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智凌
摘 要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樂的創(chuàng)始人,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印象派鋼琴作品,其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別具一格,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德彪西鋼琴作品獨具特色的音樂魅力,本文著重對其鋼琴作品的觸鍵方法做了詳細(xì)的分析與研究,更有利于我們在彈奏德彪西鋼琴作品時,演繹出其獨有的濃厚的印象派音響色彩。
關(guān)鍵詞 德彪西 鋼琴作品 觸鍵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4.1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Research on the Touch Key Method of Debussy Piano Works
QIAN Zhiling
(Music and Dance Academy,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3)
Abstract Debussy is the founder of impressionist music, in his life, he created a lot of impressionist piano works, its unique writing style, in order to better express the unique music of Debussy piano works charm, this article focuses touch his piano works key approach made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more conducive when we play Debussy piano works, deduce its unique sound impressionist strong colors.
Key words Debussy; piano works; touch key method
1 德彪西鋼琴音樂基本的聲音與觸鍵要求
德彪西鋼琴音樂中對聲音色彩變化的要求與其他流派要求不同,它追求一種瞬間、輕柔、連貫、朦朧、夢幻、純粹的音響效果,特別是力度范圍大多保持在弱甚至很弱這一區(qū)間,并在此范圍內(nèi)做出無數(shù)的層次變化。為了更好地詮釋德彪西鋼琴音樂,演奏者應(yīng)使用手指肉墊最厚的部位淺細(xì)、輕柔地?fù)崦冁I,就像在撫摸羽毛般的感覺,手指也滲透到音樂里去,讓人感覺不到琴槌的敲擊聲,決不能用任何敲擊性的觸鍵手法來演奏,同時結(jié)合和聲旋律色彩、力度表情記號等方面的變化,并憑著內(nèi)心聽覺來引導(dǎo)自己的演奏,將德彪西夢幻般的音樂世界盡可能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德彪西與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的聲音與觸鍵要求是不一樣的。巴洛克時期音樂所要求的聲音特征是清晰且集中,多用非連音,力度又不是太強,主要運用指尖部位、以較為垂直方式敏銳、輕快地觸鍵,避免過分尖銳或宏大的音量。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要求音質(zhì)飽滿而富有彈性,力度變化增多但不及浪漫主義時期,演奏時多用指尖部位,音質(zhì)清晰透亮,顆粒性強。而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要求音質(zhì)渾厚豐滿,充滿延綿起伏的歌唱樂句,力度對比明顯,觸鍵時除用指尖彈奏顆粒性強的音樂部分,也會用到手指肉較厚的指面,既緩慢又有深度地彈奏歌唱性的樂句,同時還用上手臂及全身的力量。由此可見,德彪西印象主義音樂與眾不同的演奏風(fēng)格,更值得我們對他鋼琴作品的觸鍵方法做具體的分析與研究。
2 德彪西鋼琴作品觸鍵方法的具體分析
完整準(zhǔn)確地演奏德彪西鋼琴作品,除了了解他作品獨特的風(fēng)格特征,還必須對手指的觸鍵方法進(jìn)行更深入、更具體的研究,這樣才能把他作品的音樂特質(zhì)表現(xiàn)出來,那就是以音樂捕捉對事物產(chǎn)生的瞬間印象和稍縱即逝的情感觸覺,表現(xiàn)了自然界中瞬息萬變的種種現(xiàn)象、色彩絢麗的畫面和時隱時現(xiàn)的夢幻意境,強調(diào)個人的主觀感受。因此,在彈奏時,手型擺放,手指觸鍵的位置、高度及下鍵速度、深度等等,都非常重要。
