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 要:什么是MOOC?為什么學生會學MOOC?為什么教授要教MOOC?為什么大學要鼓勵其教員教授MOOC?用人單位將如何看待MOOC?為什么MOOC也意味著高質量?本文基于我在北大參與推動MOOC工作的體會,探討以上這些問題。相信MOOC在教學與研究方面必將開啟一個新的領域,值得我們付出努力開拓探索。
關鍵詞:MOOC(慕課);體驗;未來教育
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慕課)的理想是借助網(wǎng)絡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最新成果,低成本地將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供給任何愿意學習的人,不分貧富貴賤。對于熟悉電視廣播教育和現(xiàn)代遠程教育的人來說,這種理想似乎沒有什么新意,人們已經追求好幾十年了?,F(xiàn)在關于慕課意義和憧憬的話語,在十多年前我們做“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時候似乎都說過。那么,慕課怎么會一下子就這么火了呢?
不管怎樣,現(xiàn)在不少人看好慕課,相信它除了有重要的意義外,還會有光明的前景,盡管還有許多事情一時說不清楚。若干年(5~10年)后,當我們回頭來看現(xiàn)在開始喧囂的慕課,怎樣才能算是成功呢?或者說,什么樣的成功才是值得我們現(xiàn)在如此興奮,從而滿懷激情地投入其中呢?我認為,成為正規(guī)大學教育廣泛實踐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不只是所謂優(yōu)質教育資源或IT技術的展示,才是有意義的慕課成功的標準。而且,我相信慕課能夠取得按這種標準衡量的成功。
一、什么是MOOC
基于參與北京大學過去一年多來推進慕課的工作,我感到現(xiàn)在可以給出一個大致的定義了,那就是:
主講教師負有責任的,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支持大規(guī)模人群參與的,以講課視頻、作業(yè)練習、論壇活動、通告郵件、測驗考試等要素交織的教學過程。
其中,“主講教師負責”、“大規(guī)模人群”,“要素交織”和“教學過程”是關鍵詞,它們將慕課與先前的各種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的實踐區(qū)別開來。下面分別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看這個定義在實踐中的體現(xiàn)?!拔夷軓哪秸n中獲得什么?選修一門慕課,我需要做什么事情?”這是每個學生面對慕課潛意識中都會有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先是通過課程預告了解即將開出的新課,看是否適合自己。課程預告通常包括課程的基本內容、教學方法和基本要求、開課和結課時間等信息。學生通過注冊選課,在參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的活動包括:觀看課程視頻;按時完成能得到即時反饋對錯的作業(yè),參加考試(也是能馬上知道成績);在論壇提問以及回答別人的問題。最終,課程結束時,如果學生在作業(yè)和考試上達到一定要求,將獲得證書。這是學生體驗的基本框架。
為了掌握總體學習進度并提供課堂的體驗,慕課上的講課視頻通常以周為節(jié)奏向學生提供,而不是一股腦全部發(fā)布出來。在慕課上作業(yè)和考試現(xiàn)在有三種基本類型(今后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還可能增加)。如自動批改的客觀題,可以是多選或單選,還可以是問答填空等,作業(yè)可能有截止日期和提交次數(shù)的限制。除了客觀題,作業(yè)還可以是相互批改后由算法匯總的主觀題以及自動批改的程序設計題。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在論壇提問以及回答別人的問題。學習結束后,根據(jù)平時作業(yè)成績和考試的成績以及參與論壇的活躍情況,匯總形成課程成績,達到一定標準后將獲得證書。目前慕課的證書一般有三種類型:普通證書,優(yōu)秀證書,帶有身份認證的證書。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需要做的事情包括:準備并發(fā)布課程預告(提前一段時間);將課程內容規(guī)劃成若干10分鐘左右的知識點,并設計評估學習效果的練習測試題;對應傳統(tǒng)每周3學時講授的課程,慕課大概需要每周錄制約100分鐘的視頻;選擇適當?shù)姆绞戒浿浦v課內容;基于平臺功能,制訂評分準則與通過標準;有計劃地與學生溝通和互動,并通過反饋信息對課程進行適當調整。
