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菊明
摘 要: 在體育課上運用游戲教學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如果運用不當,游戲教學法應有的作用就發(fā)揮不出來。作者對平時積累的眾多教師的經(jīng)驗進行了歸納,并根據(jù)自身實踐,從游戲教學法要“適量、適合、適時”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有效運用游戲教學法。
關鍵詞: 游戲教學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 有效性
游戲教學法運用于體育課堂教學中無疑是雪中送炭,為何?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適合中學生休閑娛樂的項目也越來越多,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對中學生的吸引力逐漸下降。除了部分男生喜歡打籃球外,其他體育項目似乎已經(jīng)淡出中學生的生活,更多的學生寧愿做“宅男宅女”,抱著電腦不愿出去運動。隨之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不高,學生的體質明顯下降,最直接的表現(xiàn)是學生不愛上體育課。因為游戲教學法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在寓教于樂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因此成為化開學生對體育課“冷淡”的那堆“炭”。
但是,筆者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游戲教學法要運用得當,使之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并非易事。在大大小小的教研觀摩活動中,筆者特地留心觀察其他體育老師是如何運用游戲教學法的,運用合理恰當?shù)淖匀徊簧伲弥疅o效或者低效的現(xiàn)象也存在?;蚴怯螒蚪虒W一以貫之,從游戲開始準備運動到以游戲結束整節(jié)體育課,體育課直接變成游戲課;或是游戲設計頭頭是道,學生參與游戲時卻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或是這里一撮,那里一堆,熱熱鬧鬧的游戲,馬馬虎虎的效果……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無效或低效的現(xiàn)象呢?問題就出在很多老師沒有正確把握“教”與“樂”之間的主次關系,本末倒置。寓教于樂,“教”是根本,是主;“樂”是實現(xiàn)“教”的手段,是次。那么如何恰當使用游戲教學法,發(fā)揮最大效果呢?筆者就平時留意到的一些教師的做法,結合自身實踐做了歸納。
一、游戲教學要“適量”
“適量”就是指在一節(jié)體育課中運用游戲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要適量。盈必有損,過猶不及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不能因為要調動學生積極性而濫用游戲,使一節(jié)體育課時時都充斥游戲,結果體育課成了游戲課。學生就是“玩”了一節(jié)課,導致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得不到應有提高。
在一節(jié)《耐久跑》的教學研討課中,執(zhí)教老師用“喊數(shù)抱團”的游戲讓學生進行準備運動,在教學基本部分又運用了“障礙接力”、“攔網(wǎng)捕魚”兩個游戲,在放松整理部分采用了“跟我練”這一模仿練習小游戲。這節(jié)課從游戲開始以游戲結束,夸張地說,一節(jié)課45分鐘,分分秒秒都是游戲。為了體育而游戲還是為了游戲而體育?這是必須弄清楚的,過量的游戲教學環(huán)節(jié)只能讓體育課應有的自身特色、教學要求和目標被弱化,最終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自然不會有太大提高。
二、游戲教學要“適合”
“適合”是指課堂上所采用的游戲要符合學生的學情,契合教學的目標及內容。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1.適合學情。不適合學情的游戲,即使設計得再好,最終實施游戲時,也只能讓學生無從下手。各個學校、各個班級的學生同中存異,這是不爭的事實。有的游戲適合這些學生但不一定完全適合另外的學生,所以應用游戲也得因材施教,因生而揀取。如在《快速跑》的課堂練習中,筆者在一個班級采用游戲“二人蹲跳換腿比賽”,通過游戲發(fā)展學生的腿部力量,培養(yǎng)其速度和協(xié)調性,取得預期效果。但在另外一個班級,由于女生較多,且體育較好的男生不多,因此筆者采用了游戲“矮人賽跑”,希望通過游戲增強學生的腿部力量。
2.適合教學目標及內容。寓教于樂,教是本,是目的。所以一切游戲的設計及采用都要圍繞“教”這個本而定。比如在一節(jié)《擲實心球》的公開課中,執(zhí)教老師在準備活動中采用“擊倒保齡球”游戲,學生參與游戲的熱情高漲,游戲的完成也很到位,可惜這個游戲只是鍛煉了學生的手臂力量,與本節(jié)課擲實心球的教學目標關聯(lián)不大,可以說這個游戲環(huán)節(jié)可有可無。而同樣一節(jié)《擲實心球》的公開課中,執(zhí)教老師在準備活動中采用學生都會的“擲飛機”游戲,讓學生自帶報紙一張,折成紙飛機,比一比誰的飛機飛得又高又遠。通過這個游戲,執(zhí)教老師讓學生體會擲物時揮臂的動作及用力順序,從而引出擲實心球時的手臂動作及用力順序。
一切游戲的采用都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只有貼近學情,契合教情的游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無疑是緣木求魚、棄本逐末而已。
三、游戲教學要“適時”
“適時”就是指在恰當?shù)臅r間內組織學生游戲。游戲教學的作用之一是鞏固教學效果,同文化課教學中作業(yè)、復習的作用相仿。所以在教授了一定量的技能后,筆者精心挑選一些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技能,熟練技能。比如在教授了籃球運球技能后,筆者采用“運球搶球”的游戲進行技能鞏固訓練,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慢慢熟練籃球運球技能。
要提高游戲教學實效,就必須正確處理好“教”和“樂”的關系,除了以上“適量、適合、適時”這“三適”外,還要做到“有參與、有規(guī)則、有評價、有提高”的“四有”?!坝袇⑴c”即指課堂內無死角,既然組織開展游戲了,那么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其中,各司其職;“有規(guī)則”即指游戲開始之前,教師一定要明確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了然于心;“有評價”即指游戲結束后教師要有一個恰當?shù)脑u價,成全游戲教學應有的競爭性特質,以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便下次游戲教學的開展;“有提高”即指通過游戲,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要有一定提高,或是體能得到了訓練,或是技能得到了提高,等等,沒有提高一切課堂行為皆枉然。
游戲教學法作為一種較適合當下體育課堂的教學方法,得到廣泛運用,教師在運用時應該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操作手段,使其對學生發(fā)揮作用,讓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得到提高。游戲教學法沒有固定不變的章法,教師如何“適量、適合、適時”地運用,使其發(fā)揮最大功效,有待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1]鄧平等編著.體育游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ISBN7-04-005927-4.
[2]盧鋒主編.娛樂體育.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ISBN978-7-5009-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