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杰,李曉萌,李雪麗,李玉森
(周口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碘催化酯交換合成酯的研究
王春杰,李曉萌,李雪麗,李玉森
(周口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以分子碘或酸作為催化劑,在相同的條件下采用不同的酯交換劑與正丙醇反應,實驗表明,碘能有效催化酯交換反應,酯的反應順序為苯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并對實驗結果進行了初步分析。
碘;酯交換;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
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是有機化學中重要的中間體或?;Wo基。在酸催化下合成酯是一種較為傳統(tǒng)的方法,常用少量濃硫酸或濃磷酸為催化劑[1],也可采用沸石、樹脂、相轉移催化劑等合成酯的方法[2-3],但這些催化劑存在易于鈍化、產(chǎn)品產(chǎn)率低、副反應多等缺點。酯交換是一種溫和的合成酯的方法,但由于反應可逆,難以高效反應。碘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第ⅦA族第四周期,由于較大的原子半徑及多電子層結構,碘的p及d軌道可與其它原子的亞軌道相互作用,體現(xiàn)出較軟的Lewis酸堿性能。近年來碘作為一種溫和的Lewis酸催化劑在催化有機合成領域中應用廣泛[4-6],碘催化的有機反應具有價廉易得、操作簡單、溫和、清潔、高效及高選擇性等優(yōu)點。
本文以碘和硫酸作為催化劑,研究碘的催化性能。以碘、酸作為催化劑,比較研究碘催化酯交換的能力。在碘的催化下,改變實驗條件研究乙酸乙酯和正丙醇酯交換的最佳條件。在最佳反應條件相同時通過研究正丙醇與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苯甲酸甲酯反應生成的酯的收率,比較不同的酯在酯交換反應中的活性。
1.1 實驗原理
1.2 儀器和試劑
MYB型調(diào)溫電熱套,電子分析天平,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Nicolet 6700),半微量有機合成制備儀,DF-101S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等。
碘,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苯甲酸甲酯及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3 實驗方法
在三頸瓶中裝上磁力攪拌子、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再加入正丙醇和4滴硫酸或0.2g碘,在滴液漏斗中加入0.1mol乙酸乙酯。通冷凝水,調(diào)節(jié)溫度達到預設溫度滴加乙酸乙酯,反應一段時間。將反應所得的粗產(chǎn)物分別用飽和碳酸鈉,飽和氯化鈉,飽和氯化鈣洗滌,用無水硫酸鎂干燥,常壓分餾,收集沸點100~103℃餾分。對產(chǎn)品進行紅外表征,經(jīng)紅外分析產(chǎn)品為乙酸正丙酯。計算收率。
通過研究乙酸正丙酯收率,找出乙酸乙酯和正丙醇最佳反應條件;在最佳條件下將0.1mol乙酸乙烯酯、苯甲酸甲酯換成0.1mol乙酸乙酯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分餾后收集相應沸點餾分,并對產(chǎn)品進行紅外表征和紅外分析。經(jīng)過分析產(chǎn)品均為目標產(chǎn)物。
2.1 乙酸乙酯最佳反應條件
2.1.1 醇的量對酯收率的影響
碘作催化劑,設定反應溫度40℃,反應時間6h,以乙酸乙酯0.1mol為標準, 改變正丙醇的量,考察醇的量對酯收率的影響,結果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醇的量增大,能提高酯交換的產(chǎn)率,但是醇和酯的摩爾比超過2∶1,酯交換的產(chǎn)率提高不明顯,所以酯交換反應中醇和酯的摩爾比選擇2∶1。
表1 醇的量對酯交換收率的影響
2.1.2 反應時間對酯收率的影響
碘作催化劑,設定反應溫度40℃,加入0.2mol正丙醇和0.1mol乙酸乙酯, 改變反應時間,考察反應時間對酯收率的影響,結果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增加反應時間,能提高酯交換的產(chǎn)率,但是反應時間超過6h后,酯交換的產(chǎn)率幾乎沒有變化,這說明反應達到了平衡,所以酯交換反應最佳時間為6h。
表2 反應時間對酯交換收率的影響
2.1.3 反應溫度對酯收率的影響
碘作催化劑,設定反應時間6h,加入0.2mol正丙醇和0.1mol乙酸乙酯, 改變反應溫度,考察反應溫度對酯收率的影響,結果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酯交換反應最佳溫度為40℃。
表3 反應溫度對酯交換收率的影響
2.1.4 催化劑對酯收率的影響
