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說明文時,常常感到困惑:稍有不慎,說明文教學似乎就變成了知識課、科普課,缺少“語文味”。這里有兩個最關鍵的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那就是說明文教學該教什么?該怎么教?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了,那么說明文教學就能夠溢出濃濃的“語文味”。
一、 教什么的問題
首先談談教什么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币虼耍處熞浞滞诰蚪滩奶N含的語文學習資源,培養(yǎng)學生抓住知識要點的能力,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說明方法及其表達效果,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并獲取說明性文章的基本閱讀方法,讓學生在知識、語言、思維、學法等方面均有收獲,這些都應該成為說明文的教學內容。這里以《埃及的金字塔》一課為例,具體談談教什么的問題。
1. 教材有什么?從內容看,本文主要向讀者介紹埃及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以及金字塔是怎樣建造的,表達了作者對埃及金字塔這一人類奇跡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的贊嘆。
從說明順序看,全文緊扣“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一句組織材料,先概括介紹金字塔的地點、外觀、修造的時間和名稱來歷等,再以胡夫金字塔為例,具體介紹金
字塔的宏偉與精巧,最后介紹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是科學的。從說明方法看,本文主要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準確生動地介紹金字塔的特點。從語言看,本文語言質樸平實,卻又科學準確。
從文章結構看,全文首尾呼應,并以“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這一過渡句承接上下文,條理清晰。
2. 學生適合學什么?教材具有并不等于適合在課堂上教與學,這些內容,哪些可教學?哪些需要重點教學呢?需要結合“課標”目標和學生特點來作選擇確定。
本文課后習題第2題,讓學生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第3題,則是讓學生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本單元的另兩篇說明性課文,課后習題也都有這樣的設計:“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具體介紹秦兵馬俑的?”“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p>
由此,我覺得“閱讀說明性文章,能夠抓住要點”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也應該成為本課的教學內容之一——從本文的結構特點出發(fā),通過抓過渡句把握本文要點,即體會金字塔的“宏偉”“精巧”和“建造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是本課又一重要教學內容,這一目標又該落實到何種程度?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經學過一些說明性文章,本學期第三單元也學過一組說明文,學生對基本的說明方法有所了解,那么,根據學情,本課教學在了解基本說明方法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說明方法的作用,并嘗試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除以上教學內容外,站在為學生長遠發(fā)展奠基的角度,教學內容中還必須加入學習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等元素:將本文學習放在單元背景及本學期說明文學習背景中思考,讓學生初步了解掌握閱讀說明文的基本方法,學習運用勾連比照的方法閱讀,即獲取這一類文章的基本閱讀方法,也應該是本課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概言之,本課的教學內容有: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能夠通過過渡句提取本文的主要內容;了解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結合具體語句體會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憑借具體語言文字,體會說明性文章簡潔準確和質樸平實的語言特色;借助勾連和比較閱讀,相機滲透說明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和策略。上述這些基于“課標”、學段目標和教材文體特征的思考便成了本課教學的核心內容。
二、 怎么教的問題
1. 說明順序。說明文具有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的特點,對知識內容的說明是按序列層層展開的。因此,說明文教學,首先是要學生明白文章所表達的信息,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要致力于從整體與局部上揣摩、把握說明文的內在邏輯結構和表達順序,這對學生今后“有條理地表達”是大有裨益的,也可相機滲透說明性文章的基本閱讀方法。因此,本課教學初始,我通過復習回顧,抓住總起、過渡及總結句,引導學生梳理本文結構,并與《秦兵馬俑》一文勾連,發(fā)現其結構的相似,然后指導學生明白閱讀說明性文章首先要學會梳理說明順序。具體如下:
(1) 整體回顧。上節(jié)課我們已初讀課文,通過抓三句話(出示《埃及的金字塔》三句話),了解了課文的表達順序,總分總的結構,尤其是抓住過渡句的幾個關鍵詞,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即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宏偉、精巧以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2) 前后勾連。還記得剛學過的《秦兵馬俑》一課的三句話嗎?(出示《秦兵馬俑》三句話)同樣是總分總的結構,主要介紹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3) 遷移學法。閱讀一般說明性文章,首先就要理清說明順序,這樣你將很快抓住文章的要點,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高年級學生應掌握的閱讀說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同時,學會前后勾連著去思考,也不失為一種巧妙的學習方法。