如何制作課程視頻通常是人們首先關心的事情,盡管一門好的慕課絕不僅是一組好的視頻。講課視頻并沒有唯一最好的模式,根據(jù)能有的時間投入,適合課程內容的教學就好。依照北大現(xiàn)有的做法,大致包括如下幾種:(1)豪華版。如藝術學院畢明輝老師的“二十世紀西方音樂史”,高端專業(yè),非常精美。但是成本很大,估算下來,視頻時間與工作量之比為1:100。(2)清新版。比如陳江老師的“電子線路”課程。視頻時間與工作時間比是1:50。教師自己講自己錄,自己為視頻課程做各種美化。(3)課堂實錄版。比如鄧輝老師的“世界文化地理”,時間比是1:10。課堂上會有一些活躍氣氛的互動,鑒于慕課要講究效率,這樣的內容一般不會放在慕課視頻里。(4)簡樸版。時間比差不多是1:5。這種方式采用相應的視頻制作工具直接將PPT的演講過程轉成視頻,錄制的視頻可以體現(xiàn)在PPT上簡單的涂寫過程,教師也可以在視頻課程中偶爾出現(xiàn)一下。教師自己可以單獨制作,也可以教師錄完后由技術人員做剪輯,總的來說比前面三種花的時間少。我和邱澤奇、王衛(wèi)紅老師講的“人群與網(wǎng)絡”課程,主要依賴于文字、圖像等信息,因此采用了這種較為簡單和方便的課程視頻制作方法。顯然,上述這些只是已經在我們實踐中采用的樣例,完全還可能有其他形式。
就上課的過程而言,教師首先要保證的是,講課視頻以及各種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在對應周之前上線,一般不可能等所有材料都準備好才開課,通常有2~3周的提前量就好。接下來,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平臺上的活動,如作業(yè)完成情況,并且依據(jù)結果對自己的課程進行必要調整。比如,一個題目出來之后,80%的學生都沒有做對,作為教師應當有一個反思,并且把這種反思投射到下一次的課程中,通過種種反饋使得課程更加合理。當然還要有計劃地參與課程論壇,定時或者定量地回答學生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溝通,還可以根據(jù)學生在論壇上反饋的情況,設置一些討論的問題。
慕課的內容和過程,也可以(其實是應該)用于校園內對應課程的教學,通過“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基本教師一言堂的情況。例如,可以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提前觀看相關內容的視頻,并完成要求的作業(yè),做到有備而來。而在課堂上則是以討論為主,從而實現(xiàn)將“講授主導的學習”轉換成“研討提升的學習”,這是一個翻轉。原來的學生學習是先課堂內再課堂外,即先來教室聽老師講課,然后回去做作業(yè)、看書等;現(xiàn)在的學生到課堂之前已經通過視頻學習了相關的知識、做好了作業(yè),來到課堂只是進行討論和拓展,這是“翻轉”的另一體現(xiàn)。
二、MOOC為什么能成功
慕課會對高等教育起到什么作用?它的未來是什么?像一陣風一樣吹過去還是終將成為高質量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未來一個什么狀態(tài)能說明我們今天討論的慕課是成功的?我認為,慕課要成功,就不能只是演示,不能僅是示范,不能只是“櫥窗”;慕課的成功應該是,成為常規(guī),成為普通,成為“店堂”——大學的“店堂”。所謂“普通、常規(guī)”,即是大學課程的“一等公民”,意味著作為教師,可以自由選擇上課的形式,傳統(tǒng)的教授方式、慕課方式或是某種混合教學方式,都可以,都被教務處同等對待?!暗晏谩笔桥c“櫥窗”相對的,店堂意味著本色,櫥窗則更多地意味著展示和招攬。對于學習者來說,就是要能夠在網(wǎng)上找到應有盡有的慕課,就好像我們可以在網(wǎng)上買到各種各樣的書一樣,不一定都是暢銷書。
如果慕課做到了“普通、常規(guī)、店堂”,那么就意味著高等教育在“規(guī)模、質量和效益”三者的均衡上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或者說“高位均衡”。為什么慕課能夠使高等教育在“規(guī)模、質量、效益”三者的均衡上達到一種新的境界?慕課是由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催生出來的,但技術本身不是教育。一定是潛在有某種巨大的價值,由于先前技術不夠先進而沒能得到發(fā)掘和開采。什么樣的價值?在哪里?如果我們進一步挑戰(zhàn)自己,就還可以問: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提供教育資源已經進行了多年,為什么以前就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充滿希望?
