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文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愛情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以來經(jīng)久不衰的主題,“情”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關(guān)鍵字,歷代文學作品對此話題的討論從未停止。神話、詩賦、小說、戲曲等文體無不包含這一內(nèi)容。明清兩代小說發(fā)展的繁盛期出現(xiàn)的才子佳人小說,則將男女之間的婚姻愛情作為主要描寫對象,成為處于傳統(tǒng)婚姻觀與現(xiàn)代婚姻觀承上啟下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對于小說而言,其美學價值中重要的一點在于表現(xiàn)了“情”。處于小說發(fā)展繁盛時期的才子佳人小說,更是以描寫愛情婚姻為主,通過才子佳人的愛情斗爭來展現(xiàn)世態(tài)炎涼。對于描寫的核心內(nèi)容婚姻上,展現(xiàn)出與之前的婚姻觀念上的不同,其大部分體現(xiàn)的都是突破的部分。本文以才子佳人小說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其本質(zhì)內(nèi)容作出分析,與之前的婚姻觀展示出的突破性一面作出闡述,并分析產(chǎn)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中國古代的婚姻觀,經(jīng)過幾千年的積淀,占統(tǒng)治地位最久的莫過于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這種制度的形成影響了人們的婚姻觀念。
才子佳人小說是人情小說創(chuàng)作的分支,表現(xiàn)出合乎人性的一面,對過去的婚姻觀念有直接反抗。魯迅曾說:“中國婚姻方法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說作家早就感到了。他于是使一個才子在壁上題詩,一個佳人便來和,由傾慕——現(xiàn)在就得稱戀愛——而至于有‘終身之約’?!盵1]這就形成了男女雙方相愛的前提“因詩相慕”。通過閱讀大量作品也可以知道,這就是一種現(xiàn)代愛情的萌芽階段。曾經(jīng)的愛情向往的是“男才女貌”,而才子佳人選擇配偶的標準,關(guān)鍵在于“才子”或者“佳人”是否具備:才、色、情、識,這是一種本質(zhì)上的突破。
《玉嬌梨》中的蘇友白對心目中的“佳人”定義是:“絕色佳人能有幾個?有才無色,算不得佳人;有色無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與我蘇友白無一段脈脈相關(guān)之情,自算不得我蘇友白的佳人?!盵2]正因如此,才會出現(xiàn)他誤以為雪婆給他介紹白紅玉是他偷看到吳翰林的女兒,自然拒絕親事,也是因為發(fā)現(xiàn)白紅玉的才識才展開追求,最終收獲愛情,并在陰差陽錯中遇見盧夢梨,她也是一位擁有這些特征的女子。這些思想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中表現(xiàn)得極少,與一般的一見鐘情有很大區(qū)別。有的甚至是不見鐘情,從詩才得以了解并產(chǎn)生好感,直到追求成功。
在《畫圖緣》中描繪男主角花棟:“細察其為人有四樣:若論風流,可以成為美男兒;若說學問,可以謂之大才子。此二者猶少年之常,獨于美人才子中,別具一種昂藏英勇之力。”[3]“風流”形容的是外貌,“學問”就是內(nèi)在才華,“英勇之力”又是獨特的氣質(zhì),這樣的少年才是女子心中的“才子”,才能獲得“佳人”的青睞,這始終逃不脫擁有才情與美貌。男主角擁有的優(yōu)越條件,就是一種理想型的外化,在作者的筆下成為真實存在,也寄予了他們對現(xiàn)實的希望。
而對于女子的要求也同樣不少,其內(nèi)容主要是才貌和學識并重。比如《玉支璣》中管彤秀:“美如春花,皎同秋月,慧如嬌鳥,爛比明珠。這還是女子之常,不足為異,即其詩工詠雪,錦織回文,猶其才之一斑?!盵4]取世間美好的事物來描摹一個女子,可見其氣質(zhì)突出,而這些都同樣體現(xiàn)出對女子的要求,才貌并重也符合一般的審美。
男女主角的外在條件就如前面一般優(yōu)越超脫,而他們對待愛情的看法也與之前不同。《平山冷燕》中平如衡闡述了對待愛情的看法:“而眉目顧盼之間,別有一種幽悄思致,默默動人。雖至鶯燕過時,珠玉毀敗,而詩書之氣,風雅之姿,固自在也。小弟不能忘情絳雪者,才與美兼耳。”[5]平如衡這段話,完全表露了自己對待愛情時的高要求,更注重于精神追求的層面。與外在美相比,內(nèi)在美才持久動人,要注重才學與見識,這就形成了一種先進的,與過去不同的擇偶觀念。
以上種種在才子佳人作品中不勝枚舉,都共同體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男才女貌”婚姻觀的突破。這里的才子與佳人并非只占一美,而是女子和男子都擁有外貌美與才情美,并且強調(diào)互相愛慕。這些條件均達到,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
恩格斯曾指出,婚姻對于封建貴族階級而言就是:“一種政治的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lián)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愿。”[6]而作為才子佳人小說中的愛情,就突破了這樣的觀念,無一不表現(xiàn)出一種頗具現(xiàn)代意味的“自由戀愛的氣息”。魯迅的作品《墳》中提及,中國婚姻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說家早就感到了。
