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麗 康簡 俞文杰 何麗瓊
【摘 要】目的:通過實踐對比及問卷調研探索一種合理、高效的護生臨床帶教模式。方法:采取分組方式,對不同分組安排不同的臨床帶教模式實習,實習結束后分別對護生、護士和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責任制護理組效果明顯高于功能護理組。結論:責任包干制護理方式讓護生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生能夠主動地、正確地完成工作任務,同時還提高了其分析、處理和總結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護生;帶教;責任包干制
Nursing students in clinical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effect after the observation
Yang Run-li Kang Jian Yu Wen-jie He Li-qio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for 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through practice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Methods: Different teaching mode was applied to different group of nursing students in clinical internship, different groups of different clinical internship, and the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ere adopted in students, nurse and patient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nursing effect of students in responsibility system group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function nursing group. Conclusion: Respon sibility system is not only a better method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work enthusiastically and actively, but also a better wa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analyzing, processing, and summarizing.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and expenditure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學科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臨床醫(yī)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護生的教學工作,臨床帶教關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臨床帶教的工作尤為重要[1-3]。臨床帶教是一個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過程,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由于多數學生均為初次接觸臨床實踐教學,在進行操作時往往會不得要領,難以達到實踐的目的。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保障醫(yī)療安全,達到患者滿意、政府滿意、社會滿意的目標。將實習護生合理分配和管理,不僅使其了解了更多的優(yōu)質護理,同時也緩解了臨床護理人員的緊張。
1 臨床資料
分別選取2012年7月至9月和2013年7月至9月來我科實習的護生40人,將2012年7月至9月實習的護生20人分為功能制護理組,2013年7月至9月實習的護生20人分為責任制護理組,實習時間為2個月。
兩組護生采取不同的帶教方法進行實習,在實習結束后分別對護生,護士和患者進行問卷調查。
2 方法
2.1 功能制護理組
功能制護理是一種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以完成各項醫(yī)囑和常規(guī)的基礎護理為主要工作內容,將日常工作任務依工作性質機械地分配給護理人員來完成。我科共26名護士,分為護理班、治療班、總務班、辦公班、中夜班,總務班和辦公班是固定的高年資的護士。護理班主要完成患者的小治療、收新病人、接送手術病人;治療班主要完成患者的輸液。護生進入科室實習的第一天,先由科護士長對其集中進行入科宣教,然后,按照總帶教老師的排班來進行實習,每個護士帶一名護生。
2.2 責任制護理組
責任包干制護理是一種臨床護理制度,其特點是以病人為中心,由責任護士對病人的身心健康實施有計劃、有目的的整體護理,原則上管床護士負責所分管患者的所有的治療、護理,包括靜脈治療、液體更換、術前準備等,確保床位分配到人,責任到人,實現責任護士對分管患者的連續(xù)、全程無縫隙護理。出院時給每位病人發(fā)放調查表,讓病人對護士工作進行總體評價。我科共26名護士,每個護士管理8張床,負責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面計劃和護理實施。而護生進入科室的第一天便可以安排固定的帶教護士,每個護士帶教一名護生,護生跟著帶教老師的班次上班,同時可以管理老師所管8張床位中的3張,老師先講解管理病床注意事項,工作流程等,然后,護生在老師帶領下重點管理自己的3張床,帶教老師一定做到放手不放眼,尤其是有創(chuàng)性操作。雖然,讓學生重點管理這3張床,但管床老師要每日檢查同學管床情況,有無事情遺漏,同時,通過詢問病人來評估護生的工作情況。
3 結果
從上述結果可看出,責任制護理組的護生90%對工作充滿激情,實習結束后80%的護生認為所需的專業(yè)知識在實習的過程中得到了鞏固,100%認為操作技能大大進步,實習過程受益匪淺。同時,責任制護理組的帶教護士認為其帶教的護生工作積極性高,能夠主動與患者交流,處理問題、分析問題能力不斷提高。患者對責任制護理組的護生評價遠遠高于功能制護理組。
4 討論
功能制護理以完成醫(yī)囑和執(zhí)行醫(yī)囑為主要工作內容,以工作內容為中心分配任務,分工明確,流水作業(yè),易于管理節(jié)省人力。護理班護士,負責白班所有小治療,接手術病人,送手術病人,收新病人,完成所有護理記錄及交班報告,事情非常繁瑣,明顯人手不足,護生跟著老師也是不停地做事,而且老師忙于工作,講解內容少,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有時學生提出問題,也無暇顧及。雖然護生有自己所管的床位,但因繁忙的工作,也沒有時間與精力去了解、溝通。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有些病人提出一些??浦R,解答不出,降低了患者對護生的信任度,導致很多操作也不愿意讓她們來動手,減少了護生動手的機會。
責任包干制護理是在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新的臨床護理模式。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由一位責任護士運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對其所管病人從入院到出院提供連續(xù)的、全面的、整體的護理組織方式。在責任制護理中,責任護士是主導,可直接向醫(yī)生匯報病人的病情變化,并與其他醫(yī)護人員、家屬溝通。其優(yōu)點:①病人獲得整體的、相對連續(xù)的護理,安全感與所屬感增加。②護士工作的獨立性增強。③護士的責任感、求知感和成就感增加,工作興趣和滿意度增加。④加強與病人、家屬及其他醫(yī)務人員的溝通,合作性增加。
5 結論
責任包干制護理讓護生工作積極性提高,能夠主動地、明確地完成工作任務,遇到問題,分析總結,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遇到患者提出的疑難問題,會主動請教老師或在網上、書上找到答案,為患者解答,對所管病人情況了解交清。與患者的關系進一步加深,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護生的信任度。
參考文獻
[1]楊朝愛,朱桂玉,曾偉.護生臨床實習不同帶教方法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4,19(1):3.
[2]陳琳,劉開英.護理排班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2(8):114.
[3]周欽,陳鳳平,彭山玲.床旁責任制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