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賽賽
摘 要: 在2012年出版的第二版《穆斯林的葬禮》中,韓子奇最終的民族歸屬由漢族孤兒變?yōu)榛刈迥滤沽?。作為一部涉及回族風俗歷史與宗教信仰的小說,核心人物韓子奇民族歸屬的改變勢必影響小說的整體布局。本文從情節(jié)設置、悲劇意蘊和思想深度三個方面予以論述。
關鍵詞: 《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 民族歸屬 韓子奇
《穆斯林的葬禮》自1988年出版以來,直到2012年才有修改后的第二版。版本的修改主要表現(xiàn)在:細節(jié)更精致,如梁冰玉海外歸來時的穿著;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力免突兀,如對英倫之戀的舒緩處理。這些改變尚停留在量變層面,核心人物韓子奇的身份由漢轉回無疑是一次質(zhì)變,這一改變在涉及回族風俗歷史的小說中勢必引起強烈的化學反應。
一、情節(jié)設置
作者在《葬禮》的《后記》中提到:“我在落筆之前設想過各種技巧?!雹偃绱司捅砻鹘^非刻意為之。梁君璧與韓新月疏離的母女關系就是作者無意精心設置而讀者欲罷不能的一個懸念,直到新月死前才揭開謎底。相比母女裂痕更隱晦的是第一版中韓子奇漢族身份的秘密,真可謂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第一版中,韓子奇的出場、語言和行為等諸多敘述都有意模糊民族和信仰界限。最初對韓子奇的介紹,只說他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既是孤兒,又如何確定他是回族的后代,對于族別界限嚴明的穆斯林來說,如此明顯的疏忽是不合情理的。對待八月十五的兔兒爺,韓子奇勸師傅不會有人把它當神,可見他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信仰自覺。韓子奇在以妹夫的標準考察奧力佛時對民族和信仰界限的忽略,也說明韓子奇的穆斯林特質(zhì)不是由內(nèi)而外的。另外,在韓太太以不與“卡斐爾”結親而拒絕楚雁潮時,文中提到韓子奇與漢族的楚雁潮同樣困惑于如此界限,這個困惑使他痛苦。一個年近六十的穆斯林,對這樣的界限即使不贊同也應司空見慣,為之困惑和痛苦實在不合常理。這一情節(jié)表面上是為楚韓愛情尋找出口,實際上更是韓子奇困境中的自我救贖。第一版中這些精心埋設的伏筆,都在韓子奇漢族孤兒身份揭示后落到實處。這種以讀者閱讀中的不確定形成懸念的方式,使情節(jié)發(fā)展更搖曳生姿。第二版忽視這些細節(jié)而局部改變韓子奇的族別,使得讀者的不確定懸置不決,見矢發(fā)而不見矢落。
《葬禮》第二版中,作者在韓子奇臨死前寫道,他帶著“永不可饒恕的深重罪孽……棲棲惶惶地走向末日”②。韓子奇坦白自己恐懼,只是因為沒有像其他穆斯林一樣朝覲天房和完成“五功”。雖然梁君璧認為還有娶兩姐妹的事情,但是從獨白看,韓子奇對冰玉的愛,更多的是愧疚和遺憾,而不是違背真主的恐懼?!豆盘m經(jīng)》說道:“(同娶兩姐妹)但以往的不受罰?!雹邸罢l在不義之后悔罪自新,真主必赦宥誰。”④由此看來,韓子奇身為穆斯林,對信仰不夠虔誠并沒有達到不可饒恕的地步,不足以引起前文鋪墊中那么深重的罪惡感。如此簡單地修改其族別,反而使前部鋪墊顯得頭重腳輕、小題大做。梁亦清、姑媽、新月都是穆斯林,她們?nèi)ナ罆r只是帶著對人世的牽掛。只有韓子奇在臨死之前擔心因信仰不夠虔誠而遭受懲罰,這樣的情節(jié)若只是為了總結韓子奇的一生,則大可不必讓他棲棲惶惶地走向末日。參照第一版,韓子奇第二版的族別重置,使其臨死前的心理描寫不夠細致準確。
二、悲劇意蘊
霍達在《咀嚼悲劇》一文中提到,她自己是一個偏愛悲劇的作家,因為“有價值的東西,真善美的東西,當眾被打得粉碎,卻能給人以靈魂的震顫,激發(fā)人的良知”⑤。《葬禮》中的人物都經(jīng)歷了人生中各樣的悲劇,尤其是純真善良的新月在最美的年華里香消玉殞,致使在讀者含著眼淚要求新月復活時,作者解釋那是命運使然,自己也無力改變。小說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人物也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軌跡,作者也不能隨意改變。
