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紅
語境理論在成人高校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李海紅
結(jié)合成人高校英語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了語境的內(nèi)涵和作用,探索了語境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從而提高詞匯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英語詞匯的高效學習。
成人高校;英語詞匯教學;應用策略;語境
詞匯作為構(gòu)成語句的基本單位,與語音、語法一起構(gòu)成語言的三大要素。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高低與詞匯量的大小密不可分。正如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Wilkins)所言(1972):“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沒有語法,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可見詞匯在交際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閱讀文章時,學生由于不能很好識別文章中的關(guān)鍵詞,經(jīng)常影響了他們理解文章的準確性。而在會話時因為不確定想要表述的用詞時,而往往會處于無言以對的尷尬境地。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詞匯教學。但是長期以來,成人高校由于學生年齡、英語基礎(chǔ)、時間安排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學生對于掌握單詞的音、形、義都有一定的困難。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法缺少變化,通常是教師按單詞表逐一獨言解釋單詞的詞性、詞義、固定搭配,學生忙于記筆記;然后,教師領(lǐng)學生朗讀單詞,學生齊讀,個別讀;整個過程單一、枯燥和機械,學生只是被動地對詞匯有了語言學的認識,沒有真正從語用學的角度去掌握,僅僅知道單詞的用法卻不知如何去用。由于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使學生感受到詞匯學習過程中的語境實踐,課后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又缺少詞匯使用的環(huán)境,致使學生詞匯的習得效果不佳,詞匯學習的信心不足,缺少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地記單詞表,不僅記不住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如何在語境中展示詞匯,講授詞匯,幫助學生鞏固詞匯,探索有效而實用的詞匯教學方法,真正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綜合能力和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師面臨的新挑戰(zhàn)。[1]
(一)語境的內(nèi)涵
“語境”這一術(shù)語最早是1923年由波蘭人類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的。他認為:“如果不給詳盡的語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知識,就可能翻譯一種原始的或與我們自己的語言相差很大的語言的話語;給了這種背景知識,就等于給我們提供了通常必要的翻譯標準。”他將語境分為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兩類。前者是指說話人生活于其中的社會文化背景,后者則指言語行為發(fā)生時的具體語境。深受馬利諾夫斯基影響的英國語言學家弗斯(J.R Firth)認為,分析話語(utterance)的意義是語言學的主要目標,由于話語是在真實語境下進行的,話語所產(chǎn)生的意義應該與語境有密切的聯(lián)系。弗斯在馬利諾夫斯基的語境理論基礎(chǔ)之上,提出了情景語境的具體框架:(1)參與者的言語活動和非言語活動;(2)相關(guān)事物; (3)言語活動的影響。弗斯把語境劃分為情景語境和語言語境兩類。由此看來,語境研究涉及到許多如語境要素、類型、范圍和特點等微觀的內(nèi)容。
后來,英國的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y)在1964年又提出了“語域”的術(shù)語,實際上就是“語境”。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3個方面:(1)話語的范圍;(2)話語的方式;(3)話語的風格。上個世紀60年代末美國的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在深入研究語境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語境學說。他在《語言與社會背景相互作用的例子》中闡述道:“言語語境包括話語的背景、形式和內(nèi)容,參與者、目的、媒介、音調(diào)、風格等。”可見,話語本身也是語境的組成部分。因此,綜合上述各派的研究,語境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1)包括語音、語義、語法等的上下文語境;(2)包括說話的話題、時間、地點、方式、交流的對象、潛在的受話人的情景語境;(3)包括社會制度、政治經(jīng)濟、宗教信仰、文化習俗等的社會文化語境。[2]
(二)語境的作用
英語詞匯習得與語境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具體的語境體現(xiàn)詞匯的準確意義。離開了語境,詞匯意義則變得靜止、孤立和片面。因此,語境在詞匯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消除歧義。英語習得者都十分清楚,隨意翻閱一本英文詞典,就會看到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而單義詞的卻很少見,通常都出現(xiàn)在科學技術(shù)方面的專業(yè)詞匯。通常情況下,一個單詞都同時具有本意和引申義,同時還包括語言交際中的詞語搭配含義和特定的文化意義等。離開或缺少具體的語境往往會在理解上產(chǎn)生歧義,引發(fā)誤解。因此,只有通過具體的語境、或通過前后詞語的搭配,有時還需聯(lián)系整個段落乃至篇章,才能確定詞義,消除歧義。歧義分為詞匯歧義和句法歧義兩種。前者是由一詞多義或不同的搭配導致的一個以上的解釋和含義,后者則是由于語法分析導致的一個以上可能的理解。[3]
例如:
(1)Tom married Jessie.