2. 說明方法。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經學過一些說明性文章,對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并不陌生,所以說明方法的學習并不是重點,關鍵是在了解基本說明方法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揣摩體會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因此,教學中我?guī)ьI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走近金字塔,了解其宏偉精巧的特點,并了解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作用,準確而形象地表現金字塔的宏偉,同時,再次引導學生勾連《秦兵馬俑》,深化對說明方法作用的體會。具體如下:
(1)品味數字。哪些數字讓你體會到它的宏偉?在讀到這些數字的時候,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相關數字談感受,從不同角度感受金字塔建筑之
地方專線
宏偉,工程之浩大,相機體會列數字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2) 比較閱讀。如果去掉這些數字,這樣介紹可以嗎?為什么?(出示改過的較為籠統(tǒng)的語段)所以說,恰當地運用“列數字”的方法能準確的凸顯事物的特點,使事物形象更為鮮明,也更具說服力。
(3) 勾連前文。還記得《秦兵馬俑》中介紹規(guī)模宏大的一段文字嗎?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來表現規(guī)模宏大?兩文比較著讀一讀,說一說。(出示并列的兩段文字)① 列數字(面積大,數量多,規(guī)模宏大,印象深刻);② 作比較(和熟悉的事物比較,具體形象,更為真切);③ 舉例子(一號坑,最大的金字塔,都是最有代表性,也最具說服力的)。
(4) 方法小結。說明文往往會采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這類常見的說明方法。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要注意去發(fā)現這些方法,前后勾連著學習,收獲會更多。
3. 說明語言。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平實性、周密性和科學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于說明的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煉,或詳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因此,讓高年級的學生在初步了解說明方法的作用之后,嘗試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感受不同的說明語言風格,對學生語言與思維的發(fā)展都是有益的。教學中,我運用比較等方法,引導學生品析“幾千年”“鋒利”“據說”等語言的作用,并勾連本學期學過的說明文中“估計”“可能”等詞句,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科學的特點。為豐富對說明文語言特點認識,我繼續(xù)運用勾連的方法,再次與《秦兵馬俑》語言比照,讓學生發(fā)現說明文語言可以是準確科學的,根據表達的需要,也可以是形象生動的。具體如下:
(1) 出示第3自然段相關語句。請你們自己再讀一讀這句話,“鋒利”讓你讀出了什么?“幾千年”在向我們訴說著什么呢?那么,去掉“鋒利”“幾千年”這些詞語,你覺得可不可以呢?
小結:“鋒利、幾千年”高度科學、準確的反映金字塔建筑的精巧,乃至蘊涵的智慧。說明性文章用詞就要講究科學準確。
(2) 出示《秦兵馬俑》第4~5自然段。兩段話同樣也寫得很簡潔、樸實,讓我們一讀就明白了建造的過程和蘊含的智慧。注意到這里的“據說”這個詞語了嗎?“據說”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去掉?
小結:如果將未經證實的推想寫成確實存在的事實,未免武斷,令人難以信服。所以,這樣的表達反而讓語言更加科學準確。
(3) 及時回應,關照全文。其實在本文還有不少這種看似不確切,卻充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準確的用詞。能找到嗎?讀一讀。(“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薄袄@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薄叭绻麑⑦@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保?/p>
(4) 勾連前文?!痘鹦恰厍虻摹皩\生兄弟”》一文也有相關的語句。(出示)“也許是持續(xù)了數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水是生命的源泉,看來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然而,科學家推測,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小結:這就是說明文語言表意嚴密準確之處,前后勾連著去學習思考,你的收獲就會更豐富。
(5) 比較閱讀:《埃及的金字塔》和《秦兵馬俑》在說明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處,那么在說明語言上有什么不同?比較著讀一讀,說一說。(出示并列的兩段文字)
《秦兵馬俑》:語言生動精美,四字短語,短促有力,語言富有節(jié)奏,聯想豐富,兵馬俑惟妙惟肖、個性鮮明。
《埃及的金字塔》:語言簡潔、平實又不失準確——宏偉、精巧的建筑特點。
小結:用生動精美的語言展現兵馬俑個性的鮮明,用質樸平實,簡潔準確的語言介紹金字塔建筑的宏偉精巧。可見,介紹不同的事物,根據不同的需要,文章的語言風格就不一樣。
語文課就應該讓學生扎扎實實學語文,在扎扎實實學語文的過程中學會語文。深入研讀教材,創(chuàng)造性開掘教材價值,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課堂教學關注學情,順學而導。我想,即使是說明文我們也能教出濃濃的“語文味”,讓學生行走在學習語文,學會語文的路上。
(作者單位:蘇州市姑蘇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