首先,手型擺放要自然,不可太過于拘謹(jǐn),手指要略為扁平,應(yīng)多用手指肉厚的部分,并且用勾、抓等接近水平的方式,指面淺細(xì)、輕柔地去撫摸琴鍵,與巴洛克、古典主義時期多用指尖部位、垂直下鍵是完全不同的,德彪西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革。由于他的作品多以捕捉瞬間印象和表現(xiàn)一種夢幻意境為主,大量運用連奏、弱奏甚至更弱來彈奏,因此,除了手指觸鍵的位置要正確,還要注意彈奏時手指與琴鍵的距離不要太遠(yuǎn),手指要緊貼琴鍵,甚至有時能感覺到前后兩音的瞬間交叉,切忌高抬指下鍵,發(fā)出過于清晰、顆粒性強的音響。當(dāng)然,具體到每首樂曲還要根據(jù)不同音色、力度等方面的要求改變手指觸鍵的部位以及手指觸鍵的高度。
然后,下鍵的速度不可過快,需緩慢地、有控制地觸鍵,使音樂在手指的撫摸下自然輕柔地流淌出來,讓聽眾感覺不到琴槌的存在,避免出現(xiàn)快速敲擊、拍打琴鍵的音響。緊接著,琴鍵不能彈得太深,不要過分壓到底,雖然手腕、手臂要放松,但又不能過分感到手臂往下墜的重量感,而是需要手腕、手臂有韌性、有控制地支撐著手掌、手指,讓手指更輕松、更自然地跟隨琴鍵移動,否則,手指彈得過實,就會影響德彪西鋼琴作品朦朧、夢幻意境的表現(xiàn)。
最后,在彈強奏時,要注意區(qū)別于貝多芬、李斯特式的那種強力度,觸鍵要有所控制,避免太重太響、尖銳刺耳的聲音,要做到柔和、連貫、宏大、有共鳴的強音效果。這時手臂應(yīng)保持自然放松,掌指關(guān)節(jié)要堅定支撐,并貫通全身內(nèi)在的力量,用手臂通過推鍵的方式把力量溫和地貫通到手指,感到力量從身體一直傳到琴鍵,盡可能地使音延長,彈出的是“柔和的強音”,這樣,才不至于破壞德彪西音樂中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例如德彪西的鋼琴作品《水中倒影》,用音樂描繪出了潺潺流水、微風(fēng)吹起水面漣漪、水中倒影等等生動的形象,旋律在不斷變幻的和聲襯托中,細(xì)膩地刻劃出水中倒影的輪廓,時而清澈、時而朦朧,德彪西善于捕捉光影和色彩的瞬間感覺,整首曲子表現(xiàn)出水與光千變?nèi)f化、夢幻離奇的效果,意境迷人,極富詩情畫意。又如他的鋼琴前奏曲《沉沒的教堂》,取材于法國北部布列塔尼半島上的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德彪西運用鋼琴獨特的音響效果勾勒出傳說中的神秘與詭異,捕捉教堂在清晨緩緩浮出水面、傍晚又沉入海底的這一天當(dāng)中不同時段的光線下,所產(chǎn)生的瞬間印象,樂曲描繪了晨霧、海水、教堂等等景象,仿佛讓人聽到了鐘聲和唱詩班的歌唱聲,既給人一種寧靜、神秘的感覺,又給人心潮澎湃的震撼感。以上兩個例子,可以讓人從聽覺和視覺的結(jié)合上,感受到德彪西作品的和聲魅力,他的音樂五顏六色、奇輝異彩,顯示出迷人的光色交映的特殊效果。像這樣極具視覺效果的特色標(biāo)題音樂,在德彪西的鋼琴作品中比比皆是,演奏者只要能按照以上所提到的德彪西鋼琴作品觸鍵方法進(jìn)行訓(xùn)練,就能更好地把握住他的音樂風(fēng)格特征,更深刻地體會到他夢幻般音樂世界的無窮魅力,把他音樂中的夢幻意境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出來。
3 研究德彪西鋼琴作品觸鍵方法的意義
意大利作曲家亞佛雷德·卡瑟拉(Alfredo Casella)在聆聽了德彪西本人的演奏后所說的:“很難找到恰當(dāng)?shù)恼Z言來形容他的演奏方式,他的觸鍵極微妙,給人的印象是:鋼琴在他手上變成了一件無鍵盤、無槌的樂器,他似乎是讓手指直接彈弦而發(fā)音的,他使鋼琴從一件擊弦樂器中解放了出來。”可見,德彪西這種觸鍵方法的運用,極大地拓展了鋼琴這件樂器的音響領(lǐng)域,開創(chuàng)了獨具印象風(fēng)格的觸鍵方法新局面,將巴洛克、古典、浪漫樂派積累形成的鋼琴演奏風(fēng)格進(jìn)行了更有創(chuàng)造力、更有想象力的挖掘與發(fā)展。研究并掌握他鋼琴作品經(jīng)典的觸鍵方法對于我們演奏好德彪西印象派鋼琴作品,甚至其他風(fēng)格的鋼琴作品都是大有裨益的,應(yīng)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4 結(jié)束語
每位作曲家的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風(fēng)格和音樂語匯,所以演奏者在演奏不同風(fēng)格的鋼琴作品時也應(yīng)該具備不同的觸鍵方法,以期達(dá)到完美表現(xiàn)音樂的目的。就象在演奏德彪西的印象派鋼琴音樂時,運用正確完美的觸鍵方法,能帶我們遨游在他夢幻的海洋里,任思緒飛揚,想象萬千,這就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2012年度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204LX224
參考文獻(xiàn)
[1]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2] 李柯.印象主義鋼琴作品觸鍵法初探[J].黃鐘,2006(1).
[3] 陳娟.德彪西的鋼琴作品[J].音樂探索,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