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就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快速地創(chuàng)設出教學情境,輔助化學實驗突破教學難點,收到良好的效益。
關鍵詞:初中;多媒體技術;化學
我從事化學教學二十多年,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經常嘗試利用多媒體技術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我有如下感受可與同仁共同分享。
一、多媒體的使用,能把微觀世界的物質結構、化學反應過程直觀化、動態(tài)化、模擬化
有關物質結構和化學反應過程這兩大教學主題是教學中無法通過化學實驗來演示完成的,但是,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教學卻可以變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形象。比如,在教學原子結構以及原子得失電子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微觀世界的質子、中子、原子核、原子核的構成、核外電子的運動及其排布、原子、原子的構成、離子的形成及其離子、分子和分子的結構和形成這些抽象的概念和性質,通過多媒體用動畫模擬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讓這些抽象的微觀粒子被放大成能夠“運動”的、會“說話”的、具有個性特點的、容易被學生親近和接受的一個個大小和形態(tài)不同的動畫實體,讓學生充滿趣味地認識這些微粒,這
樣就能快速地、更深層次地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和化學實驗起到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作用
化學課的學科特點就是以實驗為基礎,可是有些實驗進行得緩慢,過了很長時間效果還不明顯,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根本無法完成,但是這些實驗又是學生必須認識和掌握的。例如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由于電解水實驗速度很緩慢,整個實驗的后半部分根本無法完成。在教學這一課題時,我先通過直觀實驗器材進行演示實驗,實驗原理搞清楚后再輔助于教參配套的教學光盤中電解水的實驗過程視頻,觀看水在通電的條件下電解的過程、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速度和體積比,以及氫氣和氧氣的驗證,正極得什么氣體,負極得什么氣體等等一些知識,就會在幾分鐘內讓學生得到認知,多快好省地完成這一教學目標。
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快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初中化學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教學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課題時,就是以情境導入。首先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資料:一個探險者領著一條狗、舉著火把進入一個低洼的山洞,走著走著發(fā)現狗沒了,回頭找到狗,發(fā)現狗并沒有受傷卻暈倒在地上,彎下腰查看火把跟著也熄滅了,探險者立即陷入了恐懼,不一會兒也感覺到呼吸困難,最終暈倒在地;幸虧同伴及時發(fā)現趕來救援,才脫離了險境??赐赀@段視頻立即提出疑問:探險者在山洞里遇見“鬼”了嗎?還是這個山洞里有問題?山洞里有什么問題呢?學生有了這些疑問,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同時都想知道這個探險者到底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遭遇。這個時候我話題一轉說:“同學們想知道為什么嗎?那就跟我一起探究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課題,只要大家認真配合積極踴躍參與教學活動,學完這課后,大家一定會恍然大悟,而且還能學會一些保護自身安全的小知識?!蓖ㄟ^這樣的渲染,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我再進行“導學達標”,利用演示實驗,向盛有燃著的兩根臺階蠟燭的大燒杯內傾倒二氧化碳,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實驗結論:(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可以傾倒。(2)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能滅火。這時候學生立即明白了探險者奇遇的原因與聚集在低洼山洞里的二氧化碳有關。這樣設置教學,不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還拓展了知識面,讓學生得到啟示,久未開啟的菜窖和低洼的山洞,進入之前必須先要做燈火實驗,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育中穿插利用現代化教學的電教技術和設備,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幫助學生快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能拓寬學生學習的視野,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思維,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對提高教學質量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馮金鈴,李林.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18).
作者簡介:馬占奎,男,1965年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寧夏平羅縣第七中學,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