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順華
摘 要: 學生是教學活動體系的重要構建“部件”之一,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有緊扣學生、抓住學生、調動學習、發(fā)展學生,才能實現(xiàn)教與學之間的“完美結合”,達到教學合一、教學相長的目標。主體特性有效運用、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新課改下高中數(shù)學教師有效教學的重要內涵。作者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結合教學實踐體會,談談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特性的運用。
關鍵詞: 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 學生主體特性 教學活動
學生是教學活動體系的重要構建“部件”之一,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有緊扣學生、抓住學生、調動學習、發(fā)展學生,才能實現(xiàn)教與學之間的“完美結合”,達到教學合一、教學相長的目標。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將學生納入其中,將學習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學活動“宗旨”、第一要務,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筆者近年來通過對高中數(shù)學課堂的研析發(fā)現(xiàn),部分高中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自我為“中心”,以解答問題為重點,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應付、強制接受的從屬地位,主體特性不能得到展現(xiàn)和培養(yǎng),導致教與學的“脫節(jié)”。主體特性有效運用、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新課改下高中數(shù)學教師有效教學的內涵。筆者現(xiàn)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結合教學實踐體會,談談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特性的運用。
一、抓住主體能動情感,以教引學,開展師生互動教學活動
高中生經過一定階段的學習實踐訓練,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主動學習意識和積極情感,但由于高中生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樹立,容易受到社會或環(huán)境因素的“感染”,出現(xiàn)學習情感不穩(wěn)定等問題。高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學生積極情感,設置生動、直觀、融洽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互動的情感,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等互動活動,深入研析數(shù)學知識點內涵,深刻探究數(shù)學問題案例策略,在師生互動中推進教學進程。
如在“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知識點的教學中,筆者利用學生主體能動學習情感,先設置了案例:“某縣消防大隊接到火警預報,為了能夠對火災現(xiàn)場情況能夠有明確的了解,消防隊員先從城市地圖上熟悉各個單位的未知,為更好地開展火災救援提供條件,這一過程中蘊含了什么數(shù)學知識?如何運用科學的數(shù)學語言進行描述?”將學生引入到互動探知中,再設計如下過程,引導學生深入參與互動活動。
師: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的內容是什么?什么叫平面向量的基底?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師:我們把不共線的向全x、y叫做這一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組基底,這就是平面向全的基本定理。
師:結合投影儀出示的圖像,向學生講解向量a的(直角)坐標及向量的坐標表示定義
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分析活動。
生:按照教師指引探析問題內容,說出解答問題思路。
師:結論:兩個向量和與差的坐標分別等于這兩個向量相應坐標的和與差。
同理可得:一個向量的坐標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線段終點的坐標減去始點的坐標。
結論:實數(shù)與向量的積的坐標,等于用這個實數(shù)乘原來的向量相應的坐標。
二、抓住主體質疑特性,以教促探,開展問題解析教學活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作為客觀社會存在體,表現(xiàn)出對未知事物、自然現(xiàn)象及社會問題等方面強烈的好奇心理探知欲望。教師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學習對象數(shù)學知識,更要是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技能和方法。因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習能力培養(yǎng)作為重要“使命”之一,充分利用學生主體質疑特性,有意識地設置具有認知沖突、解答矛盾等方面的“疑惑點”,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引導和指導學生深入感知問題內容,深刻掌握條件關系,準確探尋解題思路,有效掌握解題策略。
如在“等比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教學活動中,筆者根據以往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認知該節(jié)課知識內容中存在“忽略公比q的取值范圍”數(shù)列的公比?!弊寣W生進行解析問題活動。在學生解析問題基礎上,筆者設置某一學生解題過程向學生進行“比較”,學生對比思考發(fā)現(xiàn),解題過程存在差異,產生疑惑,筆者此時引導學生分析,教師實時引導,從而認識到該問題解答中,表面上看,這種解題方法正確,負,而此題中無此規(guī)定,錯誤就出現(xiàn)在這個方面。這樣,學生在教師設置的矛盾情境中深入研析,有效引導,實現(xiàn)了解析技能的鍛煉和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三、抓住主體反思特性,以評促思,開展雙邊討論評析活動
自我剖析、自主思考、查找不足,認真整改,是高中生在數(shù)學學習實踐進程中所形成的良好學習素養(yǎng),也是學習對象主體反思特性的重要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全程包辦學習活動過程,應提供給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的時機。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要為學生騰出一定的思考、辨析、評定空間。教育實踐學指出,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包含了“學”與“思”兩個層次,其中,“思”是數(shù)學學習的較高形式,是“學以致用”、“行知合一”的重要表現(xiàn)。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主體反思特性,在評判指點學生學習活動及表現(xiàn)過程中,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辨析,深刻反思、認真辨析、自我剖析、查找不足,在評判他人的同時認識自身學習活動不足,獲得科學的解題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評析活動時,要切實做好引導工作,同時要針對學生個體評析的內容和觀點,實時做好指導和點撥工作,設置“偏離”預定的教學“軌跡”。
總之,高中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按照新課程要求,充分利用學生主體特性,開展師生互動、共同探析、雙邊評析等有效教學活動,實現(xiàn)教與學之間的深入融合,有效互補,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