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翻譯目的論為理論支撐,結合賴斯文本類型分類,嘗試構建一種適合翻譯學習者學習的翻譯教學新模式。從而,更好得指導高校翻譯教學。
關鍵詞:目的論;文本類型;翻譯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4-0459-01
目前,我國翻譯教學在積極探索新模式的大環(huán)境下,任很難擺脫傳統(tǒng)的翻譯教學。傳統(tǒng)翻譯教學是有其積極一面,但也是束縛翻譯人才提升的一瓶頸。就此,筆者認為,翻譯教學亟待擺脫傳統(tǒng)翻譯教學模式。本文,以翻譯目的論為理論支撐,結合文本類型分類,嘗試構建翻譯目的論指導下教學新模式。
1.翻譯目的論
20世紀70年代,功能派理論興起于德國。目的論即為功能翻譯理論的一個分支。目的論即skopos theory。有學者將功能派翻譯理論等同于翻譯目的論。筆者認為兩者之間并不能完全畫等號。讀者可以從功能派翻譯理論的發(fā)展階段一窺翻譯目的論和功能翻譯理論之間的關系。
第一階段:雛形階段。這一階段的代表人是凱瑟琳娜·賴斯。賴斯首次把功能范疇引入翻譯批評,將翻譯策略同語言的功能和語篇類型相聯(lián)系,提出翻譯批評模式必須以源文與譯文功能關系為基礎。這成為功能派理論思想的雛形。,賴斯認為理想的翻譯應該是綜合性交際翻譯,即在翻譯的概念性內(nèi)容,語言形式和譯文的交際功能方面都應該與原文對等,但翻譯過程中應該優(yōu)先考慮的是譯本的功能特征而非對等原則。
第二階段: 形成階段。這一階段的代表人是漢斯·弗米爾(Vermeer)。目的論即出自漢斯·弗米爾(Vermeer),弗米爾提出翻譯研究應該擺脫原文的束縛。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一種行為,有其目的和結果。而這一翻譯行為必須以原文為基礎經(jīng)過協(xié)商來完成。因此,翻譯必須遵循一系列法則,其中目的法則居于首位。也就是說,翻譯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此外,翻譯還須遵循"語內(nèi)連貫法則"和"語際連貫法則"。前者指譯文必須內(nèi)部連貫,在譯文接受者看來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譯文與原文之間也應該有連貫性。
第三階段: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代表人是賈斯塔·霍茨-曼塔里。賈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鑒交際和行為理論,提出翻譯行為理論,進一步發(fā)展了功能派翻譯理論。該理論將翻譯視作受目的驅(qū)使的,以翻譯結果為導向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
第四階段:完善階段。這一階段代表人是克里斯汀娜·諾德??死锼雇∧取ぶZ德全面總結和完善了功能派理論。首次用英語系統(tǒng)闡述了翻譯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慮的內(nèi)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礎上制定切合翻譯目的的翻譯策略??死锼雇∧取ぶZ德對功能派各學說進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譯者應該遵循"功能加忠誠"的指導原則,從而完善了該理論。
2.文本類型理論
文本類型理論由德國翻譯家賴斯于上世紀60年代提出。按照賴分類,文本可以分為表達功能文本,信息功能文本,呼喚功能文本三類。每類文本有其功能及目的。以下為詳細闡述。
表達功能文本。此類文本主要指純文學文本或藝術性較高的文學作品。如自轉(zhuǎn)、私人信件、小說、詩歌、戲劇等抒發(fā)個人情感的作品。由于表達類文本類型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fā),因此,此類文章在翻譯時具有很大的難度。通常,譯者要仔細研讀原作者的意圖,翻譯時采用直譯翻譯方法。
信息類文本。此類文本主要包括報刊文章,新聞報道、科技論文以及以事實陳述為主不包含文章風格的非文學作品。提供信息為此類文章的主要目的。翻譯此類文章時,譯者要如實地傳達原文的信息。
呼喚功能文本。此類文本主要包括廣告、宣傳、通告、說明、規(guī)章制度等。此類文本旨在說服或引導讀者,文本中心為讀者而非作者。因此,在翻譯此類文本時,要綜合考慮文本讀者。
綜合翻譯目的論及文本類型,筆者認為,翻譯目的論適用文本為非文學類文本,主要包括信息類文本及呼喚功能文本。鑒于此,本文試圖構建起適合非文學類文本(即信息類文本及呼喚功能文本)的以目的論指導為理論支撐的翻譯教學模式。
3.目的論指導翻譯教學的實施
翻譯教學教師應熟練掌握相關翻譯理論即翻譯目的論以及文本類型學的分類。具體在翻譯教學中的實施應如下:
3.1首先,教師應選擇適當?shù)恼n時給學生講授翻譯目的論的相關理論。除了翻譯目的論的教授,還應將文本類型分析一一向?qū)W生講解。在保證學生對翻譯目的論及文本類型分析熟練掌握的前提下,才可實施翻譯目的論及文本類型分析的進一步教學。
3.2教師選取幾名學生進行翻譯實踐演練。由于決定翻譯目的論的關鍵是翻譯綱要,因此,教師應選取好學生進行翻譯目的論指導翻譯。其指導翻譯僅限于非文學類文本。經(jīng)翻譯演練后,教師應向?qū)W生廣泛爭取對于目的論指導翻譯教學的反饋結果。反復多次翻譯演練后,教師應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選取恰當?shù)姆g材料分發(fā)給學生,由小組結合文本分類進行目的論指導下的翻譯分析。教師在此過程中只監(jiān)督指導學生翻譯實踐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
3.3經(jīng)學生分組翻譯分析后,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各組成員積極將翻譯實踐中如何將翻譯目的論和文本類型結合起來進行翻譯的整個過程闡述出來。其闡述的過程即可看出學生對于翻譯目的論及文本類型分類的掌握程度。同時,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翻譯目的論及文本類型分類對彼此翻譯做出評價,從而,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于翻譯目的論及文本類型結合的翻譯教學模式的學習。
3.4教師整合學生的翻譯結果。教師在整個翻譯實踐中要及時監(jiān)督指導學生對于理論及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整合學生的翻譯結果,指出其理論及實踐中出現(xiàn)的錯誤。從而,為進一步實施翻譯目的論指導的教學模式做準備。
3.5教師應廣泛開展各類非文學文本的翻譯活動,在加大學生各類非文學文本翻譯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對學生的翻譯結果做出評價分析。從而將目的論及文本類型結合下的翻譯教學真正實施到學生的翻譯實踐中。
4.總結
翻譯目的論是在譯員培訓過程中發(fā)展成熟的,因此,積極將翻譯目的論指導下的翻譯教學模式拓展到學生的翻譯實踐中將對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為翻譯課教師應加大學生的翻譯實踐力度,積極督促學生不斷嘗試將翻譯目的論運用到翻譯實踐中。
參考文獻:
[1]陳玉龍, 王曉燕. 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在中國的研究現(xiàn)狀綜述[J].中國電力教育.2010.24.
[2]丁建江. 文本類型理論與翻譯[J].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學版).2009.03
[3]王鎖栓.論德國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對商務英語教學的啟示[J].內(nèi)蒙古財經(jīng)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2.06.
[4]許淵沖. 翻譯的藝術[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0.
作者簡介:
侯崇瑩(1983.6-)女,寧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山東省聊城高唐縣人。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