種“真實可感”的氛圍。比如《哈佛愛情故事》、《豪杰春香》、《繼承者們》……這些都是發(fā)生在校園之中的描述年輕人感情糾葛的故事。熟悉的校園環(huán)境、相似的校園氛圍、甚至是整齊劃一的校服,這種細節(jié)上體現(xiàn)出的真實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迷惑作用,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chǎn)生故事是真實存在的錯覺。還有《巴黎戀人》、《燦爛的遺產(chǎn)》、《清潭洞愛麗絲》、《紳士的品格》這些講述白領生活的偶像劇,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代化的高大寫字樓、衣著光鮮的靚男美女、時尚高端的新款汽車、觥籌交錯的酒會、極具挑戰(zhàn)性的職位等一系列編織白日夢的元素。劇中人物不需要為柴米油鹽而斤斤計較,也不需要為工作上的困難而煩心。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大多人都要為最基本的生活而打拼,為自己的未來而奮斗,根本不可能像劇中人物那樣的輕松自在。韓國青春偶像劇正是通過這種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實現(xiàn)的類似于“童話”般的虛構(gòu),使得觀眾沉浸其中,隨著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在夢幻情景中經(jīng)歷一場跌宕起伏的情感陶醉。
二、塑造“灰姑娘”與“王子”形象——實現(xiàn)觀者的期待視野
所謂期待視野,就是指讀者在閱讀一部作品時,其讀者原先的閱讀經(jīng)驗所構(gòu)成的思維定式或者是先在結(jié)構(gòu),這里面涉及到了讀者已有的藝術審美經(jīng)驗和社會、人生經(jīng)歷、興趣、素養(yǎng)等。由于這種習慣總是一種惰性的、穩(wěn)定的、持續(xù)的力量,所以這種定向期待在一定時間內(nèi)是穩(wěn)定的,讀者也總是嘗試將作品吸收納入到這樣一個既定了的定向期待中來,從作品中看到自己的視野。韓國青春偶像劇正是通過對“灰姑娘”與“王子”形象的塑造來實現(xiàn)觀者的期待視野。
韓國青春偶像劇之所以受到大眾狂熱的追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其為大眾編織出了一個又一個“灰姑娘”與“王子”的夢幻愛情故事,《浪漫滿屋》中落魄作家韓智恩和大明星李英宰談起了戀愛;《繼承者們》中平凡普通的打工妹和高大英俊的帝國集團之子相識相戀……但是劇中的“灰姑娘”與“王子”形象,更有生命力和真實感。例如《浪漫滿屋》,男主角李英宰與女主角韓智恩在飛機上并排而坐,韓智恩不停地向李英宰問這問那,最后還吐了他一身,讓李英宰覺得這個女人很沒有教養(yǎng),非常討厭。接下來,兩人因為一系列的陰差陽錯相識相知相戀,產(chǎn)生了真摯的愛情。男主角李英宰雖然是高高在上的大明星,看起來冷酷無情,其實內(nèi)心極其脆弱,戀而不得時流露出的吃醋表情及偶爾表現(xiàn)出無賴與傲嬌,都讓人覺得這個“王子”平易近人。而且女主角韓智恩的性格也不像格林童話中的灰姑娘一樣溫順與軟弱,而更多的是朝氣、活潑與倔強,她身上所流露出的現(xiàn)代女性氣質(zhì),對于觀眾無疑也會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很容易讓廣大女性觀眾產(chǎn)生代入感。韓國青春偶像劇正是通過有意識地植入“灰姑娘”與“王子”這樣的人物形象,滿足觀眾對“灰姑娘”與“王子”的愛情神話的期待。
三、傳遞傳統(tǒng)價值取向——實現(xiàn)對觀者的“凈化”
韓國青春偶像劇通過傳遞東方傳統(tǒng)價值取向來實現(xiàn)對觀眾的“凈化”。姚斯認為,在審美交流過程中,具有審美自由的接受主體在與作品中的主人公互動時,接受主體在審美享受中會經(jīng)歷多種模式,其中包含了凈化認同
模式。
在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年輕人在情感上常常游移、無奈和飄忽不定。對真摯愛情充滿著渴望與幻想,又在真愛與現(xiàn)實的取舍中徘徊。就像在《清潭洞愛麗絲》一劇中,清貧的女主角為了進入上流社會,獲得金錢和地位,設計英俊多金的男主角愛上她,然而她卻沒有想到自己早已在與男主角的相處中對他產(chǎn)生愛意。因而就某種情感審美而言,它很容易引起部分觀眾的心理共鳴。不過在韓國青春偶像劇中,情感才是主題核心。在對理想愛情的審視中,韓國青春偶像劇體現(xiàn)出了非常傳統(tǒng)的東方審美心理,男女主角含蓄深沉,對愛情忠貞不渝。這種戀愛心態(tài),也暗合了東方人的倫理觀。但是在內(nèi)心深處,每個人都強調(diào)對愛情的忠貞與執(zhí)著,歌頌為愛的付出和犧牲,渴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參考文獻:
[1]楊新敏.電視劇“敘事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2]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孟盼盼(1990.6—),女,漢族,江蘇宿遷沭陽人,揚州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