韓子奇作為小說中的核心悲劇人物,承擔巨大的悲劇意蘊。他在世事的變遷中失去了為之奮斗一生的玉器事業(yè),遭遇了無法與愛人相守白頭的命運,還不得不經(jīng)受愛女早逝的痛苦。這些悲劇足以令讀者為之扼腕嘆息,然而,這遠不及第一版中他臨死前對隱藏漢族身份的懺悔和背離信仰的恐懼中所隱含的悲情?!豆盘m經(jīng)》說:“你們中誰背叛正教,至死還不信道,誰的善功在今世和后世完全無效。這等人是火獄的居民,他們將永居其中。”⑥作為漢族孤兒的韓子奇一生都背負謊言,臨死前對真主懲罰的恐懼,并非突然出現(xiàn),而是已經(jīng)困擾了他一生,這才是他平日敬拜真主不夠虔誠和路過蘇伊士運河卻沒有朝覲天房的原因。韓子奇的悲劇在此達到高潮,也具有了特殊的悲劇意蘊。第二版修改后,在對矛盾沖突的簡單化解過程中,削減了韓子奇這一形象的悲劇意蘊,這與作者尊重“命運使然”的說法相背離。
韓子奇的回族身份不僅削減了韓子奇的悲劇意蘊,還沖釋了梁君璧身上所蘊含的悲劇意蘊。劉白羽認為梁君璧是“作者塑造得豐滿的一個典型形象……她表面上顯露著壓人的威勢,其實內(nèi)心隱藏著一腔悲痛”⑦。作為小說中的第二大悲劇人物,梁君璧一無所求,委身的丈夫對她沒有愛情,一手帶大的親妹妹和自己的丈夫有了孩子,親生兒子錯失愛情而隱忍的怨恨,新月對母愛的失望,都使梁君璧成為悲劇的核心。第二版中韓子奇穆斯林身份的改變,使梁君璧對自身行為的被迫否定的悲情消于無形,這極大地削減了梁君璧具有的悲劇意蘊,直接影響了小說整體的悲劇感染力。
三、思想深度
小說《序曲》寫道:“由于歷史上難以避免的融合,回回民族當中也糅進了一些漢人?!雹噙@申明了作家的基本立場。這不僅是《葬禮》的主題思想之一,還是第一版《玉別》一章韓子奇漢族身份最終揭秘的合理性依據(jù)。
第二版中韓子奇的回族身份不僅改變了自己身上的漢族血統(tǒng),還除去了韓新月和韓天星身上的那一半漢族血統(tǒng),以及天星那一雙兒女的漢族血統(tǒng)。三代人都變成了純正的回族穆斯林,這不只如前所述導致小說情節(jié)紊亂和悲劇意蘊的削減,更重要的是使小說原先的主題淡化了。
霍達在《我為什么寫作》中提到,《葬禮》中寫了伊斯蘭文化和華夏文化的撞擊與融合,并指出這種撞擊和融合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按照第二版韓子奇只是一個不夠虔誠的穆斯林,那么第一版中他作為當了一輩子漢人,在文化融合上的意義就消失了。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就只能表現(xiàn)在梁冰玉和韓新月與漢族青年的戀愛上。梁冰玉和楊琛的愛情沒有結果,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也沒有結果。這份碰撞的痛苦不僅在程度上遠遠不及韓子奇漢族身份隱含的悲情,而且不值得作家如此評價《葬禮》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義。無論是從血統(tǒng)融合,還是從文化融合的層面上來看,韓子奇的漢族身份都承擔重要的作用。第二版將其身份從漢族改為回族,確實消解了小說在民族融合方面的寄予。
就兩個版本的比較來看,第二版《葬禮》中韓子奇身份的變化,即從漢族孤兒到回族穆斯林的族別重置,使小說在情節(jié)設置、悲劇意蘊和思想深度三個方面相對遜色于原版。
注釋:
①②霍達.穆斯林的葬禮[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1,605,591.
③④⑥馬堅.古蘭經(jīng)[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59,82,24.
⑤⑦⑧霍達.霍達文集·筆耕犁痕[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9:69,4,2.
參考文獻:
[1]霍達.穆斯林的葬禮[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
[2]馬麗蓉.20世紀中國文學與伊斯蘭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宋濤.從《穆斯林的葬禮》看回漢兩族文化異同[J].現(xiàn)代語文,2006.(11):44-45.
[4]趙慧.回族文學與回族的民族心理[J].西北民族研究,1994(01):27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