(2)They don’t like the teacher’s criticism.
在句(1)中,“marry”可以是“娶”或“嫁”的意思,所以可以有“湯姆娶了杰西”和“湯姆(父親)把杰西嫁出去了”。句子(2)比句(1)的意義更加模糊,在句(2)中,“the teacher’s criticism”可以是“老師對他人的批評”或是“他人對老師的批評”,因此這句話可以解釋為“他們不喜歡老師對他們的批評”或“他們不喜歡別人對老師的批評”。可見,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正確理解歧義句的意思。另一種歧義句是從句子或詞組的句法分析中產(chǎn)生的一種以上的解釋。
例如:
(3)The students complained to everyone that they couldn't understand.
首先應選擇品種優(yōu)質(zhì)的幼苗。想要種植好小麥,則應先育好苗,只有保證基礎(chǔ)方可提高小麥產(chǎn)量,提高小麥最直接有效方法是選擇優(yōu)良品種,同時可以保證小麥生長過程,讓更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提高小麥的性能。
(4)The crab is too hot to eat.
句(3)中以“that”引導的從句可以分析為定語從句修飾先行詞“everyone”,理解為“學生們向所有他們不能理解的人抱怨”;同時“that”引導的從句可以分析為賓語從句,作動詞“complain”的賓語,理解為“學生們向所有人抱怨說他們不能理解……”。句(4)中第一種分析是不定式“to eat”修飾“the crab”作定語,理解為“蟹肉太燙了讓人沒法吃”;第二種分析是句型“too……to”的用法“太……而不能”,理解為“螃蟹熱得吃不下東西”。可見,詞匯的詞義是由說話者所處的時間、地點和自身特點等語境所決定的,只有把詞匯和語境結(jié)合起來才會消除歧義。
2.確定指代意義。包括指示代詞(this,that,these,those)、人稱代詞(I,me,my,mine,you,your,yours,he,him,his,I,you,he,she,it,we)、時間副詞(ago,before,lately,later(on),now,recently,then,today,tomorrow,tonight,yesterday)、地點副詞(here,there,home,upstairs,downstairs,anywhere,everywhere,nowhere,somewhere,abroad,elsewhere)在內(nèi)的指示詞語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語境,它們在不同的語境里指代不同的對象,而這些所指的對象是變化的,完全取決于語境來確定。英語中為了避免重復,我們通常用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等來替代上文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物。
例如:
(5)She came here about 10 years ago.
