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珊梅
【摘要】 “板塊式思路”也叫做“分步組合式思路”, 教學過程中的“板塊”顯現(xiàn)得比較鮮明,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板塊式教學結構呈“板塊”狀而又組合豐富,靈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現(xiàn)教師設計教學的技藝、創(chuàng)新意識與審美意識。
【關鍵詞】 板塊教學 提高效率 自主學習 參與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5-063-02
走進課堂,我們看到許多課上得熱熱鬧鬧,但是收效卻不大,課后學生大多茫茫然;各種上課形式名目繁多,花樣百出,但是卻繁雜無序。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曾在《孟子·離婁上》言:“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雖然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孟子這句話不是就教育教學而言的,但是,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作為講臺上的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上我也深感“無以規(guī)矩,難成方圓”。
十多年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探究、學習、實踐、再探究,余映潮老師的“板塊式教學思路”給了我很好的啟發(fā)?!八^‘板塊式思路,就是對課文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提出幾個教學問題或安排幾個教學內容。于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機地形成了幾個知識、能力的訓練板塊,同時也形成了幾個時間的、步驟的板塊,即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過程都呈板塊狀分布排列?!边@種“板塊式教學思路”較為有效地解決了長期困擾閱讀課堂教學繁雜無序的問題,它就像一篇結構清晰明了的文章,有了清晰明朗的結構,層次才分明,內容才直觀,讓人了然于胸。這不正如孟子所言,有所“規(guī)矩”,才能“成方圓”?
余映潮老師提出的“板塊式思路”教學以學生的心理特點、教育教學規(guī)律及語文學科特點為依據(jù),以課堂教學為平臺,匡正了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錯誤認識。這就要注意預先設計好板塊教學內容,在具體的課堂上以板塊為框架,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好“牽”與“不牽”的度,去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體驗、去品評探究。
區(qū)教研室?guī)状卧谖倚i_展“板塊教學”活動,本學期,我有幸承擔了區(qū)板塊教學的研討實踐活動,在區(qū)教研室領導的幫助下,運用“板塊式教學思路”完成了《錫林郭勒大草原》第一課時的教學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整節(jié)課下來,感覺具有如下明顯的特點:一、教學過程中的“板塊”顯現(xiàn)得比較鮮明,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二、教學內容逐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落實;三、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fā)了學生情感體驗。下面結合此次公開教學和日常教學,說說我對踐行“板塊教學”的體會與認識,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的具體板塊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好這四點:
一、掌握字詞,打好基礎
如,《錫林郭勒大草原》這節(jié)課我主要安排了學字詞,感知美,品讀美,積累美這四大板塊。第一板塊主要解決生字詞。三年級的學生字詞的積累還很少,掌握字詞也是課堂的一個重點。課堂上我首先設計自由朗讀課文這一環(huán),讓學生標出自然段序號,圈出生字,多讀幾遍。通過學生自學、老師檢查、同桌互相檢查,掌握好生字詞。為學好課文,讀懂課文做好鋪墊。
針對這一板塊的學習,課后我選取了十個(蒙古,廣闊,光芒,不僅,安閑,嚼著,撒歡,偶爾,揮舞,鋪向遠方)生動形象、較為重要的詞語去評價檢查學習效果。在課后的檢查中,我做了個簡單的調查統(tǒng)計,58個學生當中,有51個學生是能夠全部掌握的,達到了87.9%,從這看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適當放松一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習慣。以往的教學當中就是過分強調字詞,每字每詞都牽著學生去認去讀,效果卻并不甚理想,學生學得累,老師教得苦。
二、注重誦讀,層層推進
第二板塊主要是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而要從整體上把握課文,“讀”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3~4年級)讀書的階段目標是這樣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