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青年男女的結(jié)合受到種種約束。由于禮教的影響,男女雙方的結(jié)合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婚姻大多數(shù)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儼然成為男女結(jié)合必須要遵循的規(guī)則,也正是如此才會造成婚姻不能自主,女性得不到解放。這都是這種模式帶來的弊端,作家把這些希望寄托在作品中,形成一種新的愛情自主的觀念,主動尋找自己心儀的對象,而不是聽從父母的安排或者媒人的介紹。這種做法可以在作品中尋找痕跡:素政堂主人在《定情人》序言中寫道:“情則如磁之吸鐵,拆之不開;情定則如水之走下,阻之不隔。再欲其別生一念,另系一思,何可得也!……固知情不難于定,而難于得定情之人耳。”[7]他把“情”作為兩個人結(jié)合的先決條件,有感情的兩個人才能做到相依相存,最難的事情莫過于要找對“定情之人”,把女方與自己的心靈關(guān)照作為奠定愛情的惟一標準。這短短的一段文字已表現(xiàn)出,男女之間的愛情才是締結(jié)婚姻的基礎,也就具備明顯的現(xiàn)代意味。
此外,《女開科傳》也借助男主角之口,表現(xiàn)了一種以女性的才美作為基礎的言論:“要做我的渾家,殊非是今世上沒有的才、沒有的色,方可牽絲結(jié)褵,不然,休想我去做他家的風流佳婿?!盵8]從男性的角度來看待愛情,重要的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也從人本身來考慮問題,并不在于家世、背景、利益。
比之前面的作品,《錦香亭》里的鐘子期更指出了婚姻愛情中重門楣不重愛情的弊端。若只關(guān)注家庭和出身,聽從父母的安排,勢必會造成雙方的傷害。若勉強度日定會帶來一場婚姻的悲?。骸疤煜掠袀€才子,必要一個佳人作對。父母擇親,不是感于媒妁,定是拘于門楣,那家女兒媸妍好歹哪能知道?”[9]父母為兒女選擇婚姻,重視的是“門當戶對”。這種愛情的基礎,并不是基于男女之間的交往和交流的互相配對,而是出于一種政治目的,為了達到雙方家庭的互利共贏。兩個人的婚姻蒙上了一層物質(zhì)色彩,就失去了其純真的意義,這勢必會給以后帶來一系列的麻煩和悲劇。
除上述作品,還有 《巧珠聯(lián)》《合錦回文傳》《鳳凰池》《幻中真》《飛花艷想》等作品中,都出現(xiàn)了父母為其做主尋找對象被拒絕后提出對愛情的自我解讀。封建社會時期的婚姻就是注重“門當戶對”,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這樣的一種不合理的制度存在的時候,文人用敏銳的觸覺感受到,并且提出解決的辦法,無疑是一種對事物產(chǎn)生的新的認知。
“女扮男裝”是許多才子佳人小說中都出現(xiàn)的形象,這直接體現(xiàn)出一種對于傳統(tǒng)的突破。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這樣的故事出現(xiàn)過不少,比如《李波小妹歌》記載了關(guān)于女子參加戰(zhàn)爭之事;《木蘭詩》歌詠花木蘭代父從軍,難辨雌雄;《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求學路上,相知相戀最終雙雙殉情,幻化為蝶。這類情節(jié)至明清時期,達到高峰,而才子佳人小說“處處為女性張目”[10]。
這種題材的小說數(shù)量不勝枚舉,主要有 《玉嬌梨》《春柳鶯》《人間樂》《麟兒報》《生花夢》《宛如約》《情夢柝》《歸蓮夢》《鳳凰池》《鐵花仙史》《嶺南逸事》《白奎志》《木蘭奇女傳》《蘭花夢》等。《玉嬌梨》中的盧夢梨與蘇友白初次見面,就在后花園,并且假言自己有一個妹妹說與蘇為親。《宛如約》中的趙如子,她假扮男子尋找意中人,最終得以遇見才子司空約。《麟兒報》中幸昭華雖是父母定下的兒女親家,兩人情投意合,但是因男方家貧,被女方母親瞧不起,奉勸女兒退婚:“你一個尚書小姐,又生得千嬌百媚,怕沒有富貴公子來求,怎肯守此空盟,失身匪類。何不另擇卿相豪門,招個風流貴婿,方才遂我心愿?!盵11]這小姐哪里是嫌貧愛富之人,自然女扮男裝,離家出走,抵抗母親的悔婚建議。女扮男裝是對“女主內(nèi)男主外”模式的一種突破,以一種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女子的未來走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與“女扮男裝”相對應的是“男扮女裝”的片段。如《吳江雪》里的江潮扮女裝作丫環(huán)得遇吳媛,《兩交婚》中甘頤扮女裝與女主角辛古釵唱和,《玉樓香》邵十洲扮女裝與女主角結(jié)成姐妹,《孤山再夢》里的錢雨林女裝得以與接近萬霄娘等。這些情節(jié)為男女見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突出男性在追求愛情時不惜放棄一些外在的眼光,體現(xiàn)出一種平等的精神。
無論是哪一種角色轉(zhuǎn)換,都是對于婚姻的一種肯定,一種合理的追求。在尋找意中人的路途中,這些才子佳人們始終沒有放棄最初的標準,直至尋求到與自己心靈契合的人。
