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多數的高職院校只注重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忽視了人文素質的教育,導致高職生普遍人文素質偏低。若在高職公共理論基礎課中適當引入國學教育,則可以很好地改善這種尷尬的局面。
【關鍵詞】公共課;人文素質;國學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職人才培養(yǎng)不能只強調工學結合的技術培訓,還應該考慮培養(yǎng)出來的應是德才兼?zhèn)涞娜瞬?。因此只有重視人文素質的教育,才能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既具有較高的職業(yè)技能又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質,真正地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職院校公共基礎理論課的現狀
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把人文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劃等號,這樣帶來的后果是:學生雖然有正確的政治思想,但心理卻不健康;學生雖然愛黨愛國,但卻缺乏一定的職業(yè)道德;學生雖然外表看起來像“紳士”,但卻不會打理自己的生活;學生雖然有著較強的自尊心,但卻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不會處理與周圍人的關系。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對公共理論基礎課進行改革,而在高職政治理論課中適量的引入國學教育,可以很好地化解這一尷尬的局面,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即掌握了高超的技能又有一定人文修養(yǎng)。
二、國學概念的界定及發(fā)展現狀
“國學”始于20世紀初,國學大師吳宓先生認為,國學是一個國家學術的總體,是本國學術的整體。張岱年先生認為:國學是中國學術的簡稱。我們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對國學進行定義,廣義的國學是指中國傳統(tǒng)的學術文化的總和,如傳統(tǒng)的百家哲學、文學、語言學、醫(yī)學、天文學、地理學、水利學、軍事學、星象學等;而狹義的國學主要是指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它是中國國學的核心與精髓,也是當前我國正在興起的國學教育的核心內容。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就是指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思想、文化、民族精神的教育,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德藝雙馨的人才。
三、高職教育中引入國學教育的必要性
我國高職課程的設置,除了語文、思想政治外很少有真正屬于民族文化的課程。當西方學者深入中國文化進行研究的時候,我們卻在淡忘或者忽視本民族文化的價值;當國家現代化需要不斷培養(yǎng)出能夠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時,我們卻通過壓縮民族文化教學時間來保證近期目標的實現。急功近利的作法實際上是在扼殺人才的創(chuàng)造力,扼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當前,基礎教育仍以“升學”為主要目的,國學知識在升學考試中占有的比重甚小;高等教育的專業(yè)設置又表現出窄口徑的特點,極少數高校有專門開設國學專業(yè)或國學課程。受完基礎教育的學生只是會背微乎其微的幾句詩詞,對于國學經典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知;人們對于國學經典的無知令人汗顏。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所言:“當我們的青少年對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但卻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為何許人,當我們的大學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甚至連中文寫作都做不到文從字順,那么,我們可以斷言,我們的文化教育一定是在哪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上出了問題,出現了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危機,是民族振興、國家崛起過程中必須加以正視并克服的障礙與挑戰(zhàn)?!眹鴮W作為中國傳統(tǒng)學術文化的總和,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之精髓,在教育領域的式微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四、國學教育融入高職公共理論基礎課的創(chuàng)新
1.在國學教育的目標追求上,提高高職人才的人文素質
國學所承載的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和基礎,要充分發(fā)揮國學教育在提升高職人才人文素質中的重要作用。高職人才是民族和國家的未來,開展國學教育,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熏陶高職人才,對于提升高職人才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2.在國學教育的內容重點上,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國學教育應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重點內容。我們必須將其中積極的因素同時代發(fā)展結合起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換,使其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益元素。比如,國學中蘊含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仁、義、禮、智、信”的道德修養(yǎng),和“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目標理想等。
3.探索豐富多彩的國學教育實現形式
國學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化工程,只有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豐富實現形式,才能做實做好。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國學教育:一是加強國學的研究工作,夯實國學教育的學理基礎。二是抓好教材建設,要把國學作為專門的課程去設置,突出國學教育的重點對象。從高職人才這個重點群體抓起。把國學內容融入思想政治課和專業(yè)課的教授之中,充分發(fā)揮國學教育在教書育人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熠輝.國學教育,重鑄我們的文化的脊梁[J].教育與職業(yè),2005,(4)
[2]盧文豐.對高職公共課動態(tài)教學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0,(11)
作者簡介:
胡亞萍(1983.7~)女,籍貫:甘肅,最高學歷:本科,目前職稱: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