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感悟體會,悟到實效,那么教學中要堅持運用誦讀涵詠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激發(fā)出情感,去與作品中的形象進行心靈的對話,去感受作者那喜怒哀樂,在情感的審美中得到熏陶。余映潮老師的朗讀課型讓我受益匪淺,如他在教授《口技》第一次讀,讀得流暢;第二次讀,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次讀,讀得層次分明;第四次讀,讀得有情有義;第五次讀,讀得有急有緩。細看這些步驟,也體現(xiàn)出他的“板塊式教學思路”??梢?,“板塊式教學思路”可以“小”用到一個教學步驟之中,使這個教學步驟顯得豐滿細膩;也可以“大”用到一個單元之中,使這個單元的教學層次清楚而內涵豐富。
而我在教授《錫林郭勒大草原》第一課時,我設計了齊讀、自由讀、默讀、師生合作讀、配樂朗讀、背誦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體會情感。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我要求學生第一次讀讀得比較順暢,第二次讀得準確,第三次讀得流暢,第四次讀出情感。在這一大板塊下,又安排了小板塊,朗讀要求具體,層次分明,既有朗讀方式的要求,又有對內容把握的要求,步步推進,層層深入,保證了學生遵循一種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文本閱讀的思維認知規(guī)律。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落實,教學目標得以一一實現(xiàn),學生也有很大收獲。
三、細細品讀,以生為主
一篇好的文章,如果只是囫圇吞棗,那無異于沒有讀過,所以,適當?shù)木x品讀才能夠更加深刻領會文章的內涵。
最新《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3~4年級)課程目標中閱讀的要求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痹凇跺a林郭勒大草原》的第三板塊教學內容,我主要安排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聯(lián)系課文及發(fā)揮想象去品味“野草、湖水、野花的美”。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使其聯(lián)系生活,學生對文本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各抒己見,例如就“野草美在哪里”,有的說野草廣闊無邊,有的說野草茂盛,有的說野草綠得濃重,有的說野草淡淡的草香味,有的說野草很厚,有的說野草很密,有的說野草風一吹沙沙唱歌……綜合學生們的感受,他們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課文給我們描寫的那幾個詞眼,從視覺、聽覺、味覺多角度地去理解、體會野草這一形象,更加立體地體會形象。
可見,“板塊式教學思路”并不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給學生限定了思考的范圍和活動的領域,不論學生有無同感,有無欲望,都得跟著教師的指揮棒統(tǒng)一行動。
四、豐富積累,去粗取精
2003年秋,“積累”第一次被寫入了指導語文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而早在1998年,余映潮老師對積累已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研究。積累有多種方式,可以在練習中積累,可以背讀中積累,可以拓展中積累,我在日常的板塊式課堂教學中也特別注意積累這一步驟,積累多了,學生的詞匯量才會多,學生的語感才能不斷豐富、敏銳。這次公開課我采用了背讀中積累的方式,在第四板塊設計引導學生背誦積累課文中寫得美的第二自然段。這一段描繪了錫林郭勒大草原這幅美麗的畫面,從描寫的順序來看,由面到點,由遠到近,引導學生領會貫通,背誦起來就更為有效。我們說“重在自讀,精在指導,貴在積累”,結合小學生現(xiàn)階段的認知程度,積累對于小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奥牎?、“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個重要方面,而“寫”是語文教學目標中最后也是最難攻克的“碉堡”,而積累就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總而言之,“板塊式”教學結構呈“板塊”狀而又靈活多姿、組合豐富,可以充分地表現(xiàn)教師教學設計的技藝、創(chuàng)新意識與審美意識;“板塊式教學”設計思路追求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和諧統(tǒng)一;“板塊式教學”設計的教學過程與方法堅持簡潔實用的原則。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板塊式”思路,可以使教學結構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優(yōu)化,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它就像一個小小的魔方,掌握著它的語文教師就是一個魔術師,駕馭好了這個“魔方”,你便能靈活展示出一堂堂充滿魅力,充滿新意的課。
[ 參 考 文 獻 ]
[1]余映潮.《談板塊式閱讀教學思路的設計》.
[2]《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