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明
摘 要: 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要做到行之有效,必須注重教學策略。史料教學策略很多,作者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探討三種常用的教學策略:以史料為依托,問題帶動下的探究性學習;利用實物組織歷史教學;角色扮演。
關鍵詞: 史料教學 探究性學習 實物 角色扮演
近些年高考命題中史料解析題的分值不斷增加,史料教學在當今歷史教學中所處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任何教學方式的實施都要有一定的策略,史料教學也不例外。一般來講,實施史料教學的策略有很多,例如,以史料為依托,問題帶動下的探究性學習;利用實物組織歷史教學;角色扮演;撰寫歷史小論文;社會調查法等。前三種教學策略,可操作性強,在史料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廣泛。
一、以史料為依托,問題帶動下的探究性學習
在史料教學中,離不開探究性學習,在歷史探究性學習中,也離不開史料。一般而言,歷史教師展開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師生確定探究問題——形成假設——師生收集史料——分析和解釋信息資料來驗證假設或根據(jù)史料形成解釋——學生相互交流和驗證他們提出的解釋——得出結論。在常規(guī)課中,在確定學習主題之后,教師通過搜集、提供、分析大量的史料,創(chuàng)設一定的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問題的帶動,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這有利于學生感悟、理解、實踐歷史探究的過程,掌握歷史探究的方法。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思考歷史,成為歷史事件的分析者,在以史料構建的歷史情境中,學生走進歷史,成為歷史活動的參與者。一旦學生獨立使用證據(jù)解釋歷史,就獲得因果分析歷史的能力,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是單一的,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多樣的。學生經(jīng)過這種探究學習,就可以學會用歷史的視野認識和理解社會問題,學會思考人類的發(fā)展和人生的價值,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種教學策略,是平時中學歷史教學中最常見的。
二、利用實物史料組織教學
史料主要可以分為文字史料和實物史料兩大方面。實物史料指各類文物、古跡、遺址、建筑、繪畫等,它是人類歷史的見證和歷史知識的可靠來源,其本質特征是用某個角度原汁原味地反映歷史,又具有形象直觀性。文字記載雖然詳盡,但與實物史料相比,實物能給學生強烈的歷史感,在傳遞歷史信息時,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場景性,更能體現(xiàn)出其優(yōu)勢,對豐富歷史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能力具有重大作用。實物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一般來講,由于教學內容和條件的不同,利用實物史料開展歷史教學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運用歷史實物圖片教學。從實際教學效果看,圖片的直觀性不如實物強,但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中學利用的歷史文物或文物模型畢竟有限,某些學校甚至沒有。歷史實物圖片的獲取較為容易,加之教材也配有不少文物和歷史遺跡的插圖。因此,利用實物圖片組織教學比較普遍。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2第3課《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講到宋朝商業(yè)的發(fā)展時,可以運用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引導學生從《清明上河圖》各主要部分圖片中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讓學生感知史料圖片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而且是歷史知識的重要來源。運用文字史料和文物史料相互印證來培養(yǎng)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方法與能力,讓學生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欣賞與探究,認識到北宋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
還有一種就是利用博物館和歷史文化遺址來教學。博物館是物質文化的貯藏室,歷史性的博物館就是實物史料的寶庫。利用博物館和歷史文化遺址來教學,可使學習者主動將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對話,使現(xiàn)實情境與教材知識相互印證,了解其淵源,比較其差異,從而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教師組織學生去博物館實地教學,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首先教師對所參觀的博物館概況要有詳盡的了解,對博物館圖片和實物選擇要得當;其次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與博物館的資料有機組合起來,精心設計教案,選好主題,列好選題,構建好教學的整體框架。
三、角色表演
角色扮演作為受學生歡迎的活動之一,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人物塑造可以把那些遙遠的、理論上的東西變成觸手可及的易掌握的東西。角色扮演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感受,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很多個人或社會問題。達到上述目的,需要學生將這種情景用戲劇化的手段表演出來。在這樣的情景下,人們處于沖突之中或處于兩難境地。角色扮演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從他人的角度來理解,思考問題并走進面對問題情景的人的心靈。沒有角色扮演的其他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角色扮演的言行,間接地介入這一過程。歷史教學離不開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史料教學中很重要的方法。歷史學習中的角色扮演,就是以歷史人物的特定身份出現(xiàn)的,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情境,從而體驗歷史人物當時的情感,模擬歷史人物當時的表現(xiàn),以加深對歷史問題的理解。角色扮演在歷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民主制氛圍中體驗機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保持興趣,激發(fā)對學識的渴望;為教師提供觀察學生行為的極好機會。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一第5課《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分析民主政治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時,可以找三位學生分別扮演舊貴族、工商業(yè)奴隸主、平民,讓這三位學生預習課文,然后教師提供一些相關材料,讓學生對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矛盾有深刻認識,然后在上課時讓這三位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把雅典社會的矛盾斗爭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樣既能讓課變得生動,又能提高學生對雅典民主改革背景的認識。
角色扮演可以有限度地塑造歷史人物,但絕不能捏造歷史事實。因此,教師不僅要事先查閱大量的資料,閱讀各家著作,做到胸有“底本”,還要在討論前指導學生基本明白討論議題的時代背景及各種代表人物的基本立場與觀點。如果有條件,就要指導學生查閱歷史材料,即使條件不理想,也要給學生一些補充材料。角色扮演需要教師適當?shù)刂笇Ш徒o予建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角色,使之盡可能地與歷史史實相吻合。
總之,史料教學已成為21世紀中學歷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在史料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歷史課程觀,不斷夯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學習相關教育理論,了解史料的相關信息,不斷探究史料教學的新方法、新策略,使史料教學更好地為歷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何成剛等.歷史教學設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謝波.史料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的整合.上海教育科研,2005(2).
[4]晉松.史料解析題與高中文科復習課的史料教學.歷史教學,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