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晉
【摘要】 本文以高中地理新課標理論為指導,以全面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為目的,就如何結合高中地理《問題研究》板塊內容開展探究式教學試驗進行探討,主要研究探究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探究教學的組織實施,嘗試走出一條具有地區(qū)特色、適合學生實際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之路。
【關鍵詞】 教材 問題研究 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6-063-02
當前,《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已走過了十多個年頭。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和富有個性地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引導。例如,幫助學生學會自己設計和實施野外觀察、觀測、調查等實踐活動;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研究性學習等。”新課標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材,也催生了新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就是此中代表。
所謂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fā)現事物發(fā)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地理學科本身就是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新的地理教材也在每章的章末增設了專門的探究板塊——問題研究,這為探究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了理想的土壤。那么,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應如何來開展探究式教學呢?我個人的看法是要緊扣教材,結合地方特點,有選擇地開展。
一、探究內容的選擇
1. 探究式教學開展的限制因素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都需要用探究的方式來進行,也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探究式教學,在其具體實施時,有幾大限制因素:一是學生的知識儲備;二是教學條件;三是有限的課時。而這些恰恰都是山區(qū)學校的短板,因此在山區(qū)學校開展地理探究教學會面臨諸多的限制,這就更需要我們教師的精心組織了。
2. 探究內容選擇的原則
在高中地理探究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應該遵循如下幾條原則:
(1)重要性原則
探究課的課題應該是高中地理知識中最重要的知識板塊等。如天氣與氣候、工農業(yè)區(qū)位、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等等。
(2)應用性原則
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探究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有意識地使地理知識與身邊的問題結合起來,選擇一些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內容。如:天氣變化、環(huán)境污染等。
(3)地方性原則
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條件和地區(qū)特色。在探究內容的選擇上,我們要盡可能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本地區(qū)的一些相關課題,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可行性原則
在地理探究活動中,有大量的調查、實驗,所以在內容選擇上,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如下幾個問題:學生的知識儲備夠不夠?當地有沒有足夠的課外資源?學校有沒有這樣的實驗條件和儀器設備?這些都關乎課題的可行性操作。
(5)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在選擇探究內容時,能選擇一些學生較為感興趣的話題,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 《問題研究》中一些內容的處理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問題研究》板塊,與生活實際或社會熱點、焦點聯系密切,是一很好的探究實驗土壤。當然在具體操作時我們還要根據前面所述的五大原則對其進行處理。以人教板教材必修一為例,全書五章,后面分別設置了“月球基地該是什么樣子”、“為什么市區(qū)氣溫比郊區(qū)高”、“如何用南極的冰山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崇明島的未來是什么樣子”、“如何看待我國西北地區(qū)城市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等五個問題,從實際操作的角度看,完全符合前面所述原則的只有“為什么市區(qū)氣溫比郊區(qū)高”,至于其它內容都要處理一下。如“月球基地該是什么樣子”這一問題既非重點,學生也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可作為課外閱讀?!叭绾斡媚蠘O的冰山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和“崇明島的未來是什么樣子”所探究的既是熱點內容,也是重點知識,但就山區(qū)學生來說,“本地區(qū)的缺水原因和對策”及“寧江河中沙洲的塑造”這兩問題更能給學生以直觀體驗,更具操作性。至于“如何看待中國西北地區(qū)城市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這一課題更適合利用網絡資源將開展為問題討論課。
二、探究教學的組織實施
一般說來,一節(jié)完整的地理探究應該包括選題——課前準備——課堂探究——探究成果展示——課后反思等幾個環(huán)節(jié)。表面上探究環(huán)節(jié)主要在課堂,但筆者認為,作為開放式教學的代表,一節(jié)成功的地理探究課,其探究活動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流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下面我以《為什么市區(qū)氣溫高于郊區(qū)》這一探究課題為例,談談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地理探究教學,以期獲得最佳的探究效果,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效率。
1. 課前精心布置可行性的探究任務,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在課前準備階段,我給學生布置了三個任務:熱島效應的資料搜集、實地氣溫測量和實地環(huán)境調查(含地面植被、周圍環(huán)境等)。在布置這三個任務時,我從三方面考慮了任務的可行性:一是知識儲備,學生已完成了大氣的熱力作用、熱力環(huán)流等知識的學習,可以自主學習;二是設備和條件,資料的收集學生完全可借助網絡來完成,而溫度測量對于高中生來說,不管是儀器還是實驗操作能力都不成問題;三是任務的可操作性,利用學校地處城區(qū),學生分布城郊都有,而且我們城區(qū)面積也不大,完全可采取分組的形式來進行。
2. 課堂上精心設問,吸引學生主動探究
在探究式的課堂教學中,圍繞問題展開討論是常見的探究模式。在《為什么市區(qū)氣溫高于郊區(qū)》這一課題的教學中,主要有三個探究話題:熱島效應的成因、影響和對策。其中關于熱島效應的成因是其中的關鍵,我從吸熱和放熱兩個角度設置了這么幾個探究問題:“除了我們熟知的地面輻射以外,大氣還有什么熱量來源?”、“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等長波輻射的成分是什么?”、“城郊之間在熱量來源和對熱量的吸收方面存在哪些差異?”、“城郊的地面狀況差異對熱量的釋放又有何影響?”。四個問題中除第二個問題是再現類知識,其它三個問題都是具有啟發(fā)性的開放式提問,由于恰好問在學生有疑處,學生很自然地就主動參與進來,這就是探究式的提問,它比象“熱島效應的原因有哪些”這類提問顯然更能啟發(fā)學生思考。另外,四個問題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也有助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
3. 課后布置探究作業(yè),鞏固探究效果
一節(jié)成功的探究課,下課鈴響不應該是探究的結束,而是新一輪探究的開始。在《為什么市區(qū)氣溫高于郊區(qū)》這一探究課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么幾道課外作業(yè):制作城市熱島效應手抄報,市區(qū)綠色產業(yè)調查。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要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一些相關內容進行新一輪的探究學習。
4. 堅持課后反思,教師自我完善
從《為什么市區(qū)氣溫高于郊區(qū)》這一探究課題的實施來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主動參與,對城市熱島的知識把握更為到位,學生能力得到提升,學會了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價值觀也得到了升華,基本完成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探究活動過多,時間較難把握,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影響探究進程等。這既使得這一節(jié)課白璧微瑕,但同時也掃除了一些平常不太注意的教學盲點,為日后的教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我本人也在教學中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實驗結果表明,在高中地理課堂進行探究式教學是切實可行的,它的實施給地理課堂注入一股活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雖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知識儲備、教學資源和教學課時安排等會給探究教學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好教材,結合地方和學生實際,總是能找到適合本地的高中地理探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一樣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論文為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山區(qū)普通高中開展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探索”(課題批準號:2012YQJK248)研究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共中央辦公廳1999-6.
[2]《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王必亞《把探究式教學引入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