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靖霞
失語現(xiàn)象,顧名思義是指失去了語言表達的意識。本文所言及的失語現(xiàn)象是學生被動式地被綁架了言語表達狀態(tài)。在當下閱讀教學中,這種被失語現(xiàn)象可謂比比皆是,不禁令人痛心萬分。
一、虛假質(zhì)疑,無中生有,在迎合教師中“被失語”
【癥狀掃描】《第一次抱母親》教學片斷:
師:(出示:母親的身體這么輕,我很難過。)讀了這個句子,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學生面面相覷,毫無反應)
師:你們看,這句話中有兩個詞語“輕”和“難過”,你們讀了怎么能無動于衷呢?
生:母親的身體為什么這么輕呢?我有點不明白。
師:(面呈喜色)問得好,你真善于學習。
生:作者為什么會對母親的身體輕這么難過呢?
師:你真會提問題,這個問題極有價值。下面,我們就從課文內(nèi)容入手,尋找問題的答案。
質(zhì)疑問難是增強學生認知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落實學生主體性地位的重要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質(zhì)疑問難,對于學生思維習慣和品質(zhì)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但在這一案例中,教師一廂情愿地引導學生生硬質(zhì)疑,這已經(jīng)完全違背了質(zhì)疑問難是基于閱讀主體真正疑惑繼而向教師同伴及時求解的初衷。
事實上,《第一次抱母親》一文給予讀者的是一種源自內(nèi)心深處的強烈震撼,兒女們在習慣了母親的溫情擁抱中,似乎難以從母親的角度進行設身處地體悟,母親其實也是需要被關懷的。
要想徹底扭轉(zhuǎn)“被失語”的現(xiàn)象,必須從改變師生雙方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出發(fā),剔除“教師中心”的固有思維,真正將課堂話語權交付給學生,教師在聆聽與感受的同時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推手,適時地引導點撥,加以提升,促進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形成。
二、無效合作,缺失擔當,在毫無作為中“被失語”
【癥狀掃描】《黃鶴樓送別》教學片斷:
教師要求學生按照四人小組合作表演李白在江邊為孟浩然踐行以及凝神目送的場景。教師意欲運用合作表揚的方式,引領學生在相互探究,共同合作中共同感悟課文中人物對話、神情以及動作背后所傳遞的人物內(nèi)心世界,繼而通過表演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而整個過程,成為優(yōu)秀學生個人展演秀——動作如何設計、語氣如何調(diào)整、走位如何設置,都由該生一人包辦。
在開展合作學習的實踐過程中,或因為教師選擇的時機不夠恰當,或因為合作小組人員搭配的不夠合理,或因為成員之間的各自職責分配不夠科學,很多學生在這一看似契合課標理念的學習方式中成為永久的看客,成為優(yōu)秀學生精彩表演的欣賞者,即便能夠參與其中也只是他人思想的擺設與棋子。
要想扭轉(zhuǎn)這種局面,首先要從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入手,促使教師重新樹立教學是為了“啟發(fā)學生、感染學生、提升學生、促發(fā)學生”的認知理念。教師的一切行為要從基于學生認知的理念入手,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言語表達動力,創(chuàng)設學生自由表達的渠道,讓學生說得痛快,說得實在,一切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服務,避免形式主義的偽裝,避免不痛不癢的作秀,真正將話語權還給學生。
三、放任個性,底線喪失,在主導弱化中“被失語”
【癥狀掃描】《金子》一文的教學片斷:
在對這篇課文所蘊藏的人生哲理進行概括提煉時,學生表面上看似暢所欲言:“弗雷德真聰明,他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了這里適合種花,所以改變了注意,取得了成功。”“弗雷德毫不放棄,他來到這里開始并不成功,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半途而廢,還在這里堅持?!薄瓕W生們眾說紛紜,課堂上好不熱鬧,但學生自由暢快表達的內(nèi)容與課文所要揭示的“不能一味堅持,而要適當”毫不沾邊,甚至是背道而馳。
《語文課程標準》(試行稿)中就提出了“教師要珍惜呵護學生閱讀的個性化體驗。”此言一出如同令箭,教師紛紛主動交付主導權,課堂教學成為“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的“花果山”:學生說什么都是對的,一篇課文可以這樣解讀,也可以那樣解讀,文本解讀在“個性化體驗”的大旗下毫無基本價值取向的恒定,教師早已失去了課堂教學引導點撥的主導意識。如此一來,課堂何以成為課堂,課堂教學仍需要教師的存在嗎?值得欣慰的是,《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補充指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與點撥,給主體與主導進行合理定位?!边@一補充性意見為扭轉(zhuǎn)別樣面孔的“被失語”現(xiàn)象指明前行的道路。教師應該在學生充分自由言說的基礎上,強化自設的主導功能,以文本基本的價值取向和普世價值的精髓為標準,引領提升學生的認知,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追索理答,從而促進其認知的不斷完善,逼近文本內(nèi)核的本質(zhì)。
如針對以上案例可以根據(jù)針對生1的發(fā)言,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哦!弗雷德的聰明最明顯之處體現(xiàn)在哪里?——從而將學生的關注力聚焦在弗雷德能夠痛定思痛、轉(zhuǎn)換思路上,為引導學生理解“變通”的實質(zhì)奠定基礎;如針對生2的發(fā)言,教師可以這樣點撥:弗雷德真的沒有放棄嗎?在這里的“堅持”與一般的“堅持”一樣嗎?——旨在通過撥亂反正,讓學生洞察弗雷德雖然還固守在原地,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開溜,但他更換了“職業(yè)方向”,從而成功地將學生的思維凝聚在其“變通”的實質(zhì)上。
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主體主導地位都得到充分落實,學生的自由言說才有了真正的注腳,他們在課堂中的聲音才會更加擲地有聲,富有實效。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