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本文通過對英國著名漢學家理雅各和我國文人辜鴻銘所翻譯的《論語》進行對比分析和研究,反映出他們對中國古典文化經(jīng)典翻譯的不同風格,即理雅各的嚴謹、細膩以及對原文的忠實和辜鴻銘譯文的別出心裁。從翻譯理論上證明不同翻譯風格的譯作存在的意義。
【關鍵詞】翻譯目的 翻譯風格 誤譯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著作,是先秦儒家學派最珍貴的文字材料,對中國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理雅各和辜鴻銘是英譯儒經(jīng)的兩位先驅?!墩撜Z》英譯對西方文化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理雅各翻譯的《論語》為“嚴謹?shù)膶W者風格的著作(林語堂)”;而辜鴻銘的譯文頗對西方人的口味,并廣為流傳。本文通過對這兩個版本的《論語》進行分析比較,來探討中國古典名著的翻譯。
一、理雅各、辜鴻銘《論語》翻譯的目的和風格
理雅各是英國倫敦學會的傳教士,后在香港居住達30年,其翻譯是能使說英語的本族人了解東方哲學思想、東方文化和風土人情。他的譯文希望能保持原著的原汁原味,因此譯文“因過分依字直譯而使人讀來費力”。在“八佾篇”中的《韶》與《武》直譯為“shao”和“wu”,這兩種中國古代的舞樂直譯出來讓英語讀者不知所云,譯為music of shao和music of wu更好理解。從理雅各譯文的語篇結構來看,他更重視探索原作的形式特征,而不是宣傳作品內(nèi)容。
辜鴻銘《論語》英譯,副標題是“引用歌德和其他西方作家的注釋的一種新的特別翻譯”。其主要目的是讓西方人真正了解中國儒學的思想體系,改變西方人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偏見,因此,“引用了非常著名歐洲作家的話,通過征召這些歐洲讀者熟悉的思想系列”來讓讀者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儒家哲學。所以在他的譯文中,中國的人名和地名被他用西方人所熟悉的人名、地名所代替,甚至將某些概念生搬硬套西方的概念,如“季氏篇”之八中的“天命”被譯為the Laws of God(“上帝的律令”) ,把“圣人”譯為holy men (“獻身宗教之人”) 等。辜鴻銘譯文的篇章結構形式采用典型的英文模式,注重句子間相互的連貫性。其翻譯由于他的西化的語言特色而倍受英語本族人的歡迎。
二、理雅各、辜鴻銘英譯《論語》不及和過
辜鴻銘認為翻譯不僅要具備“知識”和“嚴謹”的態(tài)度,而且要求譯者有“文學訓練”和“文學感知力”。實際上,我們看到,理雅各的缺點、錯誤首先是對原文真意的“感知”、理解上的錯誤。
例1.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保ā墩撜Z》·八佾)
理譯:Zigong wished to do away with the offering of sheep connected with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first day of each month. The Master said, “Ci, you love the sheep, I love the ceremony.”
這里把“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譯錯了。辜譯為 “What you would save,” “said Confucius to him”, is the cost of the sheep; what I would save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rite”。把“愛”譯為grudge, cherish也可取。
例2. 入太廟,每事問。(《論語》·鄉(xiāng)黨)
辜譯:When he attended the service at the Great Cathedral (ancestral temple of the reigning prince) he always enquired what he would do at every stage of the service.
把“太廟”譯為Great Cathedral是曲意迎合西方讀者,不倫不類,且at every stage of the service完全是任意添加。這種例子在辜譯文中并不罕見。如“季康子”人名被譯為A noble who was the minister in power in Confuciuss native State,好像在向讀者講解,而非翻譯。理雅各則嚴謹很多,不添枝加葉。上例理譯就簡潔流暢,吻合原文:
When he entered the ancestral temple of the state, he asked about everything. (P. 151)
辜鴻銘的譯本還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即翻譯經(jīng)書中一些重要術語時出現(xiàn)釋意化和擴大原詞意義的問題。比如說,孔子在《論語》提到的“孝”和“悌”,辜鴻銘將其翻譯成“a good son”(一個好兒子)和“a good citizen”(一個好公民) ,顯然過于虛廣。辜還把“道”譯為“wisdom”,“禮”譯為“art”,在語義上都顯得過于概括,并未準確傳達出它們的真正含義。
三、結語
理、辜的《論語》英譯各有所長,都值得我們細心揣摩,吸收其長處。后人的進步,都是在前人已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開始的。此外,中國譯介西方先進的文化思想論著已做了許多工作,但把中國文化經(jīng)典介紹給世界的工作卻做得太少,這是遣憾的。中國文化是世界人民的財富,應該大量介紹給世界各國人民。
參考文獻:
[1]理雅各.漢英四書[M].湖南出版社,1992.
[2]辜鴻銘著,黃興濤等譯.辜鴻銘文集[M ].??冢汉D铣霭嫔纾?1996.
[3]樊培緒,楚至大.理雅各,辜鴻銘英譯儒經(jīng)之不足與過 [J].中國科技翻譯,1999.
[4]黃興濤.曠世怪杰名人筆下的辜鴻銘,辜鴻銘筆下的名人[M].東方出版中心,1998.
[5]黃興濤.文化怪杰辜鴻銘[M ].北京:中華書局,1995.
[6]王國維著,姚金銘,王燕編.王國維文集(第三卷) [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