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 要:新課標評價總體描述中早已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本文主要從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評價式和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兩個方面闡述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評價。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學生主體;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153-02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都是以分數為中心,以至于教育界流行著這樣的話:“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老師的命根”。事實上,在新課改深入的當前,這樣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完全得到改觀,原因是我們教育教學評價的方法和制度還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和完善。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數學課程標準》中的評價理念,來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保證新課程有效實施呢?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構想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評價一節(jié)課上的好不好?首先要看“學生的主體參與度,師生的互動學習度”是否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應該從三個目標設計評價:教學的設計、學生的主動參與、參與學習的效果。因而目標應該定為:我們教學設計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是否能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學生參與教學的時間,深度、廣度、情感、態(tài)度、效果等方面,來作出一些定量和定性的標準。
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過程,可以從五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構想:
1、首先,開展教研組教師互評。評價的目的要發(fā)現(xiàn)評價對象的優(yōu)點與不足,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先要通過教研課的展示,由教研組成員通過評價標準來衡量課堂教學,肯定上的好的方面,分析不足之處;科組長綜合反饋,做出第一個比較客觀和全面的評價。
2、其次,促進教師的自我評價。執(zhí)教的老師針對自己課堂教學,參照評價標準,尋找不足的地方,探討尋求改進。在進行他人評價前,先行自我評價:教學的設計方面;教學策略的合理性方面;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等。教師給自己作出一個評價。
4、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是,將教學管理人員,同行教師,本人以及學生的評價結果按一定的比例反饋給被評價教師一個評價結果。這種評價體系,通過把定量與定性評價,教師自身、學生及他人的多元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有效,能起到了較好的導向、激勵和調控的功能。
二、豐富學生在數學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如何進一步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幫助學生清楚的認識自己,建立起學習時的自信心?除了要通過課堂教學中細致的觀察啟發(fā),發(fā)現(xiàn)學生不同的個性和思維以外,利用多種形式的學習檔案袋記錄學生學習過程的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
在學習檔案中,能否設計這樣一種形式的學習評價卡,讓不同的個體參與到學習主體的過程中呢?在實踐中我們嘗試運用“數學學習成長百花園”和 “數學學習空間站”學習評價卡。低年級使用的評價卡名稱為“數學學習的成長百花園”,中高年級評價卡的名稱命名為“數學學習空間站”。里面設計了比較有趣的記錄項目和內容??梢园褦祵W的趣味性和學習的情感激勵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時感到,數學并不是都那么枯燥無味的,激發(fā)學生產生更多學習時的樂趣,引導他們愛數學,用數學的良好情感。
可以與學生共同制作“學習成長百花園卡”,卡片里面列出學生的姓名、生日、性格、愛好,列出在學校,家中發(fā)生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讓這些卡片成為學生永久的記憶。這樣構想的評價卡里面,有學生的自我反思,有他和爸爸、媽媽的對話,與小伙伴的互評,和老師進行的民主、平等的交流。無形中,學生關注了自身的學習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它促進生成了師生更多的互動和成長,加強了學校與家庭,學生與老師,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互動。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讓這樣的評價卡成為學生數學學習時的一個小小驛站,是建立檔案袋的一種可行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