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園紅
[摘 要]閱讀理解能力對于擴寬學生的視野,使其感知外界新鮮事物有著重要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好壞與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聯(lián)想力以及學生的語文成績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擬就指導閱讀方法,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擴大閱讀量等方面淺談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習慣;方法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jié)控制的。影響閱讀理解的外部因素包括文字材料和情境的物理特點,如照明條件,文字的字體、型號等;文字材料的易讀度,如字詞的常用程度,句子的長短與結構的繁簡,命題密度;材料的概括與抽象的程度;由外部確定的閱讀目的等等。影響閱讀理解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閱讀者的知識基礎。此外,閱讀者的注意、記憶和思維也都是重要的內部因素。筆者認為,除了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外,主要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教給小學生閱讀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向小學生傳授以下一些閱讀方法:①目標閱讀法。要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讀物的實際情況來選定閱讀目的。大到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小到段落層次、遣詞造句,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閱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后,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②快速閱讀法。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過程。閱讀時不出聲,使理解材料的思維過程簡化,以加快閱讀速度。同時閱讀時盡力推廣視讀廣度,以句、段文字為一個閱讀單位,做到一目十行。閱讀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視、不重讀。另外,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信息的方法,只選取主要信息,盡量排除次要的與無關的信息。閱讀結束后,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③以意逆志法。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边@就是說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識、經驗來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學課本中出現(xiàn)一些古詩、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較深刻的思想意義的作品,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說“我們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小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生活中所見的倔強性格、不甘歧視、頑強精神、目標動力、志氣骨氣等“意”來逆推作者的“志”。④十目一行法。清代學者阮元說:“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讀書也?!边@是說精讀之法。有的書要速讀,那是為了快速攝取信息;有的書要精讀,這是為了從內容到形式仔細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領會作者的筆法、作者的旨趣。⑤寫寫畫畫法。美國哲學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張隨著閱讀和思考,在書中寫寫畫畫,作各種各樣的記號,并寫下自己的隨感。他認為這才是書籍的主人,這過程就是占有書籍的過程。小學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詞好句用一種符號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種符號畫出,疑難不解之處再用其他符號勾出。多讀多思,勤畫勤寫,一定會取得成效。
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如果閱讀粗略,養(yǎng)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將成為‘終身之果??梢姡绻己玫拈喿x習慣養(yǎng)成了,將會終身受益。所謂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兩個意思:一是要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地吸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閱讀時,引導學生采取認真的閱讀態(tài)度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如認真檢索、勤查字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能圈、點、勾、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發(fā)表議論、思考問題、背誦摘錄的習慣。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專心致志地讀,開動腦筋地讀,才能學有所得。
三、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作如下規(guī)定:“能給課文分段落,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能讀懂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書報,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要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這一高度,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只有把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到“能獨立閱讀”,這才能脫離教師的扶持,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當小學生具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這才能真正讀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和表達特點,從而提取所需的信息。只有當小學生能讀懂書報,這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當好時代的主人。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選擇讀物,要從易到難,逐步增加難度,選擇時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閱讀心理。其次是對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適當,對同一篇讀物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幾遍閱讀,隨閱讀遍數的增加再進而提出進一層的理解要求,使學生經過幾遍閱讀之后達到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對閱讀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訓練,使學生掌握略讀、默讀、跳讀、掃讀、猜讀等方法,以增進閱讀的速度。同時,要讓理解與速度得到很好的協(xié)調,和諧發(fā)展。
四、訓練小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人們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順利而有效地完成閱讀活動的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認知能力。蘇霍姆林斯基稱閱讀能力為“掌握知識的技能”,小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就如拿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就能通過對文質兼美的文章的閱讀,受到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受到正確的科學的思想方法的訓練,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時也能在閱讀中大量吸收語言,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認為,在閱讀中要著重訓練閱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五、擴大小學生閱讀數量
此處所稱的數量一是指所讀讀物的數量,二是指閱讀涉及學科的類型數量,亦即指通常所稱的“閱讀量”與“閱讀面”。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社會進入了信息的社會,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們去接收去處理。所以小學生也有必要擴大自己的視野、活躍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有必要進行擴展閱讀,增大自己的閱讀量,擴展自己的閱讀面,盡可能多地擷取信息來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則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并提示閱讀方法,要充分開辟多種信息源,組織學生進行信息交流,讓學生從中能接觸新觀念,學會獨立思考。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語文教學要把閱讀放在重要位置。在閱讀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