因為句(5)中沒有具體語境,因此人稱代詞“she”和地點副詞“here”指代意義不明確。句(6)中恰恰因為有了具體的語境,確定了“she”和“here”的指代意義。英語中動詞“do”經(jīng)常被用作萬能動詞來替代其他動詞。
例如:
(7)I often take the shuttle bus to work,so do my colleagues.(我經(jīng)常坐班車去上班,我的同事們也一樣。)
具有指代意義的詞在英語交際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識別不同的語境,理解在不同的交際場合和針對交際對象時,明確指示詞語的意義,加深詞匯的理解,更好地理解篇章的意義。[4]
詞匯的理解和掌握離不開語境,不同的語境中體現(xiàn)出詞匯的不同含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或創(chuàng)設(shè)大量語境,通過引導學生猜詞領(lǐng)悟詞義,體會語境中的不同文化,從而提高實際語言的交際能力。
(一)在語境中呈現(xiàn)生詞
語境和詞義相互依存,通過語境展現(xiàn)生詞,會使學生盡快認識并理解生詞。以生詞“haze”為例,傳統(tǒng)的呈現(xiàn)生詞的方式是教師將“haze”寫在黑板上或放在幻燈片上,用英文解釋說 Haze means atmospheric moisture or dust or smoke that causes reduced visibility.然后把該詞翻譯為中文,最后請學生用該詞造句或給出句子讓學生翻譯。如果教師能換一種方法,將一副天空飄滿霧霾的城市圖片放在幻燈片上,同時描述一個現(xiàn)象,Nowadays almost everyone in Beijing is complaining about this kind of weather,which has become a frequent visitor to the cities in northern cities.Human pollution such as industrial exhaust gas,burning,as well as automobile exhaust a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it.If people often breathe such bad air,their health will be threatened.Because the bad weather causes a lot of diseases,people hate this terrible,annoying and dirty weather.相信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和教師創(chuàng)設(shè)的語境,很容易理解和記憶生詞。[5]
1.引導學生通過語境猜測詞義。英語教學中,由于課時的限制,教授詞匯不可能由教師獨自在課內(nèi)完成,教師的任務不僅要授學生以“魚”,更要授學生以“漁”。教師可以將擴大詞匯量的有效方法教給學生。其中根據(jù)語境猜測詞義不失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根據(jù)語境提供的線索來推斷出生詞的意義:(1)如逗號、破折號、括號等標點符號。如:The restaurant also offers kimchi——Korean pickled cabbage——as well as waffles and draft beer.破折號表示同位語的關(guān)系,可以推斷“kimchi”就是“Korean picked cabbage?!?2)舉出的例子。如At present young people have a lot of audio materials to listen to,such as audio books or podcasts.如果學生不認識“podcast”,從“such as”的舉例中可以推斷“podcast”也是音頻材料的一種。(3)同近義詞和反義詞。如: Many villagers tend to leave their rural areas and work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s in order to earn more money.“rural”和“urban”一對反義詞可以幫助學生推斷彼此的意義。(4)生詞之前或之后的句子。如The same one word may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This is what we call polysemy,and such a word is called a polysomic word.學生可以通過前面的解釋“The same one word may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推斷“polysemy”的正確意義。
2.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shè)語境擴大詞匯量。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幫助他們創(chuàng)設(shè)語境,結(jié)合學生生活和工作的大環(huán)境,更新教學方式,使學生在交際中學會恰當?shù)剡\用所學詞匯來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例如在教授“交通”單元時,可以結(jié)合北京2014年12月28日開始的地鐵公交提價的實際,創(chuàng)設(shè)語境,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有關(guān)交通方面的詞匯,如double decker(雙層公共汽車),coach,motor coach,bus(大客車)taxi,taxicab(出租車),trolleybus(無軌電車),tramcar,streetcar(有軌電車)underground,tube,subway(地鐵),subway line14(地鐵14號線),high-speed rail(高鐵),bullet train(動車),light rail(輕軌),terminal(終點),platform(月臺),subway fare increase(地鐵漲價),mileage(里程),ease metro traffic(緩解地鐵交通),rush hours(高峰時期)。通過語境呈現(xiàn)詞匯的同時,引導學生加深單詞的理解和記憶,為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chǔ)。
綜上所述,將語境理論有效地運用到詞匯教學中,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機械、枯燥、沉悶的教學方式,也幫助學生擺脫了死記硬背卻很難掌握詞匯的困境,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和掌握詞匯的自信心,提高詞匯教學的質(zhì)量。語言學家Franklin曾經(jīng)說過,“Tell me,I’ll forget;Teach me,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ll learn.”詞匯與語境相互依存,在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在語境中呈現(xiàn)生詞,引導學生通過語境猜測詞義,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shè)語境擴大詞匯量,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交際能力。
[1]濮?;郏Z境化在詞匯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08(7):17-19.
[2]左菊.語境與話語含義[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 (8):55-57.
[3]隋曉冰.現(xiàn)代英語詞匯學概況[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5.
[4]陸麗華.語境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12):33-35.
[5]賈云潔.語境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3):88-90.
[責任編輯 陳國平]
李海紅,女,北京市東城區(qū)職業(yè)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教學。
G712
A
1674-7747(2015)09-0047-04