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灶+梁泓
摘 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時代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以及知識大爆炸的全新時代,這就要求我們要以一個全新的思維來對待當前教育;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改革跨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關鍵詞:新課改;思想品德;教學
近年來的思想品德課主要弊端在于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不緊密、教學形式枯燥、單一。其結果是思想品德課嚴重滯后于社會實際,嚴重脫離學生實際。教學改革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一、思想品德教學必須樹立全新的思想觀念
由于思想品德課脫離學生實際,久而久之,便使學生普遍失去了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經常出現(xiàn)思想品德課考試成績與學生實際思想水平兩張皮的現(xiàn)象。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平日思想品德課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參加集體活動時總是躲躲閃閃,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和集體榮譽感,幾乎沒有團結協(xié)作精神;在學校中,他們不會合理地處理同學、師生之間的關系,甚至缺乏基本的規(guī)矩禮貌意識;在家庭中,他們經常不接受家庭教育,基本上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孝敬父母意識淡薄等等。諸如此類,就根本原因來說,都是因為我們的教學指導思想脫離了學生實際所致(當然有多方面的
原因,但要通過教育來重新塑造)。一般來講,現(xiàn)在許多學校的政治課教學只要求學生能對知識有一定的理解、鞏固即可。
我認為,政治課教學目標除以上內容外,至少還應該包含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點、信念,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符合社會基本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為習慣。使政治課從知識型向實踐型轉化,唯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改革的成功,才能培養(yǎng)出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思想品德課必須改革教學方法
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形成,主要是通過自身的體驗和感受來實現(xiàn)的,通過外力的強加,其效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機械地用外部力量來把一些知識條款強加給學生,然而學生也只會機械地接受,沒有感受,也沒有體驗,這樣不僅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而且還可能激起學生的反感,這樣的思想品德教育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呢?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讓課堂成為學生快樂的天地,體驗的樂園,求知的殿堂,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如下做法:
首先,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增添了許多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xiàn)象和事例,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使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事例相結合。這樣學生不僅能快樂地接受所學知識,增強對生活實際的感受,而且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其次,在教學中,我從不認為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作為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平時嚴格要求學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隨時注意自我約束和自我矯正。進一步我還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并學會用所學知識去糾正不良社會風氣。
當然,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去反復實踐總結和提高。
參考文獻:
何梅.新課程標準下的思想品德教學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0(25).
作者簡介:陳明灶,男,1973年8月出生,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就職于重慶市開縣云楓初級中學。
梁泓,女,1977年7月出生,初中思想品德老師,就職于重慶市開縣漢豐第三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