首先,我們看到盡管優(yōu)質教學資源總是很缺乏,但在中國和全世界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并沒有被有效地利用。下圖是一所大學某學期的課程選課人數(shù)情況,共計開設了1998門課。橫軸是課程按照選課人數(shù)由多至少的排序,縱軸是對應一門課的人數(shù)??梢钥吹?,其中只有幾門課的選課人數(shù)較多,還可以計算出選課人數(shù)的均值為48,中位數(shù)為29。也就是說,大部分課的人數(shù)都在30以下。這一方面可以說該校的條件較好,學生能在小班中得到教師的關照,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在某些適合大班教學的課上沒能充分利用教師的資源。其次,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方式中,學生主要通過接收信息輸入,加上自己的即時思考加工進行學習,互動通常不多。學生花大量的時間聽講和思考,而我們老師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備課和講授,真正留給老師和學生互動的時間非常有限。從這兩個方面來講,我們可以說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遠遠沒有被充分地利用。而對于慕課,就教師的投入而言,在信息傳遞方面,通過網(wǎng)絡信息技術擴大受教育者規(guī)模的邊際成本趨于零,而且這樣反而能使得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和溝通。這里,我們還有很重要的一個觀察,那就是一旦一門慕課上的學生達到一定的規(guī)模,學生之間的互動就會發(fā)揮重要作用,甚至超過教師的作用。規(guī)模,既是慕課的目標,也是慕課的手段。
為什么是現(xiàn)在,而不是十年前呢?我認為是兩個基本條件的成熟使然。一是信息技術,主要是網(wǎng)絡基礎設施、Web2.0、音視頻、云計算這四個方面,使得慕課所帶來的教與學過程的良好體驗成為可能。同樣的平臺軟件,如果部署在十年前的基礎設施上是絕沒有當下這種體驗的。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技術思想的成熟。曾經,我們強調面對面的互動,但那有難以克服的技術瓶頸,意味著小規(guī)模高成本。我們曾經也強調師生互動,其實也有難以克服的規(guī)模瓶頸問題?;趶V播電視的教育,有規(guī)模,但是那種規(guī)模的活動缺乏教學節(jié)奏,沒有慕課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多種教學活動要素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段里相互交織的過程。那種規(guī)模后面的學習者是難以關聯(lián)的,從而形不成規(guī)模可以帶來的互動的力量。盡管與慕課相關的幾乎所有技術要點我們都似乎見過或者早就聽說過,比如視頻、客觀題、論壇、通告、UI(用戶界面)、云計算、教學節(jié)奏、短視頻、字幕、作業(yè)提交時間控制、證書等,但當它們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力量。斯坦福大學的機器學習課程、人工智能課程,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學課程,都是有十多萬人選學,近10%的人通過考核獲得證書,這樣的例子非常令人震撼。沒有這樣的實例,人們現(xiàn)在也不會對慕課抱有如此高的希望。宏觀上來看,我認為MOOC中的“M”,不僅是指參與學習的學生人數(shù)的規(guī)模,還要求有課程數(shù)量的規(guī)模,各種各樣的課程百花齊放,那才是希望所在。本質上,慕課是一種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而成功的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沒有一個不是乘規(guī)模之風而破浪的。只有規(guī)模才會有效益,才會看到一個充滿生機的生態(tài)。在這個意義上,慕課的成功將會是維基百科式的成功,而不會是大英百科式的成功。
三、學習與發(fā)展,競爭與合作