設定反應時間6h,反應溫度40℃,加入0.2mol正丙醇和0.1mol乙酸乙酯, 用4滴硫酸或0.2g碘作催化劑,考察催化劑對酯收率的影響,結果見表4。
表4 催化劑對酯交換收率的影響
由表4可以看出,以碘作催化劑的收率比硫酸作催化劑的收率高,這是因為碘作為Lewis酸,有利于酰氧鍵的斷裂,從而產(chǎn)生催化活性而合成新的酯,這說明碘能有效催化酯交換反應。
2.2 酯的反應活性
由表4可以看出,在碘的催化下,與相同的醇發(fā)生交換反應時,乙酸乙烯酯的反應活性大于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的高效作用可能源于它在碘的催化作用下能形成六元環(huán)狀活化中間體,該中間體能使羰基顯露,更易于被烷氧基親核試劑進攻,以及酯交換反應因產(chǎn)生乙醛而導致的總反應不可逆性。同時從表4可以看出,苯甲酸甲酯的反應活性小于乙酸乙酯,這可能是因為碘作為Lewis酸,有利于酰氧鍵的斷裂,從而產(chǎn)生催化活性而生產(chǎn)新的酯,苯甲酸甲酯中?;c苯環(huán)形成P-π共軛,不利于醇的親核取代和酰氧鍵的斷裂。
(1) 通過實驗摸索了乙酸乙酯和正丙醇發(fā)生酯交換的最佳反應條件。
(2) 碘能有效催化酯交換反應,在酯交換合成酯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前景,我們也不斷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探討。
(3) 在碘的催化下,苯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酯交換反應的活性依次增大,這跟物質(zhì)的結構有根本的關系。
[1] 孫志忠,侯艷君,馬東升.半微量有機化學實驗[M].哈爾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05:129-131.
[2] 藍平,藍麗紅,閆瑞一.強酸性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合成乙酸芐酯的研究[J] .食品添加劑, 2005,26 (5):128-132.
[3] 蔡軍,聶勤.相轉移催化合成乙酸芐酯[J].香料香精化妝品,2005(3):15-16.
[4] 呂鐵梅,吳范宏.選擇性碘內(nèi)酯化反應的研究進展[J].有機化學,2003,23(8):763-769.
[5] Biswas A.Selling G Appell M.Woods K.K.Willett J.L.Buchanan C.M. Iodine catalyzed esteri Wcation of cellulose using reduced levels of solvent[J].Teahedron Lett., 2003(47):4755-4757.
[6] Samajdar S., Basu M.K., Becker E E., Banik B.K. A new molecular iodine-catalyzed thioketaliz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selectivity and scope[J].Tetrahedron Lett., 2001(42):4425-4427.
Iodine Catalytic Transesterification in Synthesis of Ester
WANG Chun-jie, Li Xiao-meng, LIXue-li, LI Yu-sen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Henan Zhoukou 466000, China)
Iodine-catalyzed and acid-catalyzed transesteri f cation reaction were studied using ethyls with n-propanol as materials. The results was disclosed that iodine was an eff cient catalyst for ester-exchange reactions, the reaction activity of ethyls increased in order of 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 ethyl acetate, vinyl aceta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preliminary analyzed.
iodine; tansesterif cation; ethyl acetate; vinyl acetate
TQ 225.24
A
1671-9905(2014)05-0022-02
周口師范學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2012QNA03);周口師范學院2013年實驗室開放項目(K201328)
王春杰 (1981-),女,河南商水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合成,電話:13608419949,E-mail: wangcjzz@163.com
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