才子佳人小說對傳統(tǒng)婚姻觀的突破前面已經(jīng)分三部分闡述,而造成作家們尋找新思路、解決婚姻問題的原因則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由于受到社會新思潮的影響,作者們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大膽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男女雙方的相互愛慕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種合理的需求。處于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人,許多時候連著些最起碼的作為人的本能的需要都滿足不了,這就造成了一種長期的壓抑狀態(tài)。
明朝中葉,思想控制開始放松,不再處于全面戒備的狀態(tài),因此出現(xiàn)了一批關(guān)于反對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進步思潮。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以李贄為代表提出的“童心說”,他認為:“人即道也,道即人也。人外無道,而道外亦無人。 ”[12]并且:“不必矯情,不必逆行,不必抑志,直心而動,是為真佛?!边@就是一種新的解放,理論演變下去,就會從重童心到重自然,再到重情感,直到反對宋明理學。
才子佳人小說的作家就受到了這股思潮的影響,作品往往提倡要重視男女之間正常的感情需要,重視對方的才情以及學識,從而達到相愛,走向完美的結(jié)局。
男女平等思想主要受當時婦女觀的影響。馬克思說過:“每一個了解一點歷史的人也都知道,沒有婦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內(nèi))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盵13]才子佳人小說中出現(xiàn)了許多對“男尊女卑”思想、“重男輕女”思想的批判性描寫。當時社會中出現(xiàn)了不少關(guān)于反對婦女守節(jié),反對男子納妾的言論。這些都對才子佳人小說有很大影響,因此才會出現(xiàn)把女子的才學提到一定的高度,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才子佳人小說張揚女性直至對男女平等乃至女勝于男的思想,成為表現(xiàn)女子才學的先驅(qū)。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女子地位不如男子,而才子佳人小說卻反其道而行之,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中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女子的地位比較低。夫婦恩愛常起于倫理觀念,在實際上志同道合的樂趣頗不易得?!碧幱诿髑逯H的這些作家們,能夠突破儒家思想的束縛,把女子的地位抬高,也是在學問與意趣上的一種進步。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受到當時讀者的吹捧,以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情為主要內(nèi)容。與傳統(tǒng)的婚姻觀相比較:首先體現(xiàn)在男女雙方建立婚姻的基礎是以“才、色、情、識”為標準;其次表現(xiàn)在戀愛過程中,以戀愛自由為主的現(xiàn)象;最后體現(xiàn)在結(jié)合方式上,家長和皇帝只起到幫助的作用,其前提是男女雙方相愛,男女平等,并非強迫結(jié)合。
[1]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238.
[2]荑荻散人.玉嬌梨[M].北京:中華書局,2000:54.
[3]天花藏主人.畫圖緣[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1:4.
[4]步月主人.玉支璣[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1:4.
[5]佚名.平山冷燕[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178.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76.
[7]荻岸山人.定情人[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0:2.
[8]岐山左臣.女開科傳[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3.
[9]古吳素庵主人.錦香亭[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4:154.
[10]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371.
[11]卜維義校點.麟兒報[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32.
[12]宋克夫.心學與文學論稿[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76-177.
[13]馬克思,恩格斯.馬恩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