慕課在全球的高調興起,吸引了高等教育界、IT產業(yè)界以及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議論。歡呼者、疑惑者、擔憂者、恐懼者皆有之。為了理解什么是慕課,參加各種研討論壇,博采眾議自然有幫助,但我建議大家都不妨注冊幾門課,親身體驗一下,會更有成效。而作為教師,若有機會,嘗試著將自己的課做成慕課,那會更有意思,原來的很多困惑都會消失。一旦你試圖把自己的課做成一個慕課的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的一種交響,這種交響讓你感到震撼。同時也會體會到很多新穎的單項技術,例如in-video quiz(視頻中內嵌簡單測驗)、learning sequence(學習序列)等,它們都已經很好地集成在這樣的系統(tǒng)中。即便是教書多年的教師,在從事慕課教學過程中也有許多值得重新學習的地方。比如慕課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jié)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會想到的,但注意與否從效果上會很有不同。在我任教的慕課中,在視頻發(fā)布的時候同時伴有每段視頻的時長(12分鐘、6分鐘、5分鐘等)。如果沒有這些時長信息,學生看到相應的視頻列表后,沒法計劃自己的學習時間,無形中造成一種心理障礙。而有了這些時長信息,不僅可以方便學生安排其學習時間,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當我們開設慕課的時候,會涉及很多這樣的細節(jié),單看一個可能無關緊要,但加在一起效果就很不一樣。
慕課盡管充滿希望,但也面對一些嚴峻的挑戰(zhàn),人們還沒有研究明白。不克服它們,慕課的未來會很艱難。例如:如何科學嚴格地評估一個從未謀面的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我們可以相對容易地說一種自動評分方法產生的結果與人工評分的結果高度一致,但這并不等于是對每個學生成績的評分誤差都是小到可以忽略的??晌覀冃枰恼悄茚槍Α懊總€學生”的評價都正確合理。另外,在慕課學生差異性巨大的條件下,如何實現(xiàn)大規(guī)模個性化學習也是一個困難的問題。最后,在數(shù)字鴻溝存在的現(xiàn)實下,有些地方網(wǎng)絡條件很好,有些其實依然很差,基本沒法看網(wǎng)絡視頻,慕課是會促進教育公平還是拉大差距?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在中國推動慕課過程中認真研究的。
慕課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掀起波瀾,媒體用風暴、海嘯、革命、顛覆這些字眼形容它,并認為它將改變全球高等教育的形態(tài)以及就業(yè)市場的氣象。但是我想我們不足畏懼,大學總是要有的,慕課只不過是我們的一種課程形式。我們應該很有信心地看到,不僅中國有些大學的課程好,而且每一所大學都有很好的課程,為什么不參與競爭呢?中國的知識分子有熱愛傳道授業(yè)的傳統(tǒng),課上得好本來就是很多中國大學教授的一種驕傲,我們應該弘揚或者說煥發(fā)這種傳統(tǒng)。正如現(xiàn)在人們說IT應用中是“內容為王”,我想慕課的未來將會是“課程為王”。有人說以后會出現(xiàn)一個課程市場,課程是交易的單位。有市場就會有競爭,然而這種競爭并不意味著一門課最終全世界只有一個人上。舉例來說,與社會網(wǎng)絡相關的內容,在Coursera上就有4門課,不同的老師從不同的角度講授。正如教材一樣,基本內容相同的教材可能寫出多個不同的版本,適合不同的學生。
作為大學,讓更多的課成為受歡迎的慕課,是很值得做的一件事情。我們有理由認為,一個國家活躍的慕課越多,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就會越有影響。同樣,一個學?;钴S的慕課越多,那么這個學校的影響力也就越大??船F(xiàn)在兩大慕課平臺,上面的活躍課程大約有800門,其中來自中國的有20多門。鑒于中國有過去幾年來建設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等方面的積累、組織力度和經驗,為什么不可以動員我們的大學,用兩年的時間,開出1000門慕課呢?我以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可以做到的,因為在北大我們花了半年的時間就開出了11門。
想象未來有那么一天:開學了,一門中國的慕課有10萬人注冊學習,幾個月后這門課結束了,最終通過考試達到標準的有10000人,其中開課教師所屬學校的學生只有100人,他們得到學分,另外9900人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得到一種課程通過的證書,或者是他們自己所在大學的學分。課程執(zhí)行投入的資源,除了一個主講老師外,還有兩個助教。注冊學習完全免費,最后的證書根據(jù)不同的情況有些可能需要支付一些工本費,但經濟困難者可以申請免交。我們可以相信,而且我是很相信,這一天在不遠的將來就會來到。讓我們共同來探索怎么能夠借鑒慕課理念和技術,將我們的課教得更好,將我們的大學辦得更好!
[責任編輯: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