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硯
婚姻制度轉型時期的民政身影
張寶硯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创巳仗一ㄗ谱疲耸乙思?,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紅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边@是一份民國時期的結婚證書上的證詞,讀罷頓生溫暖之余,亦可從中窺探出民國時期的婚俗文化。
這份證書,既是結婚證明,又可算作結婚典禮的請柬。在結婚人、證婚人、介紹人、主婚人下面,每個人均加蓋了各自的私章。介紹人是“媒妁之言”的延續(xù),而證婚人、主婚人這兩項,則是西方舶來品。這是民國建立以后西風東漸開啟的“文明婚禮”的新風尚,但依然延續(xù)了我國傳統(tǒng)中一直尊崇儀式婚的婚姻習俗,無需進行登記。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至建國初期。
1950年5月1日,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正式實施,標志著中國婚姻制度革故鼎新的開始,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婚姻制度與新婚姻制度進行了一次正面激烈的交鋒。1951年10月4日,內務部下發(fā)《關于加強區(qū)鄉(xiāng)(村)干部對婚姻法的學習,重視婚姻登記制度的指示》,與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陸續(xù)制定的一些配套的具體政策一起,形成規(guī)范婚姻制度的法令布陣,融入到婚姻制度改革浪潮中。
但舊制度、舊習慣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和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新制度的建立絕不是幾年內通過一兩次突擊運動就能完成的?;橐鲋贫雀母镌诔跗诟嗍欠珊托问缴系慕?,在實際生活中依然大量遺留著包辦、強迫、買賣婚姻和早婚等封建惡習,限制寡婦改嫁和干涉青年男女自由自主的婚姻現象屢見不鮮。為推動《婚姻法》的貫徹實施,中共中央決定在1953年3月開展宣傳貫徹《婚姻法》運動月。幾百萬干部和大批宣傳員深入群眾進行宣講,幾千萬份的宣傳品發(fā)送到街道、農村、工廠、機關和學校,讓《婚姻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辦理婚姻登記是新、舊婚姻制度的主要區(qū)別之一。按照《婚姻法》規(guī)定,結婚或離婚應由男女雙方親自到所在地(區(qū)、鄉(xiāng))人民政府進行婚姻登記。但由于對婚姻登記制度重視不夠,初期并沒有普遍建立起來婚姻登記機構;即使建立了婚姻登記機構的地方,登記工作也大都做得很差,對登記的青年男女不審查是否真正同意,馬馬虎虎就登記,有時青年男女想斗爭也得不到支持;甚至個別登記員還幫助封建家長限制子女的婚姻自由。在1953年貫徹《婚姻法》運動月后,中央法制委員會再次強調,“男女結婚時,男女雙方均應遵守婚姻登記制度,進行登記。”這時,才逐漸重視建立婚姻登記機構的事宜,要求婚姻登記人員在辦理婚姻登記的同時,向人民群眾宣傳《婚姻法》?;橐龅怯浿贫扰c戶籍密切相關,建國初期全國人口調查登記工作任務繁重,為適應工作需要,1953年10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民政會議確定婚姻登記為內務部主管的業(yè)務。自此,婚姻登記工作有了主管部門。
1955年6月1日,內務部根據《婚姻法》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制定頒布了《婚姻登記辦法》,對婚姻登記的目的、婚姻登記機關的設置、申請審查和登記的具體程序以及注意事項等都做了明確規(guī)定。這標志著婚姻登記有了可操作的規(guī)則。許多自由戀愛的青年男女正是利用到政府登記的方式,結成合法夫妻,受到法律保護,從而沖破了父母等人的阻攔,最終獲得了婚姻自由。許多飽受家庭虐待的婦女也通過婚姻登記機關的幫助,擺脫了痛苦的婚姻,重獲追求自由的權利。
為推動婚姻登記工作的開展,還注意到政策協調。1958年3月,內務部與公安部聯合發(fā)出《為糾正婚姻登記未達婚齡私自同居等問題的聯合通知》,確定因結婚、離婚和恢復結婚引起的戶口變動,婚姻當事人必須在十天之內向當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辦理戶口登記。這條規(guī)定,促進了婚姻登記工作的開展,同時減少了有些地方特別是農村,因為不習慣而不進行結婚登記就同居的現象,使得戶口管理更加準確,日趨規(guī)范。
在各方努力、多方配合下,進行婚姻登記逐漸被群眾所接受,并成為一種新的習慣。在新舊婚姻制度的博弈中,民政參與其中,并將婚姻管理逐步納入自己的業(yè)務范圍。直至現在,一提到“民政”,很多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到民政局“領結婚證”。
(作者單位:民政部檔案資料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